avatar-avatar
林醫師的肺癌管理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src
src
src
src
src
src
src
src
src

Peinado, P., Stazi, M., Ballabio, C. et al. Intrinsic electrical activity drives small-cell lung cancer progression. Nature 639, 765–775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575-7 泰菈: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再次收聽《太辣聊天室》!今天我們要聊的主題,可能會讓你對癌症有全新的理解——原來有些癌細胞,竟然像神經元一樣會「放電」!

我們邀請到我們的老朋友,羅東博愛醫院胸腔內科的林偉群醫師,來解密這個驚人的發現。 林醫師您好! 林偉群醫師: 泰菈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也就是這個週六(3月22日)的事情,我到台北 W hotel參加台灣暨胸腔重症醫學會舉辦的一個肺癌研討會。 席間聽台大何肇基教授提到他好友的一個很有趣的研究,這個研究才剛發表在著名的期刊『Nature』,還是燒滾滾的哦~ 這個研究確實很特別, 連我自己初聽時也都嚇了一跳—— 原來小細胞肺癌的惡性行為,背後竟藏著類似大腦神經活動的「電信號」機制。 泰菈: 「癌細胞放電」聽起來像科幻電影情節! 能不能先解釋,這和我們常聽到的吸菸導致肺癌有什麼關聯? 林醫師: 小細胞肺癌(SCLC)確實和吸菸高度相關,而這個研究發現小細胞肺癌癌細胞裡有一群「神經內分泌細胞」,它們天生帶有尼古丁受體。當吸菸者吸入尼古丁,就像按下這些細胞的「開關」,觸發一連串電活動——比如產生動作電位、鈣離子波動,甚至形成自發的「惡性循環」。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吸菸者的小細胞肺癌往往更兇猛、轉移更快。 泰菈: 所以這些癌細胞不只會增殖,還會像神經元一樣彼此「通電」傳遞訊號?

這畫面也太超現實了⋯⋯ 林醫師: (笑)這確實顛覆我們傳統認知! 這篇研究使光遺傳學技術刺激這些細胞,發現只要用藍光觸發它們的電活動,腫瘤生長速度就暴增;反之,用藥物阻斷細胞膜電位傳遞的鈉離子通道,癌細胞就會像被「斷電」一樣失去攻擊性。 更有趣的是,這些細胞的靜息電位比一般細胞更負,約-70毫伏特,接近神經元的特性,需要大量粒線體供能,這也帶出了另一個關鍵——癌細胞的「代謝合作」。 泰菈: 「代謝合作」? 聽起來好像是癌細胞間有一個『互助會』? 林醫師: 沒錯!畢竟『癌細胞』也想用力地活下去啊~ 在生物界想要存活下去,『合作』肯定必要的。

就像大腦裡的『神經元』和『星形膠質細胞』會合作代謝,我們發現腫瘤中的「非神經內分泌細胞」會分泌乳酸和丙酮酸,透過單羧酸轉運蛋白送給那些「放電」的癌細胞當燃料。這種「我產廢物、你當能源」的共生關係,讓放電的癌細胞能專注於OXPHOS(氧化磷酸化)產生ATP,維持高耗能的電活動。 泰菈: 這機制聽起來很聰明,但對治療是不是也提供了突破口? 林醫師: 正是! 我們發現這些「放電」癌細胞對粒線體抑制劑極度敏感。 比如用魚藤酮阻斷粒線體複合物,癌細胞會因ATP耗竭而死亡,但其他癌細胞可能靠糖酵解而繼續存活。 此外,阻斷乳酸穿梭的MCT4抑制劑,就像切斷癌細胞的「外送能源」,進而有效抑制腫瘤生長。 泰菈: 這些新發現如何轉化成臨床治療?

林醫師: 這個研究的確啟發了我們, 當然也會有衍伸出一些新的治療思維。 目前有三大策略, 不過這些治療策略都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其效性: 第一是「斷電療法」,比如用低劑量河豚毒素(TTX)衍生物阻斷鈉離子通道; 第二是「代謝戰」,用MCT抑制劑或OXPHOS標靶藥; 第三是針對吸菸者的「抗尼古丁信號」,例如阻斷α3β4尼古丁受體的藥物。 這個研究也發現,晚期小細胞肺癌會從依賴外部神經支配,轉為自發性放電,這解釋了為何早期阻斷神經信號可能更有效。 泰菈: 常聽人說小細胞肺癌的預後很差,雖然現在有進步的免疫治療,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效。 現在有了新的發現, 應該會帶給小細胞肺癌新的治療的想法。 最後想問,這項研究對其他癌症是否也有啟發? 林醫師: 有的,神經內分泌癌並不是只有肺部才有。 也有些正在進行的研究是針對胰腺神經內分泌癌,看看是否也有類似機制。 如果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個研究的結果打破了「癌細胞只是失控增生」的傳統框架,更重要的是揭示它們可能像微型器官一樣,透過電信號和代謝分工形成複雜網絡。 未來甚至可能發展「多元療法」精準調控腫瘤活性, 目前這聽起來雖然非常科幻, 但已在動物實驗中展現潛力! 泰菈: 謝謝林醫師帶來如此顛覆性的觀點! 原來對抗癌症不只要消滅細胞,還要破解它們的「通訊密碼」。 提醒大家,節目筆記將附上相關研究的連結,提供有興趣的朋友進一步參考 我們下週見!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