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一嫂(1775年—1844年),原名石陽,乳名香姑,又稱鄭石氏,廣東新會人。她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海盜之一,在波瀾壯闊的海盜世界中,她憑藉智慧與膽識,從亡夫鄭一手中接掌紅旗幫,統率數萬名海盜,成為當時南中國海的無冕女王。
海盜世家,宿命開端
鄭一嫂出身於廣東沿海的疍家世族,這是一群世代逐水而居的海民,以捕魚為生,亦與海盜息息相關。
她的娘家與夫家皆為海盜世家,血液中流淌著不羈與冒險的靈魂。
明末以來,珠江口的海盜勢力從鄭、石、馬、徐四姓疍家賊演變為清初的紅、黃、藍、白、黑、紫六大旗幫,各自為政,劫掠商船,抗衡官軍。
她的丈夫鄭一,原名不詳,因排行第一而得名“鄭一”,是紅旗幫的首領,志在統一珠江口的疍家勢力,建立強大的海盜聯盟。
鄭一嫂則作為賢內助,參與軍務,深受手下敬重,被尊稱為“龍嫂”。
夫亡承業,鐵腕治軍
1807年,鄭一在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中意外墜海身亡,年僅四十二歲。
鄭一嫂臨危不亂,迅速接掌紅旗幫,並展現出超乎尋常的領導能力。
她制定了一套嚴格的海盜條律,令部眾服從。如擅專權或違抗命令者,立斬不赦;竊取公財或偷盜鄉民財物者,亦以死罪論處;私藏戰利品者,重罰不貸。更嚴格的是,對於侵犯婦女者處以死刑,而私通者則男性斬首,女性則綁以重物沉海。這些條律嚴酷無情,但也讓紅旗幫軍紀嚴明,戰力空前。
一名曾被紅旗幫俘虜的英國商人格拉斯普爾,在獲釋後寫下回憶錄,對鄭一嫂的治軍之道驚嘆不已。他認為,這支海盜軍紀嚴明,攻則如猛虎,守則如磐石,即使陷入絕境,也絕不輕言放棄。
要知道,即使以治軍嚴格的曾國藩,也無法完全遏止湘軍在戰後擄掠城池,鄭一嫂卻做到了,尤其她還嚴令禁止強姦婦女,這一點是最值得表揚的。
橫掃海疆,震驚中外
在鄭一嫂的治理下,紅旗幫日漸強大,擁有五六百艘戰船,三四萬名部眾,活動範圍從珠江口直至瓊州海峽,甚至影響到東南亞海域。
他們盤踞於香港大嶼山,並在香港島設有營寨和造船工廠,令清廷束手無策。
1809年,鄭一嫂率軍痛擊廣州內河的英軍,俘獲英艦,斬殺數十名英國士兵,令英軍大為震驚。她甚至圍困澳門,使之糧食短缺,葡萄牙艦隊亦無法突破封鎖。
清廷屢次派兵征討,但皆遭慘敗。在浙江海面,紅旗幫擊殺浙江水師提督徐廷雄;於香港大嶼灣,殲滅清軍戰船二十餘艘,俘獲火炮三百門,生擒廣東水師提督孫全謀;甚至直逼廣州城,斬殺虎門總兵林國良,迫使兩廣總督屢次易人。
風雲突變,決戰招撫
眼見紅旗幫日益壯大,清政府遂與英、葡聯合組成艦隊,意圖圍剿。
1809年秋,清軍與葡萄牙、英國聯手發動突襲,圍攻紅旗幫總寨大嶼山。鄭一嫂親自坐鎮指揮,採取“圍魏救趙”戰術,奇襲廣州,斬殺虎門總兵,使聯軍腹背受敵,被迫撤退。紅旗幫趁勢追擊,激戰九晝夜,最終大獲全勝。
然而,內部矛盾逐漸浮現。鄭一嫂拒絕改嫁黑旗幫首領郭婆帶,引發六旗內鬥。清廷趁機推行“懷柔政策”,先後策反黑旗幫,導致紅旗幫孤立無援。
在此情勢下,鄭一嫂決定接受招撫。然而,清廷要求海盜在受招安時下跪,這對紅旗幫而言無異於奇恥大辱。
關鍵時刻,鄭一嫂親赴廣州,攜帶十七名婦孺進行談判,要求保留一隊船隻供“食鹽販賣”之用,並獲得官職。
最終,清廷同意由皇帝賜婚,使她與紅旗幫核心人物張保仔成為正式夫妻,並以“拜謝皇恩”之名行招撫禮儀,化解了跪拜之辱。
退隱江湖,餘韻猶存
招安後,張保仔受封三品軍官,後升至從二品,任福建閩安、澎湖等地副將,鄭一嫂則被封為誥命夫人。
她從此退出海盜生涯,經營商業,晚年回到故鄉廣東開設賭館,過著低調的生活。
然而,她的傳奇並未隨著時光消逝。三十年後,鴉片戰爭爆發,她仍關心國事,為林則徐抗擊英軍出謀劃策。
她的一生,是一場與大海共舞的史詩。從海盜世家少女到紅旗幫主,最後抵禦西洋入侵、捍衛海疆,從叱吒風雲的巾幗梟雄到淡泊歸隱的賢婦,她以非凡的智慧和膽識,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即使身處亂世,她仍堅守自己的信念,書寫出一段震撼古今的英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