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哈斯的採購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c

📌那就躺平吧

看到書名時,我第一個念頭是:「那就躺平吧?」
或許歐美地區對工作的倦怠感來自「失去主導權」,但在高工時的台灣,我們可能只是單純累了,需要真正的休息。

作者定義倦怠為「長時間處於疲憊、壓力、茫然不協調的狀態」,而本書核心在於如何奪回生活掌控權,重新找回選擇的能力。


📌五大策略對抗倦怠:

⓵ 改變心態:從被動應對轉為主動選擇
⓶ 自我關照:把休息當作計劃的一部分,而非奢侈品
⓷ 時間管理:把時間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⓸ 設定界線:學會拒絕,才能專注於優先事項
⓹ 駕馭壓力:壓力不是敵人,而是可以調節的動力


⚡️ 改變心態:從被動應對轉為主動選擇

倦怠來自被動適應環境,第一步是檢視自己的行動模式。
✔ 盤點哪些是主動選擇,哪些是不得不為之?
✔ 設想可能的調整方式,許多習慣與責任並非無法改變。
✔ 放棄完美主義,接受不完美也是前進的一部分。

⚡️ 規劃休息:把休息當作計劃的一部分,而非奢侈品

許多人將「休息」視為獎勵,但真正高效的人知道,休息是維持穩定輸出的關鍵,而非奢侈品。
✔ 預先安排放鬆時間,而非等到筋疲力盡再休息。
✔ 給工作日常增添調劑,避免陷入「過勞—崩潰—恢復—再過勞」的惡性循環。
✔ 《愈平靜愈有生產力》提到,專注力與效率來自有節奏的放鬆,而非無止境埋頭苦幹。

⚡️ 時間優化:把時間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高效人士不比拼努力時長,而是關注時間價值。
✔ 建立價值準則:做決策時,問自己「這值得花時間嗎?」
✔ 減少決策成本:如「書籍不用猶豫直接買,衣服猶豫就不買」
✔ 善用時間複利:將時間投入長期有價值的事,而非低效應酬或雜事
✔ 界限設定:學會拒絕,才能專注於優先事項。如果我們不主動設立界限,就會不斷被外界需求牽著走,最終身心俱疲。

📌 實踐方法:

優先處理最重要的事:每天早上先完成關鍵任務,而非雜事,可參考《為什麼他看起來那麼閒,進度卻總是能超前?》。

降低郵件處理成本:
✅ 不要問「您什麼時候方便?」→ 直接提供候選時間,減少來回溝通
✅ 建立郵件範本,避免每次都從零開始寫

⚡️ 駕馭壓力:壓力不是敵人,而是可以調節的動力


壓力本身不是問題,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控制它的節奏。
書中建議建立「恢復機制」,來更好地與壓力共存。例如:

✔ 定期離開工作場域,讓自己暫時抽離
✔ 刻意安排深度專注的時間,減少碎片化干擾
✔ 透過視覺化工具(如筆記、時間管理表)釐清壓力來源

當我們學會管理壓力,而不是被動承受,就能更好地駕馭它。

📌結語

這本書的重點或許因作者人生體驗,放在幫助我們在進入新環境時調整自己的節奏。
此外行文風格就像是一篇整理的很好的論文,彙整了不少流派對壓力和倦怠提出的見解,但對於一本書來說,除了彙整,我會更希望作者能提出一些自己獨到的觀點,並引用文獻作為佐證,而非單純整理資料。
內文也比較傾向概念面沒有太多拒絕請求或減少事務的範例,對於這部分我覺得可以看《為什麼他看起來那麼閒,進度卻總是能超前?》,兩者相互對照閱讀。

此外,我認為這本書對三明治世代來說可能不夠全面。這群人面對的不只是個人工作節奏,還需要應對上下夾擊的責任與壓力。相較之下,《我得了不想上班的病》更適合初入職場新人,幫助他們建立職業生涯的基礎,學習如何主動掌控自己的工作節奏。


感謝 幸福搖擺舞者-歐歐與卡卡(雞蛋哥) 邀請,一起共讀這本新書~

如果觸到你,請用愛心告訴我!


今朝有性-avatar-img
今朝有性和其他 52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