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零星辰
發佈於巾幗列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明弘治九年(1496年),廣西歸順州舊州村,一位女嬰呱呱墜地,她便是後來威震江南、名垂青史的抗倭女將 —— 岑花。

她原名芩瓦氏,小名花,因嫁予同宗岑猛,遂以「瓦」代姓,後人尊稱其為「瓦氏夫人」。

她出身壯族土官世家,天資聰穎,自幼便在詩書與武藝中浸潤成長,為日後的傳奇人生奠定了堅實基礎。


幼承家學,習武從戎


岑花自幼便顯露出非凡的資質,既聰慧過人,又英氣勃發。父親岑璋乃歸順直隸州土官,家族世代習武,擅長古壯拳與兵法。

幼時的岑花便對拳術劍法頗感興趣,年僅七歲便開始跟隨族中武師習武,日復一日,寒暑不輟。至豆蔻年華,她已能揮舞雙刀,出手剛猛迅捷,氣勢不遜男兒。

明正德七年(1512年),岑花嫁給田州土官岑猛,夫妻二人志同道合,廣納武林豪傑,研習武藝,共同革新壯拳技法,使其更為實戰化。

她精熟刀、劍、槍、狼牙棒、盾、弓弩、飛鏢等壯械,尤擅雙刀。後來,明代武藝家吳殳曾寫下《雙刀歌》,盛讚她的刀法變幻莫測、出神入化。


政局變幻,力挽狂瀾


嘉靖六年(1527年),岑猛因叛亂遭朝廷討伐,被廣東總督姚鏌擊敗,兒子岑邦彥戰死,岑猛倉皇敗退歸順州,企圖東山再起,未料最終被敵人設計誘殺。

一夕之間,田州政局動盪不安,家族深陷危機,幼孫岑芝雖承襲土官之位,卻年幼無知,難以支撐大局。值此關鍵時刻,岑花毅然挺身而出,臨危受命,親攝州政。

她精明果敢,熟諳政治謀略,先是運用智慧挫敗了族中對手岑邦相的陰謀,使田州政局穩定下來,隨後又大力發展農業,修建義學,提倡文教,使田州在動盪的時代裡得以安定發展。她鐵腕治政,內外凜然,深受百姓擁戴。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孫子岑芝戰死於海南戰役,幼孫岑大壽年僅四歲,次孫岑大祿尚在襁褓之中,岑花再次承擔起撫育重孫的責任。至此,她不僅是田州的實際統治者,更是家族的堅實後盾。


披甲出征,力挫倭寇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肆虐東南沿海,明朝廷憂心忡忡,命兵部尚書張經總督東南軍務,張經隨即傳令征調田州土官岑大禄、岑大壽領兵出征。

然而,二人尚且年幼,無力統軍,岑花便主動請纓,親自率領田州兵七千餘人馳援江浙前線。督府深知她智勇雙全,遂授予「女官參將總兵」軍銜,允其領兵抗倭。

岑花率軍抵達金山衛(今上海)後,便隸屬總兵俞大猷麾下。戰場之上,她巾幗不讓鬚眉,每戰皆身先士卒,士氣高昂,軍隊遂成為抗倭大軍中的一支勁旅。當時,江南百姓傳頌:「花瓦家,能殺倭!」並尊稱她為「石柱女將軍」。

舊曆四月初五,岑花奉命前往漕涇鎮迎戰倭寇。敵眾我寡,激戰之際,田州軍被倭寇重重圍困,戰況異常慘烈,部將鐘富、黃維等十四人陣亡。

岑花怒髮衝冠,披髮舞刀,驍勇無畏,往來衝陣,親率士卒力戰突圍。其戰馬尾鬃幾乎被倭寇拔盡,但她仍浴血奮戰,終於殺出重圍。

四月二十八日,倭寇自平望退往王江涇(今嘉興北),岑花領兵追擊,斬敵數千,倭寇潰不成軍。五月初五,敵軍再次進犯金山衛,又被岑花擊潰。至六月,於陸涇壩(今江蘇蘇州)之戰,她率軍焚燒倭寇海盜船三十餘艘,斬首三百餘級,威震敵膽。


榮耀與落幕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岑花因屢立戰功,被朝廷封為「二品夫人」。然而,戰場的艱辛與勞頓,使她積勞成疾,身體每況愈下。適逢東南總督張經因遭奸臣嚴嵩陷害入獄,抗倭大軍失去了強有力的統帥,岑花見此情勢,遂告老還鄉,返回田州。

回到故里後,岑花雖已歸隱,卻依舊關心地方政務。她以餘生提攜後輩,繼續推動教育與民生建設。然而,長年的征戰終究拖垮了她的身體,終於在田州府衙病逝,享年五十九歲。


遺澤流芳


岑花一生,既是文武兼備的賢能之主,又是勇冠三軍的巾幗英雄。她在田州內政上的建樹,使一方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她在抗倭戰場上的赫赫戰功,更令敵軍聞風喪膽。她的勇武與謀略,影響後世甚遠,其所創壯拳技藝亦傳至江浙,成為明代武術史上的一大篇章。

「花瓦家,能殺倭」,這句傳頌於江南的歌謠,更因她不遠千里率兵抗倭,江南百姓尊稱她為「石柱女將軍」,乃國之柱石也。岑花以其英勇無畏的一生,鐫刻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流芳百世。



A-rod-avatar-img
A-rod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