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戈鐵馬、烽煙四起的南宋初年,有一位女子,以一身赤誠與無雙膽略,在男兒稱雄的戰場上留下傳奇的身影。她非但未因出身坎坷而沉淪,反而以一曲擂鼓鏖兵的壯舉,成就不朽英名。她便是南宋名將韓世忠之妻、千古巾幗英雄——梁紅玉。
家世興衰,女兒身練男兒技
梁紅玉出身將門,祖父與父親皆為武將,英勇善戰。自幼便耳濡目染,隨侍父兄練武,練就一身不讓鬚眉的好本事。她能挽強弓、舞長劍、走繩技,既有軍人風骨,又兼藝妓才情。她的琴棋書畫皆有根基,尤其擅彈箏鼓,舞劍之姿更是英氣勃發、令人難忘。
可惜命運弄人,宋徽宗宣和二年間,江南爆發方臘之亂,方臘以睦州為據,擁兵數十萬,席捲江南。朝廷屢次征討無功,戰事連年不息。梁紅玉的祖父與父親參與討伐,因戰事失利,雙雙獲罪,被斬於法場。梁家由此家道中落,從將門高宅,流落為京口官營妓籍中的一員。
然而,即使身陷風塵,梁紅玉亦不改本色。她雖為歌妓,卻不流俗媚,不依權貴,言談舉止自有一股英氣。對富家子弟態度冷淡,身上不見半分娼家氣息。她不僅技藝高超,且神力過人,能拉強弓百發百中,尤以舞劍走繩為觀者所驚嘆,名聲遠播。
英雄會,美人成佳偶
命運於苦難中悄然轉向。平定方臘後,權臣童貫率軍班師,途經京口,召集歌妓侑酒。當時,年輕的將領韓世忠隨軍歸來,席間眾人高談闊論、盡歡暢飲,唯韓世忠默然無語、眉頭緊鎖。這般與眾不同的沉靜,引起了梁紅玉的注意;而她不媚不俗、英姿颯爽的神采,也深深觸動了韓世忠的心。
兩人互生愛慕,一見如故,情感迅速升溫。一位是戰場英豪,一位是紅塵絕艷,從此佳偶天成,共譜人生風雲之章。
飛馬傳詔,忠義赴難
靖康之難後,北宋滅亡,金軍鐵蹄南下,汴京(今開封)遭洗劫,南宋政權在臨安(今杭州)艱難立足。建炎三年,金將粘罕由彭城南下,兵鋒直指楚州,宋高宗驚慌南逃,朝政大亂。朝中將領苗傅與劉正彥趁勢叛亂,弒殺樞密使王淵,廢高宗帝位,擁立太子,令天下震動。
事變突起,韓世忠正率兵駐守秀州,其子與梁紅玉亦被叛軍軟禁。朝中宰相朱勝非與太后密謀勤王,唯恐消息泄露,乃密詔梁紅玉脫身出城,火速赴秀州召韓世忠起兵。
此時梁紅玉被任命為「安國夫人」,擁有統軍權。她懷中抱子,披甲上馬,一日一夜馳驟千里,風塵僕僕地趕抵秀州。她當機立斷,說明情勢,與韓世忠會同張浚、張俊即刻兵發臨安,平定叛亂。高宗感激莫名,親迎於宮門之外,封韓世忠為武勝軍節度使,再授江浙制置使之職,並封梁紅玉為「護國夫人」。
一封急詔,一騎奔命,竟扭轉天下大勢,寫下了史冊上最驚心動魄的一章。
親擂戰鼓,黃天蕩阻敵鋒
內亂未息,外敵再來。建炎三年(1129年),金兀朮率大軍入侵江南,宋高宗屢次逃亡,從杭州至明州,再至海上避敵,狼狽不堪。韓世忠奉命駐守鎮江,得知金軍北撤,隨即率領八千水軍在長江黃天蕩設伏,截擊十萬敵軍。
敵我懸殊,金軍士氣旺盛,且正欲歸北,兵法有云「歸師勿遏」,但韓世忠義無反顧,決意阻敵。決戰之日,金軍橫渡長江,梁紅玉身著戎裝,立於艦首,親執桴鼓,鼓聲如雷,震徹江面。她不顧箭雨飛射,鼓聲急促如驟雨,激發宋軍士氣,連續擊退金軍十餘次進攻。
這場江戰鏖戰四十八日,金兀朮屢戰屢敗,驚嘆不已,甚至派人送名馬與財寶求和,望韓世忠放其一條生路。韓世忠斷然拒絕,金軍轉而突圍,卻被誘入黃天蕩死港。眼看全軍覆滅在即,金兀朮臨危不亂,派人鑿通湮塞故道,僥倖突圍北去。
此戰雖未能全殲敵軍,但梁紅玉以一擂鼓之力,鼓舞三軍,阻敵去路,令金軍元氣大傷。她的身影定格在戰火之中,成為千古軍旅中的女神話。
更令人欽佩的是,在戰後總結中,她並未邀功自賞,反而上疏朝廷,彈劾丈夫「失機縱敵」,請求加罪,以勉來者。此番舉動,舉國動容。朝廷加封她為「楊國夫人」,民間更譽之為「女中丈夫」。
築城抗敵,軍中母儀
紹興六年,韓世忠駐守楚州,梁紅玉與夫婿一同築新城以抗金兵。楚州久歷兵燹,荒蕪破敗,軍民皆無依靠。梁紅玉親率婦孺,用蒲苇搭建簡屋,與士卒同甘共苦。她為將者之妻,卻不居中堂,不事華服,而與士卒共勞役,織衣煮飯,問病賑貧,贏得軍心。楚州三萬之軍,金人畏之不敢犯境。
她不僅是將領之妻,更是軍營之母。她以溫柔堅毅凝聚士氣,以慈愛剛毅鼓舞人心,使楚州成為南宋抵禦金兵的重要屏障。
去國歸田,高潔終老
歷經無數征戰,風雲再起。紹興十年,朝廷向金求和,解除名將兵權,岳飛冤死獄中,韓世忠亦不得施展。夫婦二人義憤難平,憂憤辭官,退隱臨安西郊馬螣梅園。韓世忠自號「清涼居士」,養花種瓜,自得其樂,梁紅玉亦隨之靜養。
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韓世忠辭世,不到兩年,梁紅玉亦抑鬱而終。朝廷追贈她為「邠國夫人」,追頌其忠烈貞潔,感慨道:「富貴莫終於偕老。」
在金戈鐵馬、烽煙四起的南宋初年,有一位女子,以一身赤誠與無雙膽略,在男兒稱雄的戰場上留下傳奇的身影。她非但未因出身坎坷而沉淪,反而以一曲擂鼓鏖兵的壯舉,成就不朽英名。她便是南宋名將韓世忠之妻、千古巾幗英雄——梁紅玉。
家世興衰,女兒身練男兒技
梁紅玉出身將門,祖父與父親皆為武將,英勇善戰。自幼便耳濡目染,隨侍父兄練武,練就一身不讓鬚眉的好本事。她能挽強弓、舞長劍、走繩技,既有軍人風骨,又兼藝妓才情。她的琴棋書畫皆有根基,尤其擅彈箏鼓,舞劍之姿更是英氣勃發、令人難忘。
可惜命運弄人,宋徽宗宣和二年間,江南爆發方臘之亂,方臘以睦州為據,擁兵數十萬,席捲江南。朝廷屢次征討無功,戰事連年不息。梁紅玉的祖父與父親參與討伐,因戰事失利,雙雙獲罪,被斬於法場。梁家由此家道中落,從將門高宅,流落為京口官營妓籍中的一員。
然而,即使身陷風塵,梁紅玉亦不改本色。她雖為歌妓,卻不流俗媚,不依權貴,言談舉止自有一股英氣。對富家子弟態度冷淡,身上不見半分娼家氣息。她不僅技藝高超,且神力過人,能拉強弓百發百中,尤以舞劍走繩為觀者所驚嘆,名聲遠播。
英雄會,美人成佳偶
命運於苦難中悄然轉向。平定方臘後,權臣童貫率軍班師,途經京口,召集歌妓侑酒。當時,年輕的將領韓世忠隨軍歸來,席間眾人高談闊論、盡歡暢飲,唯韓世忠默然無語、眉頭緊鎖。這般與眾不同的沉靜,引起了梁紅玉的注意;而她不媚不俗、英姿颯爽的神采,也深深觸動了韓世忠的心。
兩人互生愛慕,一見如故,情感迅速升溫。一位是戰場英豪,一位是紅塵絕艷,從此佳偶天成,共譜人生風雲之章。
飛馬傳詔,忠義赴難
靖康之難後,北宋滅亡,金軍鐵蹄南下,汴京(今開封)遭洗劫,南宋政權在臨安(今杭州)艱難立足。建炎三年,金將粘罕由彭城南下,兵鋒直指楚州,宋高宗驚慌南逃,朝政大亂。朝中將領苗傅與劉正彥趁勢叛亂,弒殺樞密使王淵,廢高宗帝位,擁立太子,令天下震動。
事變突起,韓世忠正率兵駐守秀州,其子與梁紅玉亦被叛軍軟禁。朝中宰相朱勝非與太后密謀勤王,唯恐消息泄露,乃密詔梁紅玉脫身出城,火速赴秀州召韓世忠起兵。
此時梁紅玉被任命為「安國夫人」,擁有統軍權。她懷中抱子,披甲上馬,一日一夜馳驟千里,風塵僕僕地趕抵秀州。她當機立斷,說明情勢,與韓世忠會同張浚、張俊即刻兵發臨安,平定叛亂。高宗感激莫名,親迎於宮門之外,封韓世忠為武勝軍節度使,再授江浙制置使之職,並封梁紅玉為「護國夫人」。
一封急詔,一騎奔命,竟扭轉天下大勢,寫下了史冊上最驚心動魄的一章。
親擂戰鼓,黃天蕩阻敵鋒
內亂未息,外敵再來。建炎三年(1129年),金兀朮率大軍入侵江南,宋高宗屢次逃亡,從杭州至明州,再至海上避敵,狼狽不堪。韓世忠奉命駐守鎮江,得知金軍北撤,隨即率領八千水軍在長江黃天蕩設伏,截擊十萬敵軍。
敵我懸殊,金軍士氣旺盛,且正欲歸北,兵法有云「歸師勿遏」,但韓世忠義無反顧,決意阻敵。決戰之日,金軍橫渡長江,梁紅玉身著戎裝,立於艦首,親執桴鼓,鼓聲如雷,震徹江面。她不顧箭雨飛射,鼓聲急促如驟雨,激發宋軍士氣,連續擊退金軍十餘次進攻。
這場江戰鏖戰四十八日,金兀朮屢戰屢敗,驚嘆不已,甚至派人送名馬與財寶求和,望韓世忠放其一條生路。韓世忠斷然拒絕,金軍轉而突圍,卻被誘入黃天蕩死港。眼看全軍覆滅在即,金兀朮臨危不亂,派人鑿通湮塞故道,僥倖突圍北去。
此戰雖未能全殲敵軍,但梁紅玉以一擂鼓之力,鼓舞三軍,阻敵去路,令金軍元氣大傷。她的身影定格在戰火之中,成為千古軍旅中的女神話。
更令人欽佩的是,在戰後總結中,她並未邀功自賞,反而上疏朝廷,彈劾丈夫「失機縱敵」,請求加罪,以勉來者。此番舉動,舉國動容。朝廷加封她為「楊國夫人」,民間更譽之為「女中丈夫」。
築城抗敵,軍中母儀
紹興六年,韓世忠駐守楚州,梁紅玉與夫婿一同築新城以抗金兵。楚州久歷兵燹,荒蕪破敗,軍民皆無依靠。梁紅玉親率婦孺,用蒲苇搭建簡屋,與士卒同甘共苦。她為將者之妻,卻不居中堂,不事華服,而與士卒共勞役,織衣煮飯,問病賑貧,贏得軍心。楚州三萬之軍,金人畏之不敢犯境。
她不僅是將領之妻,更是軍營之母。她以溫柔堅毅凝聚士氣,以慈愛剛毅鼓舞人心,使楚州成為南宋抵禦金兵的重要屏障。
去國歸田,高潔終老
歷經無數征戰,風雲再起。紹興十年,朝廷向金求和,解除名將兵權,岳飛冤死獄中,韓世忠亦不得施展。夫婦二人義憤難平,憂憤辭官,退隱臨安西郊馬螣梅園。韓世忠自號「清涼居士」,養花種瓜,自得其樂,梁紅玉亦隨之靜養。
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韓世忠辭世,不到兩年,梁紅玉亦抑鬱而終。朝廷追贈她為「邠國夫人」,追頌其忠烈貞潔,感慨道:「富貴莫終於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