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環境的微塑膠(microplastics)與奈米塑膠(nanoplastics)濃度的急遽上升,造成人體累積塑膠微粒所引發的健康危害,逐漸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
亞歷山大·尼哈特(Alexander J. Nihart)的研究團隊從新墨西哥大學取得了2016與2024年的人體肝臟、腎臟、大腦組織樣本,此外也在其他美國東岸人類腦組織樣本機構獲取1997 至 2013 年大腦組織樣本,並分析這些組織內的塑膠微粒含量。
研究中發現2016和2024的肝臟與大腦組織中塑膠微粒含量有明顯差異,2016年肝臟組織的塑膠微粒濃度中位數約落在100 µg/g(每g組織含µg的塑膠微粒),而2024年上升至433 µg/g。2016年的大腦組織內濃度中位數約在3,345 µg/g,但2024年上升至4,917 µg/g。顯示人體的肝臟與大腦在這8年間分別上升到4.3倍與1.5倍。其中聚乙烯(polyethylene, PE)的含量是最高的。
相對地,來自東岸機構的1997 至 2013 年大腦組織樣本內塑膠微粒含量中位數約在1,254 µg/g,明顯低於來自新墨西哥大學的樣本。回歸分析也指出腦部樣本中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與丁苯橡膠濃度自1997年至2024年間皆有上升趨勢(P < 0.0001, R² = 0.3982)。
此外研究也分析了2019至2024年的12位確診失智症個體的大腦組織,其總塑膠微粒濃度中位數為26,076 µg/g,是2024年正常大腦樣本的5.3倍,可能代表塑膠微粒與神經退化性疾病之間存在潛在關聯。
這項研究表明塑膠微粒可於人類大腦中累積,且濃度高於肝臟與腎臟,也可能有引發失智的風險。隨著全球塑膠生產與污染持續增長,人類大腦是否已成為塑膠沉積場,值得我們深入探討與找出預防的策略。
水也佑 編
圖一:2016與2024年組織的塑膠微粒濃度(microplastics concentration)比較,肝臟(liver)、腎臟(kidney)、大腦(brain)。一個圓圈代表一個組織樣本。感謝Nihart AJ et al提供。
圖二:所有組織中聚乙烯PE含量最多。感謝Nihart AJ et al提供。
圖三:大腦中塑膠微粒濃度隨年代增長的回歸分析圖。NC (Duke Kathleen Price Bryan Brain Bank in North Carolina)、MA (Harvard Brain Tissue Resource Center in Massachusetts)、MD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Brain and Tissue Bank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NM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分別代表組織來源。感謝Nihart AJ et al提供。
圖四:確診失智症個體的大腦組織,出現折射性顆粒,且周圍聚集免疫細胞,可能有發炎現象。感謝Nihart AJ et al提供。
參考文獻:
Nihart AJ et al. (2025). Bioaccumulation of microplastics in decedent human brains. Nat Med.
近年來隨著環境的微塑膠(microplastics)與奈米塑膠(nanoplastics)濃度的急遽上升,造成人體累積塑膠微粒所引發的健康危害,逐漸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
亞歷山大·尼哈特(Alexander J. Nihart)的研究團隊從新墨西哥大學取得了2016與2024年的人體肝臟、腎臟、大腦組織樣本,此外也在其他美國東岸人類腦組織樣本機構獲取1997 至 2013 年大腦組織樣本,並分析這些組織內的塑膠微粒含量。
研究中發現2016和2024的肝臟與大腦組織中塑膠微粒含量有明顯差異,2016年肝臟組織的塑膠微粒濃度中位數約落在100 µg/g(每g組織含µg的塑膠微粒),而2024年上升至433 µg/g。2016年的大腦組織內濃度中位數約在3,345 µg/g,但2024年上升至4,917 µg/g。顯示人體的肝臟與大腦在這8年間分別上升到4.3倍與1.5倍。其中聚乙烯(polyethylene, PE)的含量是最高的。
相對地,來自東岸機構的1997 至 2013 年大腦組織樣本內塑膠微粒含量中位數約在1,254 µg/g,明顯低於來自新墨西哥大學的樣本。回歸分析也指出腦部樣本中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與丁苯橡膠濃度自1997年至2024年間皆有上升趨勢(P < 0.0001, R² = 0.3982)。
此外研究也分析了2019至2024年的12位確診失智症個體的大腦組織,其總塑膠微粒濃度中位數為26,076 µg/g,是2024年正常大腦樣本的5.3倍,可能代表塑膠微粒與神經退化性疾病之間存在潛在關聯。
這項研究表明塑膠微粒可於人類大腦中累積,且濃度高於肝臟與腎臟,也可能有引發失智的風險。隨著全球塑膠生產與污染持續增長,人類大腦是否已成為塑膠沉積場,值得我們深入探討與找出預防的策略。
水也佑 編
圖一:2016與2024年組織的塑膠微粒濃度(microplastics concentration)比較,肝臟(liver)、腎臟(kidney)、大腦(brain)。一個圓圈代表一個組織樣本。感謝Nihart AJ et al提供。
圖二:所有組織中聚乙烯PE含量最多。感謝Nihart AJ et al提供。
圖三:大腦中塑膠微粒濃度隨年代增長的回歸分析圖。NC (Duke Kathleen Price Bryan Brain Bank in North Carolina)、MA (Harvard Brain Tissue Resource Center in Massachusetts)、MD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Brain and Tissue Bank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NM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分別代表組織來源。感謝Nihart AJ et al提供。
圖四:確診失智症個體的大腦組織,出現折射性顆粒,且周圍聚集免疫細胞,可能有發炎現象。感謝Nihart AJ et al提供。
參考文獻:
Nihart AJ et al. (2025). Bioaccumulation of microplastics in decedent human brains. Nat 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