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mberg的文章:The AI Hiring Pause Is Officially Here
A growing number of companies are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boost efficiency, sometimes at the expense of human headcount.
When Microsoft Corp. cut roughly 6,000 jobs this week, it exposed a telling contradiction: While heading into a major boom in the software market, one of the world’s biggest tech companies is laying off people in product management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看來貝爺上電視說調降評等他不在乎,空頭又找了其他的理由本週要來打壓...
#本週空頭應該會對科技股開戰
1. 微軟大裁員,AI 對工程師職位的衝擊
微軟在此時裁掉約 6,000 名員工,其中包括軟體工程與產品管理部門:即使是最具成長潛力的科技領域,也不再保證就業安全。AI 並不是在「創造」工程工作,而是在「重塑」甚至「淘汰」其中的一部分。
2. 不只微軟,全球企業正因 AI 停止擴編人力
不僅是微軟,連挪威主權基金、Shopify、Duolingo 等企業也開始轉向「不增加人力」的經營策略。Google 與微軟表示,超過三成的原始碼都是 AI 寫或協助完成的。
3. AI 現在已是大企業「效率優先」的核心策略,而非只是輔助工具,人力成本被視為可以被「壓縮」的資源,而非「不可取代」的資產。
4. AI 被企業視為面對全球不確定性的避險工具
在關稅混亂與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企業趨向保守。根據研究,企業在景氣下行或不確定時,反而更願意投入自動化與 IT 投資,因為這種「機器不會罷工、不會喊加薪」的方式更可控。
5. 宏觀環境如果有下行風險,越促使企業跳過「請人」,直接升級「用 AI」。AI 成為經濟不安時期的一種「技術避險」。
6. AI 生產力工具正橫掃不只工程,還包括行銷與客服
從 Intuit 的「40% 提高寫碼效率」,到 Coca-Cola 用 AI 生成聖誕廣告,甚至 Palantir 表示 AI 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放大 50 倍效率的代理人」,企業開始在多個職能上大量採用 AI 來節省時間與人力。
7. 「AI 冬天」未到,但職場「寒意已現」
斯坦福經濟學家 Nicholas Bloom 指出,AI 加上不穩定的經濟情勢,讓企業對擴編人力非常謹慎。他警告:「這還不是寒冬,但已經聞到雪味了。」
企業不是因為不景氣裁員,而是因為看見 AI 可以做得更快、更便宜。未來職場的競爭可能不只是「人與人」,而是「人與模型」之戰。
#之前講的大戰戲碼要來了嗎?
#接連開始放出壞消息了
#三爺的態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