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追肉泥K.Z 介紹跟討論美國社工界的文章一向挺有意思的。
最近這篇也是
https://vocus.cc/article/6839133ffd897800018461b3
之前就注意到,像是"接種疫苗"、"法定貨幣",這些20世紀初逐漸形成的概念、經過發揚光大,沿用至今,成為這一代人理所當然的社會制度,其實本質上不過是社會最近這2、3代人的暫定"共識",而且一直引發社會問題,引來知識分子(包括諾貝爾獎得主等級的)反彈與反對,也是普通人民的陰謀論溫床。
在還沒透過「溫水煮青蛙」的過程(主要是在Boomer這一代),成為這代人理所當然的社會共識前,在這「溫水煮青蛙」過程完成之前,宣傳接種疫苗理所當然是跟propoganda放在一起討論,而量化寬鬆的擴張性發行貨幣時至今日可說普遍被世人認為是在「印鈔票」割韭菜,掠奪購買力,才經過2代人的時間,即面臨到系統性社會反撲,像比特幣。
社工的概念也是有類似發展與掙扎,什麼「社會」?到後來不管施與受,還不是傾向返回private practice和個人。
從結果看,頗大程度上,這些20世紀的新興社會共識,一開始的概念建構與驗證,就存在不穩固因子。
我想,這些都是源自於社會主義的 lost cause。
類似的社會層面應該還有更多。
哭追肉泥K.Z 介紹跟討論美國社工界的文章一向挺有意思的。
最近這篇也是
https://vocus.cc/article/6839133ffd897800018461b3
之前就注意到,像是"接種疫苗"、"法定貨幣",這些20世紀初逐漸形成的概念、經過發揚光大,沿用至今,成為這一代人理所當然的社會制度,其實本質上不過是社會最近這2、3代人的暫定"共識",而且一直引發社會問題,引來知識分子(包括諾貝爾獎得主等級的)反彈與反對,也是普通人民的陰謀論溫床。
在還沒透過「溫水煮青蛙」的過程(主要是在Boomer這一代),成為這代人理所當然的社會共識前,在這「溫水煮青蛙」過程完成之前,宣傳接種疫苗理所當然是跟propoganda放在一起討論,而量化寬鬆的擴張性發行貨幣時至今日可說普遍被世人認為是在「印鈔票」割韭菜,掠奪購買力,才經過2代人的時間,即面臨到系統性社會反撲,像比特幣。
社工的概念也是有類似發展與掙扎,什麼「社會」?到後來不管施與受,還不是傾向返回private practice和個人。
從結果看,頗大程度上,這些20世紀的新興社會共識,一開始的概念建構與驗證,就存在不穩固因子。
我想,這些都是源自於社會主義的 lost cause。
類似的社會層面應該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