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
avatar-avatar
零星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在滾滾歷史長河中,英雄輩出,男兒建功立業者多如繁星。然而,若在其中尋覓一位以柔弱之軀擔當鐵血戰場的女子,卻如鳳毛麟角。眾人皆知北朝花木蘭,卻鮮有人識得那位在木蘭之前、早於東漢之初便毅然披甲上陣的奇女子──紀敏。


紀敏,真名已難考證,乃東漢時期巴郡充國縣(今四川南充市西充縣)人,傳為安漢大將軍紀信之後。其生平記載零星散見於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南充縣志》與道光年間王培荀所著《聽雨樓隨筆》。雖史料不豐,然其事跡卻如金石錚錚,歷久不衰。


鳳丫頭初志大節

傳說紀敏自幼便非凡俗女子。小名「鳳丫頭」,體格壯健,天資聰慧,尤鍾情武藝。其父曾為朝廷武官,飽讀兵書,退隱後常與女兒談兵論戰。紀敏耳濡目染,自小便胸懷壯志,時時操戈演劍,於庭院中揮汗如雨,早已將巾幗之軀磨練得鐵骨錚錚。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東漢光武帝劉秀為平定西川割據者公孫述,命大司馬吳漢率兵自荊州西征。時逢全國募兵,朝廷通令各地選丁從軍。紀家父親臥病在床,兄長體弱無能,軍報傳至,家中一時陷入愁雲慘霧。


然鳳丫頭紀敏不以為苦,反生壯志。她義無反顧,剪髮束胸,易男裝,化名紀某,替父兄報名應徵。自此一腳踏入軍營,從女兒身轉為戰士魂,開啟一段驚世傳奇。


戎裝十載,鐵血芳華

軍旅生活艱苦非常,紀敏初入軍營,便面臨無數磨難。她不僅要隱瞞性別,更需應對刀光劍影、生死瞬間。寒風夜哨,金柝傳聲,她與萬千男兒一般披甲持矛,征戰南北。生理與心理的雙重壓力,讓多少男兒折腰,卻未曾讓紀敏退卻一步。


她膽識過人、英勇善戰,尤其善於騎射與近戰衝鋒。多年來南征北討,她參與了東漢軍與公孫述部在廣都、魚涪津等地的多場激戰,累立戰功。因其表現卓著,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朝廷破格封她為「騎都尉」,一等武職,相當於今日副師級軍官。其年僅二十七歲,風華正茂,卻已功冠群雄。


至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天下大定,紀敏心思親人,遂辭官還鄉。誰知歸來之日,父母早已辭世,杳無音訊。她站在故鄉山水之間,悲從中來,熱淚滿眶,將滿腹思念深埋心底。


鳳垭山下,清名長存

紀敏安身於安漢縣城東南鳳垭山下平壩之地。她自建房舍,迎兄嫂同住,尊兄如父,敬嫂如母,對一家人關懷備至。鄰里皆言紀敏雖是女兒身,卻有丈夫心;居家勤儉,對鄉人則慷慨解囊,凡遇貧困之家,必傾囊相助。


她見鄉民勞作時多有跌打損傷,便運用軍中所學醫理,率眾於嘉陵江畔拦水養蚂蝗,用以活血化瘀;又在山灣處種植黃連,治療紅腫刀傷,頗有成效。久而久之,「蚂蝗堰」、「黃連灣」等地名皆由此而來,紀敏之名亦深植鄉心。


然而,盛名之下,難免遭人嫉妒。紀敏年逾而立,因多年戰場奔波,體態漸豐,鄉人誤以為她有孕。其嫂本欲將兄長介紹給她,以圖財產。誰知紀敏心高志潔,斷然拒絕。嫂子懷恨在心,遂四處造謠生事,惡語傳言:「她不守婦道,已有身孕。」


流言四起,蜚語滿城。紀敏本剛烈之人,聞言氣急攻心,又羞又憤。為證清白,她毅然決定以死明志。那日,她於院中擺下筵席,廣邀鄉里族人,朗聲言道:


「我紀敏,自軍中歸來,克己奉公,恪守禮法,未曾逾矩。今人污我清名,誣我不潔,我寧死,也不忍忍受這等污辱!」


說罷,竟當眾剖腹,以血肉之軀證其貞潔。鄉人驚愕失措,欲救已遲,紀敏當場血流如注,不治而亡,年僅二十九歲。


忠烈千秋,芳魂永駐

紀敏之死,震驚四方。南充縣衙調查真相後,證其無辜且清白,乃忠烈貞節之女。地方官員親主持葬禮,安葬其於鳳垭山腳,並建碑紀念,名之曰「都尉墓」。她昔日所居之地,也被百姓親切地喚作「都尉壩」,以此緬懷這位忠孝貞烈、無懼無畏的奇女子。


歲月流轉,墓塚雖久遠失修,然「都尉娘娘」之名,卻在鄉人心中愈發熠熠生輝。2005年,嘉陵區旅遊部門於鳳垭山巔修建「都尉亭」,亭中塑像紀敏英姿,立身山巔,仿若俯視嘉陵煙波,守護鄉土。遊人至此,無不駐足凝思,敬仰不已。


文化學者劉沐夏曾於登亭之日賦詩曰:「淡蕊幽香識古情,漢時都尉身已零。南充木蘭乘鶴去,今日劉郎賦詩興。」正道出了紀敏雖殁,魂魄猶存,芳名千古的悲壯情懷。


英魂不泯,風骨長青

回望紀敏一生,雖僅短短二十九載,卻走出常人數倍的歷程:軍中十年,征戰沙場,立功封將;歸鄉濟世,救民疾苦,清廉自守;面對流言,以命護節,驚天地、泣鬼神。


她代父從軍,孝也;英勇殺敵,忠也;濟貧濟困,仁也;守身如玉,貞也;剖腹明志,烈也。此五德集於一身,豈不為千古楷模!


在嘉陵區南湖街道的都尉壩,車水馬龍間,依稀仍聽見鳳丫頭英姿颯爽的馬蹄聲,回蕩在鳳垭山翠綠的林間。


她未曾遠去,只是以另一種姿態,與這片土地同在,與這條歷史長河並行。


漫步筆記-avatar-img
漫步筆記和其他 2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零星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在滾滾歷史長河中,英雄輩出,男兒建功立業者多如繁星。然而,若在其中尋覓一位以柔弱之軀擔當鐵血戰場的女子,卻如鳳毛麟角。眾人皆知北朝花木蘭,卻鮮有人識得那位在木蘭之前、早於東漢之初便毅然披甲上陣的奇女子──紀敏。


紀敏,真名已難考證,乃東漢時期巴郡充國縣(今四川南充市西充縣)人,傳為安漢大將軍紀信之後。其生平記載零星散見於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南充縣志》與道光年間王培荀所著《聽雨樓隨筆》。雖史料不豐,然其事跡卻如金石錚錚,歷久不衰。


鳳丫頭初志大節

傳說紀敏自幼便非凡俗女子。小名「鳳丫頭」,體格壯健,天資聰慧,尤鍾情武藝。其父曾為朝廷武官,飽讀兵書,退隱後常與女兒談兵論戰。紀敏耳濡目染,自小便胸懷壯志,時時操戈演劍,於庭院中揮汗如雨,早已將巾幗之軀磨練得鐵骨錚錚。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東漢光武帝劉秀為平定西川割據者公孫述,命大司馬吳漢率兵自荊州西征。時逢全國募兵,朝廷通令各地選丁從軍。紀家父親臥病在床,兄長體弱無能,軍報傳至,家中一時陷入愁雲慘霧。


然鳳丫頭紀敏不以為苦,反生壯志。她義無反顧,剪髮束胸,易男裝,化名紀某,替父兄報名應徵。自此一腳踏入軍營,從女兒身轉為戰士魂,開啟一段驚世傳奇。


戎裝十載,鐵血芳華

軍旅生活艱苦非常,紀敏初入軍營,便面臨無數磨難。她不僅要隱瞞性別,更需應對刀光劍影、生死瞬間。寒風夜哨,金柝傳聲,她與萬千男兒一般披甲持矛,征戰南北。生理與心理的雙重壓力,讓多少男兒折腰,卻未曾讓紀敏退卻一步。


她膽識過人、英勇善戰,尤其善於騎射與近戰衝鋒。多年來南征北討,她參與了東漢軍與公孫述部在廣都、魚涪津等地的多場激戰,累立戰功。因其表現卓著,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朝廷破格封她為「騎都尉」,一等武職,相當於今日副師級軍官。其年僅二十七歲,風華正茂,卻已功冠群雄。


至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天下大定,紀敏心思親人,遂辭官還鄉。誰知歸來之日,父母早已辭世,杳無音訊。她站在故鄉山水之間,悲從中來,熱淚滿眶,將滿腹思念深埋心底。


鳳垭山下,清名長存

紀敏安身於安漢縣城東南鳳垭山下平壩之地。她自建房舍,迎兄嫂同住,尊兄如父,敬嫂如母,對一家人關懷備至。鄰里皆言紀敏雖是女兒身,卻有丈夫心;居家勤儉,對鄉人則慷慨解囊,凡遇貧困之家,必傾囊相助。


她見鄉民勞作時多有跌打損傷,便運用軍中所學醫理,率眾於嘉陵江畔拦水養蚂蝗,用以活血化瘀;又在山灣處種植黃連,治療紅腫刀傷,頗有成效。久而久之,「蚂蝗堰」、「黃連灣」等地名皆由此而來,紀敏之名亦深植鄉心。


然而,盛名之下,難免遭人嫉妒。紀敏年逾而立,因多年戰場奔波,體態漸豐,鄉人誤以為她有孕。其嫂本欲將兄長介紹給她,以圖財產。誰知紀敏心高志潔,斷然拒絕。嫂子懷恨在心,遂四處造謠生事,惡語傳言:「她不守婦道,已有身孕。」


流言四起,蜚語滿城。紀敏本剛烈之人,聞言氣急攻心,又羞又憤。為證清白,她毅然決定以死明志。那日,她於院中擺下筵席,廣邀鄉里族人,朗聲言道:


「我紀敏,自軍中歸來,克己奉公,恪守禮法,未曾逾矩。今人污我清名,誣我不潔,我寧死,也不忍忍受這等污辱!」


說罷,竟當眾剖腹,以血肉之軀證其貞潔。鄉人驚愕失措,欲救已遲,紀敏當場血流如注,不治而亡,年僅二十九歲。


忠烈千秋,芳魂永駐

紀敏之死,震驚四方。南充縣衙調查真相後,證其無辜且清白,乃忠烈貞節之女。地方官員親主持葬禮,安葬其於鳳垭山腳,並建碑紀念,名之曰「都尉墓」。她昔日所居之地,也被百姓親切地喚作「都尉壩」,以此緬懷這位忠孝貞烈、無懼無畏的奇女子。


歲月流轉,墓塚雖久遠失修,然「都尉娘娘」之名,卻在鄉人心中愈發熠熠生輝。2005年,嘉陵區旅遊部門於鳳垭山巔修建「都尉亭」,亭中塑像紀敏英姿,立身山巔,仿若俯視嘉陵煙波,守護鄉土。遊人至此,無不駐足凝思,敬仰不已。


文化學者劉沐夏曾於登亭之日賦詩曰:「淡蕊幽香識古情,漢時都尉身已零。南充木蘭乘鶴去,今日劉郎賦詩興。」正道出了紀敏雖殁,魂魄猶存,芳名千古的悲壯情懷。


英魂不泯,風骨長青

回望紀敏一生,雖僅短短二十九載,卻走出常人數倍的歷程:軍中十年,征戰沙場,立功封將;歸鄉濟世,救民疾苦,清廉自守;面對流言,以命護節,驚天地、泣鬼神。


她代父從軍,孝也;英勇殺敵,忠也;濟貧濟困,仁也;守身如玉,貞也;剖腹明志,烈也。此五德集於一身,豈不為千古楷模!


在嘉陵區南湖街道的都尉壩,車水馬龍間,依稀仍聽見鳳丫頭英姿颯爽的馬蹄聲,回蕩在鳳垭山翠綠的林間。


她未曾遠去,只是以另一種姿態,與這片土地同在,與這條歷史長河並行。


漫步筆記-avatar-img
漫步筆記和其他 2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