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粉絲團的 Messenger,檢視是否有遺漏的訊息,看到一則去年底的對話,至今仍讓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位讀者的提問:「國際書展的論壇,非業界人士可以參加嗎?會不會聽不懂?」
當時我除了回覆一些建議,也順口問了句:「是因為對出版業感興趣,才想報名參加嗎?」
對方回:「平常就喜歡閱讀,想進一步了解台灣出版業的現況。」
後來我花了一些時間整理了幾份公開資料,以及一些資深書業人撰寫的產業觀察文章傳給她。
又過了一陣子,她回覆我:「看完後,對這個領域有了初步理解,未來也會繼續以讀者的身份支持台灣出版業。」
一來一往雖然簡短,卻是讓人覺得很溫暖的小事。
最近在整理粉絲團的 Messenger,檢視是否有遺漏的訊息,看到一則去年底的對話,至今仍讓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位讀者的提問:「國際書展的論壇,非業界人士可以參加嗎?會不會聽不懂?」
當時我除了回覆一些建議,也順口問了句:「是因為對出版業感興趣,才想報名參加嗎?」
對方回:「平常就喜歡閱讀,想進一步了解台灣出版業的現況。」
後來我花了一些時間整理了幾份公開資料,以及一些資深書業人撰寫的產業觀察文章傳給她。
又過了一陣子,她回覆我:「看完後,對這個領域有了初步理解,未來也會繼續以讀者的身份支持台灣出版業。」
一來一往雖然簡短,卻是讓人覺得很溫暖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