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大學鐵道社團─交大鐵道研究會在今年迎來創立37週年,同時適逢社團主辦的交大鐵道文化營25週年,於是交鐵會選在今天向臺鐵包下莒光號開行紀念列車。
這趟紀念列車特別指定使用柴電機車行駛臺北到臺中,而且還是行經海線及成追線,彷彿讓昔日的北中特快車再度復活。列車前端則掛上以學校所在地的新竹車站為設計的頭牌,並仿照日本御召列車插上兩代會旗;車門邊也貼上仿照日本Green Car的四葉幸運草圖示,儘管是臺灣的火車卻也能感受到日本的鐵道元素。
過去的鐵道被視為國防機密,拍攝火車、追火車都不被當時的政府與社會允許。而解嚴帶來的社會開放,交大與台大等大學鐵道社團相繼成立,讓喜歡火車的人們找到歸宿。現今已不是拍火車會被找去喝茶的時代,而在交大鐵道文化營的推波助瀾之下,越來越多學員回到自己的大學後,也陸續成立自己的鐵道社團,讓鐵道文化能被更多人所認識。
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喜歡與認同鐵道,讓鐵道文化能深植入臺灣文化的土壤當中,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一部份。
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大學鐵道社團─交大鐵道研究會在今年迎來創立37週年,同時適逢社團主辦的交大鐵道文化營25週年,於是交鐵會選在今天向臺鐵包下莒光號開行紀念列車。
這趟紀念列車特別指定使用柴電機車行駛臺北到臺中,而且還是行經海線及成追線,彷彿讓昔日的北中特快車再度復活。列車前端則掛上以學校所在地的新竹車站為設計的頭牌,並仿照日本御召列車插上兩代會旗;車門邊也貼上仿照日本Green Car的四葉幸運草圖示,儘管是臺灣的火車卻也能感受到日本的鐵道元素。
過去的鐵道被視為國防機密,拍攝火車、追火車都不被當時的政府與社會允許。而解嚴帶來的社會開放,交大與台大等大學鐵道社團相繼成立,讓喜歡火車的人們找到歸宿。現今已不是拍火車會被找去喝茶的時代,而在交大鐵道文化營的推波助瀾之下,越來越多學員回到自己的大學後,也陸續成立自己的鐵道社團,讓鐵道文化能被更多人所認識。
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喜歡與認同鐵道,讓鐵道文化能深植入臺灣文化的土壤當中,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