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雞小姐的宇宙養成實驗室
avatar-avatar
油雞小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大概已經分享+強調過這個概念85479次了.... 我百說不厭!隨時都可以搬出舉例😆


今天用很簡單的例子來講:


每天中午我都會跟同事一起去公司附近買午餐吃,我對於要往哪個方向去買午餐不會有意見,我都是以同事為主。假設她們今天想吃151巷的,我會說好啊;假設她們今天想吃118巷的,我也會跟著去。無論她們說要往哪個方向走,我都OK。


前幾天周一的時候,我有點想吃公司對面的乾意麵+燙青菜,可是同事那天選了反方向的食物。我有點失望,但還是跟著去了反方向買午餐。


到了周二,我還是有點想吃公司對面的乾意麵+燙青菜,可是同事又選了另一個反方向的食物。我依舊有點失望,內心一直在想什麼時候才要選對面那個方向啊!


到了周三,我還是有點想吃公司對面的乾意麵+燙青菜,可是同事又又選了另一個反方向的食物。這天我沒有什麼失望的情緒了,覺得今天沒吃到就算了,先吃別的也可以,反正那間麵店這麼紅它不會倒,我早晚有一天會吃到它。


到了今天周四,我已經沒有任何對於午餐選擇的想法,隨便要往哪個方向我都可以,結果同事選了對面的方向,而且更棒的是,直接選了我想吃的那間麵店。於是我今天吃到了心心念念的乾意麵+燙青菜。


-


從周三開始,我就是在練習接受現狀=放下 —— 沒吃到沒關係,我暫時去吃別的也是可以。


我接受了「暫時吃不到」的這個現狀,我不再對於「沒吃到」這件事感到失望,也就是說我不再糾結,不再因此而誘發匱乏感。


到了周四也就是今天,我因為昨天接受現狀了,今天就已經徹底放下,連想都沒去想到這個午餐的清單,彷彿前三天這麼想吃乾意麵+燙青菜的我並不存在,然後願望就是在這個時候實現。


如果我是「放棄」,放棄吃乾意麵+燙青菜,那麼今天即使是往對面的方向走,我也會去選擇其他食物,因為我已經把乾意麵+燙青菜從我的清單中放棄掉了。


但我不是放棄,我只是放下,我放下周一和周二的那股沒吃到的失望,我不去煩惱不去糾結不去急躁,在這個時候我的狀態是很平和的,某種程度來說我已經在living in the end,所以願望就會在這個時候實現。


living in the end的end是指end result,是我們想要實現的那個最終結果;live 活著+in 在什麼什麼裡面+the end result 最終結果——  所以 live in the end就是活在願望已經實現的樣子裡。


(有的人是說live from it,是一樣意思,請參閱這篇英文小教室


以乾意麵+燙青菜的案例來說,本來我的end result/最終結果就是吃到乾意麵+燙青菜,那為什麼我明明還沒吃到,但當我不失望不煩惱不糾結不急躁時,當我放下之後,我的狀態會跟living in the end (result) 重疊到呢?


——  因為假設我真的吃到乾意麵+燙青菜了,我就不會再有失望的情緒,不再會有煩惱糾結和急躁,因為我已經實現願望了。


以潛意識的角度來看,它哪知道乾意麵+燙青菜是什麼神仙組合,它根本不懂,它只會去抓我的情緒來判斷我是有吃到還是沒吃到。失望的情緒是沒吃到,不失望的情緒就是有吃到——  潛意識只會如此分辨。


從我想要吃乾意麵+燙青菜的那瞬間開始,我的願望種子就已經種下了,種子種下以後就是要讓它長大。


我在周一周二的失望,就是不但不給種子水喝,還一直挖它的土讓它不得安寧,它根本沒有機會好好長大。直到周三我開始接受現狀以後(這邊就是開始往放下走了),我的種子才可以好好呼吸準備長大,長到周四我徹底放下,它就登登!長得又好又壯給我吃。


這個道理/概念可套用到各種大小願望上面去。


當然了,小願望例如吃乾意麵+燙青菜,或是找停車位,很快就會實現,因為對我們來說,小願望沒實現的話,我們即使失望也不會哭泣。


但是對於大願望,若沒實現的話可能就會比較歹記大條了,我們對大願望的匱乏感會比較重,持有匱乏的時間相對來說也長上很多,所以自然需要一點時間去做自我調整。


那麼就多給點耐心,讓種子長大。


另外,對於大願望來說,除了接受現狀以外,更多時候會有認同自己與否的問題存在,那就是另一個課題了,有興趣的人請自行去專題文章尋找相關內容來看,我也會繼續分享的。


👋👋


(如果你是新讀者,我在自由暢讀區會寫得比較隨意不潤稿,如果想知道更詳細的說明/解說,要去讀專題的文章喔!)


深邃月光-avatar-img
深邃月光和其他 24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油雞小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大概已經分享+強調過這個概念85479次了.... 我百說不厭!隨時都可以搬出舉例😆


今天用很簡單的例子來講:


每天中午我都會跟同事一起去公司附近買午餐吃,我對於要往哪個方向去買午餐不會有意見,我都是以同事為主。假設她們今天想吃151巷的,我會說好啊;假設她們今天想吃118巷的,我也會跟著去。無論她們說要往哪個方向走,我都OK。


前幾天周一的時候,我有點想吃公司對面的乾意麵+燙青菜,可是同事那天選了反方向的食物。我有點失望,但還是跟著去了反方向買午餐。


到了周二,我還是有點想吃公司對面的乾意麵+燙青菜,可是同事又選了另一個反方向的食物。我依舊有點失望,內心一直在想什麼時候才要選對面那個方向啊!


到了周三,我還是有點想吃公司對面的乾意麵+燙青菜,可是同事又又選了另一個反方向的食物。這天我沒有什麼失望的情緒了,覺得今天沒吃到就算了,先吃別的也可以,反正那間麵店這麼紅它不會倒,我早晚有一天會吃到它。


到了今天周四,我已經沒有任何對於午餐選擇的想法,隨便要往哪個方向我都可以,結果同事選了對面的方向,而且更棒的是,直接選了我想吃的那間麵店。於是我今天吃到了心心念念的乾意麵+燙青菜。


-


從周三開始,我就是在練習接受現狀=放下 —— 沒吃到沒關係,我暫時去吃別的也是可以。


我接受了「暫時吃不到」的這個現狀,我不再對於「沒吃到」這件事感到失望,也就是說我不再糾結,不再因此而誘發匱乏感。


到了周四也就是今天,我因為昨天接受現狀了,今天就已經徹底放下,連想都沒去想到這個午餐的清單,彷彿前三天這麼想吃乾意麵+燙青菜的我並不存在,然後願望就是在這個時候實現。


如果我是「放棄」,放棄吃乾意麵+燙青菜,那麼今天即使是往對面的方向走,我也會去選擇其他食物,因為我已經把乾意麵+燙青菜從我的清單中放棄掉了。


但我不是放棄,我只是放下,我放下周一和周二的那股沒吃到的失望,我不去煩惱不去糾結不去急躁,在這個時候我的狀態是很平和的,某種程度來說我已經在living in the end,所以願望就會在這個時候實現。


living in the end的end是指end result,是我們想要實現的那個最終結果;live 活著+in 在什麼什麼裡面+the end result 最終結果——  所以 live in the end就是活在願望已經實現的樣子裡。


(有的人是說live from it,是一樣意思,請參閱這篇英文小教室


以乾意麵+燙青菜的案例來說,本來我的end result/最終結果就是吃到乾意麵+燙青菜,那為什麼我明明還沒吃到,但當我不失望不煩惱不糾結不急躁時,當我放下之後,我的狀態會跟living in the end (result) 重疊到呢?


——  因為假設我真的吃到乾意麵+燙青菜了,我就不會再有失望的情緒,不再會有煩惱糾結和急躁,因為我已經實現願望了。


以潛意識的角度來看,它哪知道乾意麵+燙青菜是什麼神仙組合,它根本不懂,它只會去抓我的情緒來判斷我是有吃到還是沒吃到。失望的情緒是沒吃到,不失望的情緒就是有吃到——  潛意識只會如此分辨。


從我想要吃乾意麵+燙青菜的那瞬間開始,我的願望種子就已經種下了,種子種下以後就是要讓它長大。


我在周一周二的失望,就是不但不給種子水喝,還一直挖它的土讓它不得安寧,它根本沒有機會好好長大。直到周三我開始接受現狀以後(這邊就是開始往放下走了),我的種子才可以好好呼吸準備長大,長到周四我徹底放下,它就登登!長得又好又壯給我吃。


這個道理/概念可套用到各種大小願望上面去。


當然了,小願望例如吃乾意麵+燙青菜,或是找停車位,很快就會實現,因為對我們來說,小願望沒實現的話,我們即使失望也不會哭泣。


但是對於大願望,若沒實現的話可能就會比較歹記大條了,我們對大願望的匱乏感會比較重,持有匱乏的時間相對來說也長上很多,所以自然需要一點時間去做自我調整。


那麼就多給點耐心,讓種子長大。


另外,對於大願望來說,除了接受現狀以外,更多時候會有認同自己與否的問題存在,那就是另一個課題了,有興趣的人請自行去專題文章尋找相關內容來看,我也會繼續分享的。


👋👋


(如果你是新讀者,我在自由暢讀區會寫得比較隨意不潤稿,如果想知道更詳細的說明/解說,要去讀專題的文章喔!)


深邃月光-avatar-img
深邃月光和其他 24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