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
avatar-avatar
零星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一、臨終念佛的精神力量與「一口氣」的涵義


廣欽老和尚臨終前約一週,日夜不息地猛力念佛,「使盡每一口氣懇切呼喚阿彌陀佛」,此舉不僅是身體力行的修行,更是心靈與生命的極致展現。一般人臨終時氣息微弱,呼吸困難,精神也往往逐漸消退,然而老和尚以九十五歲高齡,能發出強而有力的念佛聲,猶如健將衝破五濁惡世的重圍,令人嘆服。


這裡的「使盡每一口氣」不僅是字面上呼吸的極限,更是修行者意志的具象化。佛教強調「念佛」為念念不離的專注,透過口念、心念兩者合一,達成「一心不亂」的境界。呼吸與念佛的結合,如同禪定中的「調息」,將身體與心靈統一,達成內外合一的和諧狀態。在臨終關頭,這一口氣不僅是生命氣息的延續,也是往生淨土的關鍵。老和尚透過此「一口氣」的念佛,彷彿在用生命最後的力量,喚喚「南無阿彌陀佛」的無限慈悲力場,為自己開啟通往極樂淨土的光明之路。


二、「各人生死各人了」的深刻生命態度


當弟子憂慮老和尚體力不支,提議由眾人代念時,老和尚斬釘截鐵地回應:「各人念各人的!各人生死各人了!」這句話蘊含著極其深刻的佛理與人生哲學。

佛教中,生命的生死是一種個體的解脫過程,並非他人能替代的。無論修行多深,臨終的那一刻仍是「自受用,自擔當」的生命經歷。這種認知反映了「自力更生」與「他力助緣」的微妙平衡。老和尚不願他人代念,正是強調了每個人必須以自己的心念面對生死,承擔自己生命的責任,這亦是修行者的最高自覺。

同時,這句話也透出「放下依賴」的智慧。臨終不是逃避,而是直面。念佛雖是依靠阿彌陀佛的「他力」,但這「他力」的接受,必須在「自力」的基礎上自覺自願。這是一種心靈的獨立,是對生命實相的尊重與敬畏。老和尚的態度,如同佛陀所教「自燈明、法燈明」的精神,指引我們於生死大關面前,唯有自己親自面對、親自念佛,才能真正解脫。


三、臨終誦經的轉變與「總誦」的佛學意義


往生前第六天,老和尚忽然打破平日只念阿彌陀佛的慣例,急切要求大眾誦讀大藏經,並以台語指示要「總誦」。此一行為,乍看似乎違反他日常念佛專注的法門,實則藏有深刻佛理。

大藏經浩如煙海,涵蓋了佛教千年來的智慧結晶。臨終之際,他的「總誦」要求,反映出對整體佛法的歸納與總結,也顯示出生命行將終止,需藉由全方位佛法涵蓋自己,方得安心。老和尚說:「看你會什麼經,通通給我誦!」正是一種包容與任運,無論是《般若心經》短小精煉,還是《藥師經》、《地藏經》等具體淨化與護持的經典,皆是臨終者心靈的食糧與依靠。

誦經過程中,大眾連簡短的《心經》都難以順暢背誦,體現了臨終壓力與心焦,但老和尚卻幽默一笑,自行念誦「南無阿彌陀佛」。這份幽默,映照了禪宗的自在精神,也顯示老和尚內心的寧靜與確信:念佛法門才是往生淨土的根本。

這種轉變猶如佛教中「圓融教法」的精神:外在法門雖多,但心歸一處,自可通達解脫。大藏經的浩瀚與阿彌陀佛念佛的簡約,二者相輔相成,呈現出佛法的包容性與深廣性。


四、「南無阿彌陀佛」的力量與淨土信仰


「南無阿彌陀佛」是淨土宗的核心念佛偈。其含義深遠,字字句句承載著無盡慈悲與智慧的光輝。

「南無」即是歸依、敬禮之意,是對阿彌陀佛無限悲願的信心與投靠。阿彌陀佛以「四十八大願」廣植眾生福田,承諾凡是至誠念佛者,死後必往生極樂淨土,免受輪迴之苦。老和尚以「南無阿彌陀佛」為生命最後的呼喚,代表其心靈最深處的依歸。

這種念佛不僅是語言的重複,而是一種心靈的呼喚,是「心念相應」的實踐。每一次念誦,皆是淨化自我,洗滌業障,喚醒本性清淨智慧的過程。即使身體軟弱,精神疲憊,念佛的力量仍能開啟無量的生命能量,護持臨終者走過生死關卡。


五、歷史與佛學的交織:廣欽老和尚的生平與修行


廣欽老和尚(1907-2004)為當代淨土宗高僧,秉持念佛往生淨土的宗旨,生前致力於弘法利生,身教言教並重。其高齡九十五歲時仍堅持猛力念佛,反映了他修行的堅忍不拔及對佛法的堅信。

在中國近代史的動盪中,老和尚的堅持念佛,既是個人修行的體現,也象徵佛教精神於現代社會中的傳承與光輝。其臨終經歷不僅讓弟子感動,更成為後人修學的典範,彰顯念佛法門的深遠影響。


六、結語:生死一念間,念佛即是光明


廣欽老和尚在臨終前,給弟子們上了無比寶貴的一課,從他大聲唸誦,到喝令弟子「總誦」,當所有人都忙得暈頭轉向,不知該如何是好時,老和尚才頑皮的唸出那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老和尚是在告訴所有人,念甚麼並不重要,即使只念「南無阿彌陀佛」,也是可以往生極樂。想必當時在場的所有弟子,終其一生都不可能忘記這個畫面,一位老人臨終前用盡全力念佛,那是何等壯烈的場景,展現出佛教關於生死的智慧與慈悲。老和尚用其生命最後的呼吸,告訴我們生死無常不可逃避,唯有以一心念佛,歸依阿彌陀佛,方能化解生死苦厄,獲得永恆的安樂。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零星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一、臨終念佛的精神力量與「一口氣」的涵義


廣欽老和尚臨終前約一週,日夜不息地猛力念佛,「使盡每一口氣懇切呼喚阿彌陀佛」,此舉不僅是身體力行的修行,更是心靈與生命的極致展現。一般人臨終時氣息微弱,呼吸困難,精神也往往逐漸消退,然而老和尚以九十五歲高齡,能發出強而有力的念佛聲,猶如健將衝破五濁惡世的重圍,令人嘆服。


這裡的「使盡每一口氣」不僅是字面上呼吸的極限,更是修行者意志的具象化。佛教強調「念佛」為念念不離的專注,透過口念、心念兩者合一,達成「一心不亂」的境界。呼吸與念佛的結合,如同禪定中的「調息」,將身體與心靈統一,達成內外合一的和諧狀態。在臨終關頭,這一口氣不僅是生命氣息的延續,也是往生淨土的關鍵。老和尚透過此「一口氣」的念佛,彷彿在用生命最後的力量,喚喚「南無阿彌陀佛」的無限慈悲力場,為自己開啟通往極樂淨土的光明之路。


二、「各人生死各人了」的深刻生命態度


當弟子憂慮老和尚體力不支,提議由眾人代念時,老和尚斬釘截鐵地回應:「各人念各人的!各人生死各人了!」這句話蘊含著極其深刻的佛理與人生哲學。

佛教中,生命的生死是一種個體的解脫過程,並非他人能替代的。無論修行多深,臨終的那一刻仍是「自受用,自擔當」的生命經歷。這種認知反映了「自力更生」與「他力助緣」的微妙平衡。老和尚不願他人代念,正是強調了每個人必須以自己的心念面對生死,承擔自己生命的責任,這亦是修行者的最高自覺。

同時,這句話也透出「放下依賴」的智慧。臨終不是逃避,而是直面。念佛雖是依靠阿彌陀佛的「他力」,但這「他力」的接受,必須在「自力」的基礎上自覺自願。這是一種心靈的獨立,是對生命實相的尊重與敬畏。老和尚的態度,如同佛陀所教「自燈明、法燈明」的精神,指引我們於生死大關面前,唯有自己親自面對、親自念佛,才能真正解脫。


三、臨終誦經的轉變與「總誦」的佛學意義


往生前第六天,老和尚忽然打破平日只念阿彌陀佛的慣例,急切要求大眾誦讀大藏經,並以台語指示要「總誦」。此一行為,乍看似乎違反他日常念佛專注的法門,實則藏有深刻佛理。

大藏經浩如煙海,涵蓋了佛教千年來的智慧結晶。臨終之際,他的「總誦」要求,反映出對整體佛法的歸納與總結,也顯示出生命行將終止,需藉由全方位佛法涵蓋自己,方得安心。老和尚說:「看你會什麼經,通通給我誦!」正是一種包容與任運,無論是《般若心經》短小精煉,還是《藥師經》、《地藏經》等具體淨化與護持的經典,皆是臨終者心靈的食糧與依靠。

誦經過程中,大眾連簡短的《心經》都難以順暢背誦,體現了臨終壓力與心焦,但老和尚卻幽默一笑,自行念誦「南無阿彌陀佛」。這份幽默,映照了禪宗的自在精神,也顯示老和尚內心的寧靜與確信:念佛法門才是往生淨土的根本。

這種轉變猶如佛教中「圓融教法」的精神:外在法門雖多,但心歸一處,自可通達解脫。大藏經的浩瀚與阿彌陀佛念佛的簡約,二者相輔相成,呈現出佛法的包容性與深廣性。


四、「南無阿彌陀佛」的力量與淨土信仰


「南無阿彌陀佛」是淨土宗的核心念佛偈。其含義深遠,字字句句承載著無盡慈悲與智慧的光輝。

「南無」即是歸依、敬禮之意,是對阿彌陀佛無限悲願的信心與投靠。阿彌陀佛以「四十八大願」廣植眾生福田,承諾凡是至誠念佛者,死後必往生極樂淨土,免受輪迴之苦。老和尚以「南無阿彌陀佛」為生命最後的呼喚,代表其心靈最深處的依歸。

這種念佛不僅是語言的重複,而是一種心靈的呼喚,是「心念相應」的實踐。每一次念誦,皆是淨化自我,洗滌業障,喚醒本性清淨智慧的過程。即使身體軟弱,精神疲憊,念佛的力量仍能開啟無量的生命能量,護持臨終者走過生死關卡。


五、歷史與佛學的交織:廣欽老和尚的生平與修行


廣欽老和尚(1907-2004)為當代淨土宗高僧,秉持念佛往生淨土的宗旨,生前致力於弘法利生,身教言教並重。其高齡九十五歲時仍堅持猛力念佛,反映了他修行的堅忍不拔及對佛法的堅信。

在中國近代史的動盪中,老和尚的堅持念佛,既是個人修行的體現,也象徵佛教精神於現代社會中的傳承與光輝。其臨終經歷不僅讓弟子感動,更成為後人修學的典範,彰顯念佛法門的深遠影響。


六、結語:生死一念間,念佛即是光明


廣欽老和尚在臨終前,給弟子們上了無比寶貴的一課,從他大聲唸誦,到喝令弟子「總誦」,當所有人都忙得暈頭轉向,不知該如何是好時,老和尚才頑皮的唸出那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老和尚是在告訴所有人,念甚麼並不重要,即使只念「南無阿彌陀佛」,也是可以往生極樂。想必當時在場的所有弟子,終其一生都不可能忘記這個畫面,一位老人臨終前用盡全力念佛,那是何等壯烈的場景,展現出佛教關於生死的智慧與慈悲。老和尚用其生命最後的呼吸,告訴我們生死無常不可逃避,唯有以一心念佛,歸依阿彌陀佛,方能化解生死苦厄,獲得永恆的安樂。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