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沒想到自己會進影院看<角頭>,完全是因為早被香港古惑仔收服,而無意加入台灣幫派了😂。意外的,覺得這問題一堆的系列作,放輕鬆來看,還是能懂得它賣座的原因,只是呀只是,它還是無法成為台灣電影經典。
你是<角頭>粉嗎?歡迎一起討論你的觀察吧~
│本篇影論重點│
★<角頭>系列的成功原因
★<鬥陣欸>兼具視覺效果、心理滿足
★<角頭>更適合拍成影集或電視劇
★為什麼有票房保證也不足以成為經典
*本文劇透,請斟酌閱讀
2024年<角頭-大橋頭>收獲2億2500萬台幣,登上國片票房第一、台灣年度10大賣座電影第六,自2015年第一部上映以來,已逐步形成獨特的「角頭宇宙」。今年來到第五部的<角頭-鬥陣欸, 2025>,可說是集結了前幾集最討喜的元素,融合成該系列成功的小結:它深知自己的賣點,也懂得力守定位。
一、重新還原在地符號的能量
人物地道的台語(尤其是老一輩演員)讓人聽得通體舒暢,直接把文明化、社會化後人們悶在心裡的OS說了出來。不管是垃圾話的剾洗,或粗俗具象的表達,都讓人重新感受這麼親近的語言原來可以如此生猛有力。
鏡頭也將台灣極其平凡的角落拍的煞有其(故)事:工業區的鐵皮屋、浪板雨遮交疊的暗巷,這些過目即忘的場景在電影裡卻自有味道。<角頭>講述的就是頂庄、北館、北城、大橋頭的版圖故事,地域性就像是一個角色;我們大可將其鏡頭呈現與<一頁台北, 2010>文青式的都會想像、<周處除三害, 2023>的港式觀點相比較(或其他,你能想到鏡頭對準台灣的電影都可),少有這種台灣人看自己的家鄉的視角。那近似於多年前日雜《Brutus》台灣特輯以台南國華街的招牌林立為封面所掀起的美學論戰,而<角頭>的視角不高談「美」更在乎「氣味」,無意間也回應了南韓流行的「台灣感性」-沒有任何濾鏡,台灣人如何實實在在地看待自己的風景。
二、販賣另類社會的獵奇感
我們透過影視作品認識了香港的古惑仔、日本的山口組、韓國黑幫、美國教父,終於也能回看台灣在地的角頭文化。這麼多珠玉在前,<角頭>系列也藉由一部一步嘗試迎合台灣觀眾的元素;<鬥陣欸>則將它們一一統整:酒池肉林、妖嬈女體、槍火肉搏、縱情毒海,要有什麼有什麼,完全符合觀眾對黑幫粗淺但直覺的想像。全文未完,請至: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57627,發現多元觀點。(感謝關鍵評論網邀稿)
老實說,沒想到自己會進影院看<角頭>,完全是因為早被香港古惑仔收服,而無意加入台灣幫派了😂。意外的,覺得這問題一堆的系列作,放輕鬆來看,還是能懂得它賣座的原因,只是呀只是,它還是無法成為台灣電影經典。
你是<角頭>粉嗎?歡迎一起討論你的觀察吧~
│本篇影論重點│
★<角頭>系列的成功原因
★<鬥陣欸>兼具視覺效果、心理滿足
★<角頭>更適合拍成影集或電視劇
★為什麼有票房保證也不足以成為經典
*本文劇透,請斟酌閱讀
2024年<角頭-大橋頭>收獲2億2500萬台幣,登上國片票房第一、台灣年度10大賣座電影第六,自2015年第一部上映以來,已逐步形成獨特的「角頭宇宙」。今年來到第五部的<角頭-鬥陣欸, 2025>,可說是集結了前幾集最討喜的元素,融合成該系列成功的小結:它深知自己的賣點,也懂得力守定位。
一、重新還原在地符號的能量
人物地道的台語(尤其是老一輩演員)讓人聽得通體舒暢,直接把文明化、社會化後人們悶在心裡的OS說了出來。不管是垃圾話的剾洗,或粗俗具象的表達,都讓人重新感受這麼親近的語言原來可以如此生猛有力。
鏡頭也將台灣極其平凡的角落拍的煞有其(故)事:工業區的鐵皮屋、浪板雨遮交疊的暗巷,這些過目即忘的場景在電影裡卻自有味道。<角頭>講述的就是頂庄、北館、北城、大橋頭的版圖故事,地域性就像是一個角色;我們大可將其鏡頭呈現與<一頁台北, 2010>文青式的都會想像、<周處除三害, 2023>的港式觀點相比較(或其他,你能想到鏡頭對準台灣的電影都可),少有這種台灣人看自己的家鄉的視角。那近似於多年前日雜《Brutus》台灣特輯以台南國華街的招牌林立為封面所掀起的美學論戰,而<角頭>的視角不高談「美」更在乎「氣味」,無意間也回應了南韓流行的「台灣感性」-沒有任何濾鏡,台灣人如何實實在在地看待自己的風景。
二、販賣另類社會的獵奇感
我們透過影視作品認識了香港的古惑仔、日本的山口組、韓國黑幫、美國教父,終於也能回看台灣在地的角頭文化。這麼多珠玉在前,<角頭>系列也藉由一部一步嘗試迎合台灣觀眾的元素;<鬥陣欸>則將它們一一統整:酒池肉林、妖嬈女體、槍火肉搏、縱情毒海,要有什麼有什麼,完全符合觀眾對黑幫粗淺但直覺的想像。全文未完,請至: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57627,發現多元觀點。(感謝關鍵評論網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