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常看到「厭童」的相關話題,指的是部分成人對孩童的哭鬧特別厭煩,甚至會說出「不會養就不要生」這類的話。
我有時在外面遇到小孩哭鬧,也會想起小時候弟弟妹妹玩遊戲,幾乎每天都會玩到吵架、打架、尖叫,吵到屋頂都快被掀開 😆。那時候我就得負責安撫與勸架,但小孩個性百百種,哪有都這麼好安撫的呢!
所以我蠻能理解父母的心情:一邊要安撫小孩,一邊又在意他人的眼光,還得控制自己不能被小孩情緒牽著走。心理壓力真的蠻大的。
孩子的大腦發育還未成熟,在情緒控制方面本來就不容易。所以與其一味責怪,不如多點體諒與同理。當然,如果父母完全不去安撫或教導,那麼責任就在父母身上。但對那些正在努力安撫、用心教養的父母,給他們和孩子一點空間吧。
畢竟,孩子需要學習情緒管理,而很多大人其實也一樣。比起一句「不會養就不要生」,或許更需要的是一點理解,讓社會更友善。
最近很常看到「厭童」的相關話題,指的是部分成人對孩童的哭鬧特別厭煩,甚至會說出「不會養就不要生」這類的話。
我有時在外面遇到小孩哭鬧,也會想起小時候弟弟妹妹玩遊戲,幾乎每天都會玩到吵架、打架、尖叫,吵到屋頂都快被掀開 😆。那時候我就得負責安撫與勸架,但小孩個性百百種,哪有都這麼好安撫的呢!
所以我蠻能理解父母的心情:一邊要安撫小孩,一邊又在意他人的眼光,還得控制自己不能被小孩情緒牽著走。心理壓力真的蠻大的。
孩子的大腦發育還未成熟,在情緒控制方面本來就不容易。所以與其一味責怪,不如多點體諒與同理。當然,如果父母完全不去安撫或教導,那麼責任就在父母身上。但對那些正在努力安撫、用心教養的父母,給他們和孩子一點空間吧。
畢竟,孩子需要學習情緒管理,而很多大人其實也一樣。比起一句「不會養就不要生」,或許更需要的是一點理解,讓社會更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