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含有「社會觀察」共 40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一篇寫給年輕世代的房市心聲,描繪努力與希望在現實面前逐漸退場的過程。
Thumbnail
馬伯庸的這本書,對歷史的考究詳盡。大量翻閱文獻,找專家諮詢,並以幽默的筆鋒寫出小人物、大朝廷,錯綜複雜的貪官污吏與民間疾苦。不拖泥帶水的強調敘事節奏,劇情緊湊、生動,恰當拿捏進度與文字力度。 在節奏快速,實用主義的社會裡,歷史與文學似乎成了冷門選項。馬伯庸筆下的歷史故事,削弱了龐大的厚重感.....
Thumbnail
5/5顯微鏡下的大明
在台灣社會的年齡結構中,民國 67 至 74 年(1978~1985 年)出生的「6尾7初世代」,正處於一個尷尬卻極為關鍵的位置。他們既非資源匱乏的戰後嬰兒潮,也不屬於享有數位紅利的網路原生世代。這群人正值 40 歲上下,多數身處職涯關鍵期、家庭責任高峰期,是企業的中階管理,也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
Thumbnail
當平凡的人不甘寂寞,似乎會做許多無用之功。
Thumbnail
src
src
src
匿名投票
那個是你認為最標準的大人味?
蘿娜自語-avatar-img
2025/03/14
只有大人才能夠體驗到咖啡苦澀中的甘味。
JC Talks-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5
蘿娜自語 exactly
臺大法律系畢業生選擇成為偶像,引發社會對高材生標籤與成功定義的討論。許多人因社會期待及升學壓力,忽略自身興趣,迷失自我。文章呼籲,成功應由個人定義,而非被科系或校名綁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校園霸凌事件,描述一位學生因長期遭受霸凌而輕生的悲劇,呼籲社會關注校園霸凌問題,並記住每個曾經被遺忘的受害者。
Thumbnail
真然-avatar-img
2025/03/07
令人心痛的案件!
為什麼窮人需要身心理課程?或許可以從經濟學和社會的角度來看
Thumbnail
一、引言:怪異的網絡推崇風氣 記得在月中的時候看見香港的一間女僕咖啡廳,因為邀請爭議人物「劉馬車」作為客串店員,導致被香港的網民大大力聲討。關於這個香港網絡人物系列的欄目,我本來就已經有打算要撰文探討,而似乎這次事件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我們壞掉了的網絡文化。
Thumbnail
現在似乎都只在乎流量 不太關注作品
雖無鳴-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01
林燃(創作小說家) 確實是有這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