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功課是思考:
「當我覺得自己無法放鬆的時候,腦中在想什麼?」
這個問題太好了。
最近的我正被許多瑣事纏繞——碩士課程的壓力、報告的進度、團隊溝通的挑戰。腦中總是同時轉著兩種聲音:一邊在想著作業與文章輸出,一邊又不斷提醒自己——
「我可以的,主耶穌不會安排超過我能力以外的事情。」
我嘗試讓自己靜下來,沉澱心思,在混亂的思緒裡尋找一條能讓我呼吸的路。在閱讀《心動人生設計術》第二章時,我特別被一句話觸動:「價值觀是人生的羅盤。」
我們常常對未來感到茫然,彷彿被未知包圍。但書中提醒我——當不確定感出現時,不妨回頭看看自己所寫下的「價值觀、人生觀與工作觀」。
這三者就像一個指南針,幫助我們在迷霧中重新辨認方向。也許我仍不知道要前往的確切目的地,但我知道自己要往哪個方向走,而這份確信,本身就足以支撐我繼續前進。
在一次分享中,朋友提到她的理想人生有時會被外在因素影響。這句話讓我深受觸動,也引發了更深的思考:「人要如何在外界變化中,仍堅持自己的方向?」
這不只是她的問題,其實也是我自己的。生活裡的拉扯與期待太多,容易讓人偏離初心。也許,所謂的「堅持」並不是要排除外在的聲音,而是要培養一種更敏銳的覺察力:當外界的喧囂湧現時,我能否聽見內在那個微小卻真實的聲音?能否在混亂裡,提醒自己回到內在的羅盤?
這樣的覺察,也延伸到我對生活節奏的反思。
最近,我常覺得被時間追著跑——
課業、工作的責任、甚至運動,都變成一串待完成的清單。在這樣的忙碌中,我開始感受到身心的疲乏與空洞。
我想練習的,也許不是「多做些什麼」,而是「停下來」,讓自己有空間去覺察身體與心裡更深層的需要。放鬆,並非放任,而是一種有意識的傾聽。
《心動人生設計術》提醒我:
設計人生並不是找到一條完美的道路,而是在不確定與限制中,持續對準自己最在乎的價值。
當我能夠清楚那個內在的羅盤指向,就不再那麼害怕迷路。因為即使方向暫時模糊,我仍知道自己正往心之所向的地方前進。
今天的功課是思考:
「當我覺得自己無法放鬆的時候,腦中在想什麼?」
這個問題太好了。
最近的我正被許多瑣事纏繞——碩士課程的壓力、報告的進度、團隊溝通的挑戰。腦中總是同時轉著兩種聲音:一邊在想著作業與文章輸出,一邊又不斷提醒自己——
「我可以的,主耶穌不會安排超過我能力以外的事情。」
我嘗試讓自己靜下來,沉澱心思,在混亂的思緒裡尋找一條能讓我呼吸的路。在閱讀《心動人生設計術》第二章時,我特別被一句話觸動:「價值觀是人生的羅盤。」
我們常常對未來感到茫然,彷彿被未知包圍。但書中提醒我——當不確定感出現時,不妨回頭看看自己所寫下的「價值觀、人生觀與工作觀」。
這三者就像一個指南針,幫助我們在迷霧中重新辨認方向。也許我仍不知道要前往的確切目的地,但我知道自己要往哪個方向走,而這份確信,本身就足以支撐我繼續前進。
在一次分享中,朋友提到她的理想人生有時會被外在因素影響。這句話讓我深受觸動,也引發了更深的思考:「人要如何在外界變化中,仍堅持自己的方向?」
這不只是她的問題,其實也是我自己的。生活裡的拉扯與期待太多,容易讓人偏離初心。也許,所謂的「堅持」並不是要排除外在的聲音,而是要培養一種更敏銳的覺察力:當外界的喧囂湧現時,我能否聽見內在那個微小卻真實的聲音?能否在混亂裡,提醒自己回到內在的羅盤?
這樣的覺察,也延伸到我對生活節奏的反思。
最近,我常覺得被時間追著跑——
課業、工作的責任、甚至運動,都變成一串待完成的清單。在這樣的忙碌中,我開始感受到身心的疲乏與空洞。
我想練習的,也許不是「多做些什麼」,而是「停下來」,讓自己有空間去覺察身體與心裡更深層的需要。放鬆,並非放任,而是一種有意識的傾聽。
《心動人生設計術》提醒我:
設計人生並不是找到一條完美的道路,而是在不確定與限制中,持續對準自己最在乎的價值。
當我能夠清楚那個內在的羅盤指向,就不再那麼害怕迷路。因為即使方向暫時模糊,我仍知道自己正往心之所向的地方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