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言談貶低,是尊重缺席的訊號 直覺有時候比理性分析更準確。 當你在面試時,面試官的某些話語讓你感到「刺刺的」、「隱隱有被貶低的不舒服感」,請相信自己的感受,因為那可能是幽微的 PUA 話術。 舉例: 👉「你好像比較多做大型專案的經驗,我不知道你懂怎麼做小型專案嗎?」 👉「我覺得吼,高學歷都很會做事啦,就是要學會大智若愚。」 2️⃣ 創辦人性格決定組織文化 許多新創或中小企業,很常有機會面到創辦人或 CXO 等級。由於組織規模較小,創辦人的個性易決定組織文化。 舉例而言,新創圈、決策集中型公司、創辦人意識高的公司,較常出現以下面試情境: 👉創辦人偏好「激盪感」大於「落地性」 👉用挑戰式對談來測試應徵者的情緒韌性與自信 👉實際選才偏好聽得懂他語言的人,而非能補位者 然而,能對話不代表能合作,雙方磁場是否相合,才是評估能否長久共事的關鍵。 3️⃣ 連資訊都亂,制度多半也亂 這是面試時需注意的一大警訊。 例如,組織規模不大,一階面試官即為營運主管兼招募,但卻不清楚官網資訊,以及求職平台的開缺狀況,那可能要留意以下問題: 👉公司內部資訊沒同步 👉角色職責混亂 👉組織功能根本還沒成形 4️⃣ 畫大餅的熱情測試 理念及預估年營收講得前景光明無限,但薪資水準卻無法如實反映工作內容包山包海的艱辛程度。 為了補足應徵者對於薪資的失落,可能會開始畫大餅,同時做熱情測試,提升加入團隊可獲得的價值誘因。 舉例而言: 👉「我們都是做高資產客戶,表現得好,客戶也都會看在眼裡。」 👉「在我們這裡可以接觸到很多不同產業的人脈,很多同仁都是這樣被挖角。」 5️⃣ 什麼都要會,是壓榨的前兆 通才型職場人務必留意這一點。 過往累積綜合經歷與技能,面試官看著履歷好生歡喜。 例如:本來面試活動企劃,但工作內容涵蓋社群經營、美編設計、媒體公關、策略布局、海外拓展。接著加碼詢問,是否還能做客戶關係維護及資料庫清理。 --- 最可怕的是:工作內容越講越廣、薪資卻沒變。 這是「一人多工」的地獄預兆,除非有急迫的經濟壓力,否則建議逃為上策。
1️⃣ 言談貶低,是尊重缺席的訊號 直覺有時候比理性分析更準確。 當你在面試時,面試官的某些話語讓你感到「刺刺的」、「隱隱有被貶低的不舒服感」,請相信自己的感受,因為那可能是幽微的 PUA 話術。 舉例: 👉「你好像比較多做大型專案的經驗,我不知道你懂怎麼做小型專案嗎?」 👉「我覺得吼,高學歷都很會做事啦,就是要學會大智若愚。」 2️⃣ 創辦人性格決定組織文化 許多新創或中小企業,很常有機會面到創辦人或 CXO 等級。由於組織規模較小,創辦人的個性易決定組織文化。 舉例而言,新創圈、決策集中型公司、創辦人意識高的公司,較常出現以下面試情境: 👉創辦人偏好「激盪感」大於「落地性」 👉用挑戰式對談來測試應徵者的情緒韌性與自信 👉實際選才偏好聽得懂他語言的人,而非能補位者 然而,能對話不代表能合作,雙方磁場是否相合,才是評估能否長久共事的關鍵。 3️⃣ 連資訊都亂,制度多半也亂 這是面試時需注意的一大警訊。 例如,組織規模不大,一階面試官即為營運主管兼招募,但卻不清楚官網資訊,以及求職平台的開缺狀況,那可能要留意以下問題: 👉公司內部資訊沒同步 👉角色職責混亂 👉組織功能根本還沒成形 4️⃣ 畫大餅的熱情測試 理念及預估年營收講得前景光明無限,但薪資水準卻無法如實反映工作內容包山包海的艱辛程度。 為了補足應徵者對於薪資的失落,可能會開始畫大餅,同時做熱情測試,提升加入團隊可獲得的價值誘因。 舉例而言: 👉「我們都是做高資產客戶,表現得好,客戶也都會看在眼裡。」 👉「在我們這裡可以接觸到很多不同產業的人脈,很多同仁都是這樣被挖角。」 5️⃣ 什麼都要會,是壓榨的前兆 通才型職場人務必留意這一點。 過往累積綜合經歷與技能,面試官看著履歷好生歡喜。 例如:本來面試活動企劃,但工作內容涵蓋社群經營、美編設計、媒體公關、策略布局、海外拓展。接著加碼詢問,是否還能做客戶關係維護及資料庫清理。 --- 最可怕的是:工作內容越講越廣、薪資卻沒變。 這是「一人多工」的地獄預兆,除非有急迫的經濟壓力,否則建議逃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