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羅馬/拜占庭的國運,經常與遠方歐亞大草原的政治變化,有相當密切的關聯。
這是因為,當某些強大的草原帝國崛起時,往往會引起非常深遠的骨牌效應,把一些族群趕往西方,最後來到東羅馬的東西國門之前。
而在十三世紀,當東羅馬因為十字軍而第一次滅國、十字軍與東羅馬的各大繼承勢力廝殺正酣時,草原上正經歷空前絕後的超級骨牌效應:「蒙古帝國崛起」。
隨著蒙古西征,一批又一批的突厥系人群向西逃亡,到近東與東歐討生活。其中有花剌子模人、有庫曼人、有烏古斯人……
這些新來的突厥族群中一大部分,最後定居到了小亞細亞。原本小亞細亞雖然一大部分為塞爾柱突厥的羅姆蘇丹國統治,但說希臘語人口卻仍占大多數。這批二次遷移的突厥人口卻劇烈衝擊了小亞細亞的人口結構。
傳說,有一群烏古斯卡耶氏族的後代,也在蒙古的鐵蹄下逃亡,他們最終來到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比提尼亞土地,並在1302年徹底打敗了拜占庭在此次的駐軍,成為了一個新興的突厥國度——
這就是「鄂圖曼帝國」的開端,至少,是他們史書宣稱的開端。

東羅馬/拜占庭的國運,經常與遠方歐亞大草原的政治變化,有相當密切的關聯。
這是因為,當某些強大的草原帝國崛起時,往往會引起非常深遠的骨牌效應,把一些族群趕往西方,最後來到東羅馬的東西國門之前。
而在十三世紀,當東羅馬因為十字軍而第一次滅國、十字軍與東羅馬的各大繼承勢力廝殺正酣時,草原上正經歷空前絕後的超級骨牌效應:「蒙古帝國崛起」。
隨著蒙古西征,一批又一批的突厥系人群向西逃亡,到近東與東歐討生活。其中有花剌子模人、有庫曼人、有烏古斯人……
這些新來的突厥族群中一大部分,最後定居到了小亞細亞。原本小亞細亞雖然一大部分為塞爾柱突厥的羅姆蘇丹國統治,但說希臘語人口卻仍占大多數。這批二次遷移的突厥人口卻劇烈衝擊了小亞細亞的人口結構。
傳說,有一群烏古斯卡耶氏族的後代,也在蒙古的鐵蹄下逃亡,他們最終來到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比提尼亞土地,並在1302年徹底打敗了拜占庭在此次的駐軍,成為了一個新興的突厥國度——
這就是「鄂圖曼帝國」的開端,至少,是他們史書宣稱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