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在「我想做的」和「世界需要的」之間來回掙扎 在「物質享受」和「精神生活」之間來回掙扎
Thumbnail
接近年末,回頭看上次寫文章,已經是一個多月前。 這一個月忙著計畫結案跟申請,演講和活動,十二月真的好快就過了。 今天辦完書房最後一場活動,明天要接著出國,也開始一直在想著明年的活動,想要延續,想要不間斷,想要給自己新的期許,想要表達出自己的使命或潛能。
Thumbnail
關於自己。關於閱讀。關於所做的事與社會所需連結。
Thumbnail
前幾天收到之前採訪工作的刊物,收到兩份,一份是我的,一份應該是給受訪者A的。 刊物寄到和其他夥伴一起的空間,我收到自己的那份,署名是我,而另一份已經被夥伴B拆開,說那是給她的。夥伴B以前也曾經參與這份刊物的編輯,但這次他沒參與。 我直覺不對,這應該是給A的,但是又覺得質疑B拆不是他的東西怪怪的。
Thumbnail
今天早上清楚感覺到內心的躁動,也感受到我可以找到躁動的由來。一開始有點模糊,但保持觀察,不和那份躁動的情緒認同或攪進去,漸漸就清楚知道為什麼會躁動。
Thumbnail
我有想要培養和發揮的潛能,我有這一生來地球想要完成的使命。 我找到了方向,在路上需要自己走,經歷屬於我的冒險。這不能轉嫁到其他事情上。 我該完成的,需要靠我自己完成,如果把這份使命感用在錯誤的地方,覺得這樣會比較輕鬆,那我並沒有真的發揮我的潛能、做我該做的使命。
Thumbnail
山與海,環繞著台灣,也在我所在的苗栗竹南周遭。 曾經有人問說:你比較喜歡山還是海? 我記得我當時的回答是海,有些人喜歡山,印象中喜歡海的人好像多一些。 山與海有什麼不同?
Thumbnail
現在,我要在這個樹洞安放什麼呢? 就如我前陣子察覺到的,繼之前「嫉妒朋友」的課題之後,我的下一個持續出現的不舒服感受,就是關於過去我依賴了近三年的「哲學學校」之中。 前次的經驗也是從強烈的不舒服開始的。嫉妒,見不得人好,又羨慕他所擁有的,討厭,刺眼,看不起,羞愧。
Thumbnail
這個平台上的寫作小房間,我沒有在其他社群網站公開,對我來說是個隱密的樹洞,安放那些我還不確定、害怕、脆弱的心情。 今年初重新在這邊寫作時,是想要練習將內心的很多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想要有個固定的釋放和輸出空間,而不是情緒積累到某個「不得不寫出來發洩」的時候,才終於用筆記本寫。
Thumbnail
今天早上做了簡單早餐給自己與先生,他出門上班後,我吃完早餐,澆了陽台的植物,出門看中醫和看電影。 這是昨天晚上我和自己的約定:想要看《腦筋急轉彎2》,也直覺目前狀態適合一個人去看。看中醫則是近半年來我選擇調養身體的方式,覺得比西醫溫和,且是把人看作一個整體,幫助我整合自己身體與生活狀態的調養方式。
Thumbnail
在「我想做的」和「世界需要的」之間來回掙扎 在「物質享受」和「精神生活」之間來回掙扎
Thumbnail
接近年末,回頭看上次寫文章,已經是一個多月前。 這一個月忙著計畫結案跟申請,演講和活動,十二月真的好快就過了。 今天辦完書房最後一場活動,明天要接著出國,也開始一直在想著明年的活動,想要延續,想要不間斷,想要給自己新的期許,想要表達出自己的使命或潛能。
Thumbnail
關於自己。關於閱讀。關於所做的事與社會所需連結。
Thumbnail
前幾天收到之前採訪工作的刊物,收到兩份,一份是我的,一份應該是給受訪者A的。 刊物寄到和其他夥伴一起的空間,我收到自己的那份,署名是我,而另一份已經被夥伴B拆開,說那是給她的。夥伴B以前也曾經參與這份刊物的編輯,但這次他沒參與。 我直覺不對,這應該是給A的,但是又覺得質疑B拆不是他的東西怪怪的。
Thumbnail
今天早上清楚感覺到內心的躁動,也感受到我可以找到躁動的由來。一開始有點模糊,但保持觀察,不和那份躁動的情緒認同或攪進去,漸漸就清楚知道為什麼會躁動。
Thumbnail
我有想要培養和發揮的潛能,我有這一生來地球想要完成的使命。 我找到了方向,在路上需要自己走,經歷屬於我的冒險。這不能轉嫁到其他事情上。 我該完成的,需要靠我自己完成,如果把這份使命感用在錯誤的地方,覺得這樣會比較輕鬆,那我並沒有真的發揮我的潛能、做我該做的使命。
Thumbnail
山與海,環繞著台灣,也在我所在的苗栗竹南周遭。 曾經有人問說:你比較喜歡山還是海? 我記得我當時的回答是海,有些人喜歡山,印象中喜歡海的人好像多一些。 山與海有什麼不同?
Thumbnail
現在,我要在這個樹洞安放什麼呢? 就如我前陣子察覺到的,繼之前「嫉妒朋友」的課題之後,我的下一個持續出現的不舒服感受,就是關於過去我依賴了近三年的「哲學學校」之中。 前次的經驗也是從強烈的不舒服開始的。嫉妒,見不得人好,又羨慕他所擁有的,討厭,刺眼,看不起,羞愧。
Thumbnail
這個平台上的寫作小房間,我沒有在其他社群網站公開,對我來說是個隱密的樹洞,安放那些我還不確定、害怕、脆弱的心情。 今年初重新在這邊寫作時,是想要練習將內心的很多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想要有個固定的釋放和輸出空間,而不是情緒積累到某個「不得不寫出來發洩」的時候,才終於用筆記本寫。
Thumbnail
今天早上做了簡單早餐給自己與先生,他出門上班後,我吃完早餐,澆了陽台的植物,出門看中醫和看電影。 這是昨天晚上我和自己的約定:想要看《腦筋急轉彎2》,也直覺目前狀態適合一個人去看。看中醫則是近半年來我選擇調養身體的方式,覺得比西醫溫和,且是把人看作一個整體,幫助我整合自己身體與生活狀態的調養方式。
Thumbnail
感覺好幾天沒寫日記了。這幾天一直有種浮躁感,好多事堆積在心裡的感覺,事情也一件一件來,這樣的狀態很難靜下來寫日記。 今天我知道,我需要讓自己內心的混亂沈澱,把一團毛線球梳理開來,才不會繼續惡性循環。
Thumbnail
週五是個倒吃甘蔗的開店日,包括我喜歡與不喜歡的,例如:空間的吵雜,有人隨意逛逛,有人點飲料看書,有人專程來買書,有人特地回來買書。算是個書店目前進駐在藝文空間的小小縮影,現在回想,就以旁觀者的眼光讓其流轉。其實,這樣的一天過得還不錯。
Thumbnail
昨天與今天,各有一件讓我想特別記下來的事,都是在與人對話時我對別人說出,然後後來發現是對我自己很有意義的事。 昨天和朋友聚餐,分享最近先生回國得到流感,但我有意識的努力照顧自己,平安的沒有被傳染,過往只要我們其中一人感冒,另一人都會被傳染。
Thumbnail
上週是先生不在家的一週,我有種「全部時間都是自己的」興奮感,不用跟誰配合,完全自己安排。 當然一方面,也會希望有人陪伴,有人在旁有其他行程,其實會比較規律,不然我很容易自己浪費了時間而晚睡。總之,現在回想起來,其實對於上週的悠閒是懷念的。
Thumbnail
前幾天我決定,要為每篇日記下一個標題,這樣比較有主題性,而且觀察這陣子,我記錄的頻率也不太是每天,大概會分2-3天吧。 就像是這篇是三天的回顧,這三天剛好是我開店的日子(週四到週六),前幾週好像也是開店中間較少紀錄,因為較忙。目前先姑且這樣,讓自己這三天寫一次回顧。
Thumbnail
現在在往台北的火車上,抓這個空檔紀錄這兩天,因為如果今天又錯過,明天開始連幾天開店,我很高機率又會pass了。 這一周先生出國,每天都是我獨自可運用的時間,我有點期待,並不是覺得他不在我比較自由,而是我會放下「想和他相處」的念頭,而感覺上(只是感覺)有更多可以安排的時間。
Thumbnail
你要去接受所有已經發生的事,所有懊悔的情緒。它們會成為你的力量和工具,之後當類似情形發生,你已經接受的挫敗,會讓你知道如何面對出現在眼前的情況。
Thumbnail
轉眼過了六天,我標題也不好意思寫「日記」了,因此給自己的這六天一點總結。 週二我有沒有達成「十點到書店整理」呢?答案是有去整理,但超過十點。 那天還忙了什麼?整理書櫃、跟空間夥伴聊天,晚餐後寫了一篇介紹書的貼文,然後意識到週四到週六會很忙,我再不準備就來不及了。
Thumbnail
睡前來寫一下這兩天的日記。 昨天跟女力活動去參訪水泥手作工廠,老闆娘我認識好幾年了,但一直沒有很熟或很清楚他們做什麼,還以為他們是賣植物的。昨天聽了她的創業心路歷程,了解到他們是怎麼開始的,還有做這件事情背後的原因與信念,從幫客戶解決問題到認識材料和環境的影響,再轉化為做水泥帶來的價值,連結到環境
Thumbnail
這個禮拜一樣,從週三去台北上課,接著連三天的開店日,我都沒有留時間寫日記。 大概是需要一個新的平衡,因為是最近才開始建立這個規律,我是指連續固定開店三天的工作頻率,為了這個規律,其實我必須建立其他的規律,但目前看起來我只有做到按時出現在店裡,其他生活的部分還沒有全部調整到合適狀態。
Thumbnail
感覺好幾天沒寫日記了。這幾天一直有種浮躁感,好多事堆積在心裡的感覺,事情也一件一件來,這樣的狀態很難靜下來寫日記。 今天我知道,我需要讓自己內心的混亂沈澱,把一團毛線球梳理開來,才不會繼續惡性循環。
Thumbnail
週五是個倒吃甘蔗的開店日,包括我喜歡與不喜歡的,例如:空間的吵雜,有人隨意逛逛,有人點飲料看書,有人專程來買書,有人特地回來買書。算是個書店目前進駐在藝文空間的小小縮影,現在回想,就以旁觀者的眼光讓其流轉。其實,這樣的一天過得還不錯。
Thumbnail
昨天與今天,各有一件讓我想特別記下來的事,都是在與人對話時我對別人說出,然後後來發現是對我自己很有意義的事。 昨天和朋友聚餐,分享最近先生回國得到流感,但我有意識的努力照顧自己,平安的沒有被傳染,過往只要我們其中一人感冒,另一人都會被傳染。
Thumbnail
上週是先生不在家的一週,我有種「全部時間都是自己的」興奮感,不用跟誰配合,完全自己安排。 當然一方面,也會希望有人陪伴,有人在旁有其他行程,其實會比較規律,不然我很容易自己浪費了時間而晚睡。總之,現在回想起來,其實對於上週的悠閒是懷念的。
Thumbnail
前幾天我決定,要為每篇日記下一個標題,這樣比較有主題性,而且觀察這陣子,我記錄的頻率也不太是每天,大概會分2-3天吧。 就像是這篇是三天的回顧,這三天剛好是我開店的日子(週四到週六),前幾週好像也是開店中間較少紀錄,因為較忙。目前先姑且這樣,讓自己這三天寫一次回顧。
Thumbnail
現在在往台北的火車上,抓這個空檔紀錄這兩天,因為如果今天又錯過,明天開始連幾天開店,我很高機率又會pass了。 這一周先生出國,每天都是我獨自可運用的時間,我有點期待,並不是覺得他不在我比較自由,而是我會放下「想和他相處」的念頭,而感覺上(只是感覺)有更多可以安排的時間。
Thumbnail
你要去接受所有已經發生的事,所有懊悔的情緒。它們會成為你的力量和工具,之後當類似情形發生,你已經接受的挫敗,會讓你知道如何面對出現在眼前的情況。
Thumbnail
轉眼過了六天,我標題也不好意思寫「日記」了,因此給自己的這六天一點總結。 週二我有沒有達成「十點到書店整理」呢?答案是有去整理,但超過十點。 那天還忙了什麼?整理書櫃、跟空間夥伴聊天,晚餐後寫了一篇介紹書的貼文,然後意識到週四到週六會很忙,我再不準備就來不及了。
Thumbnail
睡前來寫一下這兩天的日記。 昨天跟女力活動去參訪水泥手作工廠,老闆娘我認識好幾年了,但一直沒有很熟或很清楚他們做什麼,還以為他們是賣植物的。昨天聽了她的創業心路歷程,了解到他們是怎麼開始的,還有做這件事情背後的原因與信念,從幫客戶解決問題到認識材料和環境的影響,再轉化為做水泥帶來的價值,連結到環境
Thumbnail
這個禮拜一樣,從週三去台北上課,接著連三天的開店日,我都沒有留時間寫日記。 大概是需要一個新的平衡,因為是最近才開始建立這個規律,我是指連續固定開店三天的工作頻率,為了這個規律,其實我必須建立其他的規律,但目前看起來我只有做到按時出現在店裡,其他生活的部分還沒有全部調整到合適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