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生活省思:我看見了自己的傲慢與無知,我願意放下它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每次下筆前,總常常有很多藉口---吹頭髮、整理東西,最常見的是因為想查詢某事,而開始滑手機......,這是我被我的「個性」拖著走的一個現象。

最近意識到兩件的生活中的事,引發的情緒和感覺,都與自己的「個性」有關係,這裡所謂的「個性」,很大一部份其實是指「小我」,因為意識到了自己的感受來自小我,我與它對話了一下,以下紀錄。

1)與他人相處、對話中的覺察

最近感受到自己似乎有點急欲把學到的哲學觀念分享給他人,而流於小我的競爭與辯論。在那些情境中,我幾乎都被小我的想法牽著鼻子走,如果對方沒有帶著另一種論述與我爭辯,我似乎就會有種「自己很有學問」的自我滿足感;而若對方有他的思想方式和説法,我在那場對話中,便會出現許多「小我」被打擊,而想反擊的感覺。這兩個情況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小我」的情緒和需求,只不過它會蒙蔽我,使我誤認前者的「感覺」比較好。

在這樣的情緒中,我陷入「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陷阱,自以為知道的比別人多,而傲慢地去評斷他人,認為他們說的都只是在「個性」層面,殊不知這樣的我,也完全的只是在個性當中罷了。

意識到這一點,我想在此做一個覺察與反省,覺察不是批判,而是看到自己能夠改變和進步的地方,不去懊悔已經發生的事,而是從發現的當下立即改變。

我要將自己拉回「我知道我不知道」的認知和狀態,放空自己認為已經知道的事,聽聽別人說他們的看法,不去評斷他人的想法和生活,而是多認識了一個靈魂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模式,使自己從方的形狀往圓形接近一些。

2)是真的想做,還是包裝成的理想?

我也意識到,自己最近對心中想做的事,有一種得失心。而這個得失心,似乎來自某種好勝心,某種想證明些什麼的野心。這樣的情緒,其實不跳脫社會價值的「成功」或是「應該要怎樣」,只是我把它用另一種看似非主流價值的外表包裝,讓自己看起來很有理想的樣子。

這麼說不是在否定我的夢想,我相信生命將我拉回到這個方向,一定有她的道理。然而我的「個性」擅長抓取一些外在事物,將靈魂純粹想做的事「錦上添花」,看起來感覺比較華麗,但卻可能不再是原本真正的方向。所以現在我應該要學習判斷那些看似和目標相關的想法,到底是為了證明/符合「成功」/滿足小我的抓取?還是朝我真正方向的必經之路?有時候,一件很好、很有意義的事,別人做得有聲有色,我就會覺得「我也想那樣」、「那樣好像很棒很成功」,然而那不一定是適合「我」的,其實我只需要發揮屬於「我」的價值,和我該走的路,就足夠了。

也期望我能放下其實一直帶有的優越感,覺得有些事或工作不適合我做,其實是內心深處覺得它不夠「高級」的一種歧視和傲慢。之前我也許不願看清或承認自己的這一部分,但我現在看見了,即是改變的開始。


以上兩個生活情境,讓我有了意識去覺察和反思,我感覺自己是幸福的。雖然這些梳理必須直視自己的黑暗面,承認心中不美麗的那一面,但是卻讓我有機會從「小我」中解放出來,不再緊抓著自以為了解真理的那一小部分。我看見了自己的傲慢與無知,我願意放下它們,用清明的思緒評估我真正該做的事。放下了,才能更輕盈的向智慧靠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存乎一心-avatar-img
2019/10/14
每個人的個性脾氣都是業力帶來的,能夠覺知,然後放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功課,自己會知道的。
avatar-img
練習將內在的學習表達出來
3會員
25內容數
一直都很想以文字表達自己的生活、想法、內在成長與學習,斷斷續續嘗試過,但大部分都是在日記本裡和自己對話/自由書寫,不能算是文章。 現在在這裡再次嘗試,練習讓內心的對話、感受與想法,成為文章的過程。
2025/02/05
在「我想做的」和「世界需要的」之間來回掙扎 在「物質享受」和「精神生活」之間來回掙扎
2025/02/05
在「我想做的」和「世界需要的」之間來回掙扎 在「物質享受」和「精神生活」之間來回掙扎
2024/12/28
接近年末,回頭看上次寫文章,已經是一個多月前。 這一個月忙著計畫結案跟申請,演講和活動,十二月真的好快就過了。 今天辦完書房最後一場活動,明天要接著出國,也開始一直在想著明年的活動,想要延續,想要不間斷,想要給自己新的期許,想要表達出自己的使命或潛能。
2024/12/28
接近年末,回頭看上次寫文章,已經是一個多月前。 這一個月忙著計畫結案跟申請,演講和活動,十二月真的好快就過了。 今天辦完書房最後一場活動,明天要接著出國,也開始一直在想著明年的活動,想要延續,想要不間斷,想要給自己新的期許,想要表達出自己的使命或潛能。
2024/11/06
我承諾自己,對自己無條件的誠實、支持、不委屈自己、不假裝。 如果我希望自己能如此待人,或人如此待我,那我首先要如此對待自己。 再也不要使自己「扮演」某個角色,因為那不是我。 我要做的,是「成為」某個身份,在成為那些身份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我是自己,不忘記自己的核心。 希臘神話中的Hestia
2024/11/06
我承諾自己,對自己無條件的誠實、支持、不委屈自己、不假裝。 如果我希望自己能如此待人,或人如此待我,那我首先要如此對待自己。 再也不要使自己「扮演」某個角色,因為那不是我。 我要做的,是「成為」某個身份,在成為那些身份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我是自己,不忘記自己的核心。 希臘神話中的Hestia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今日,收到朋友傳來的訊息,帶著屬於她個人的評判與解讀的文字⋯⋯當下我感覺滿滿的負面能量,試圖透過屏幕傳過來,當然我願意理解她情緒上的無助而產生的抱怨!但我不打算接收,於是當下我先⋯⋯
Thumbnail
今日,收到朋友傳來的訊息,帶著屬於她個人的評判與解讀的文字⋯⋯當下我感覺滿滿的負面能量,試圖透過屏幕傳過來,當然我願意理解她情緒上的無助而產生的抱怨!但我不打算接收,於是當下我先⋯⋯
Thumbnail
在某些瞬間,我們突然醒悟,原來心中的想法是這樣的。 衝突就是在這個時間點發生的,人們油然而生的黑暗想法有時候會讓自己望之卻步。
Thumbnail
在某些瞬間,我們突然醒悟,原來心中的想法是這樣的。 衝突就是在這個時間點發生的,人們油然而生的黑暗想法有時候會讓自己望之卻步。
Thumbnail
透過自我覺知來療癒 放棄完美主義 用愛療癒自己
Thumbnail
透過自我覺知來療癒 放棄完美主義 用愛療癒自己
Thumbnail
★躲起來,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他們說 我後來覺得,與其努力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不如努力成為自己喜歡的自己。 有時候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評論會覺得有些慌張,解釋也不是、不解釋也不是。當一個不夠了解我的人,說出一些對我的看法或意見的時候,我開始學著讓他們只是經過我的耳朵,而不是進到我的心裡。 當一個人
Thumbnail
★躲起來,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他們說 我後來覺得,與其努力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不如努力成為自己喜歡的自己。 有時候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評論會覺得有些慌張,解釋也不是、不解釋也不是。當一個不夠了解我的人,說出一些對我的看法或意見的時候,我開始學著讓他們只是經過我的耳朵,而不是進到我的心裡。 當一個人
Thumbnail
你確實應該為自己的存在感到一股深深的驕傲或榮幸──因為,老天爺創造的你,確實是僅此一家、別無分號──你應該去認識這個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你自己。 就像有一句古老的教誨:認識你自己! 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認出自己的念頭──不論好壞、聖潔、邪惡,或猥瑣。 那麼,讓我們跨出第一步:覺察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你確實應該為自己的存在感到一股深深的驕傲或榮幸──因為,老天爺創造的你,確實是僅此一家、別無分號──你應該去認識這個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你自己。 就像有一句古老的教誨:認識你自己! 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認出自己的念頭──不論好壞、聖潔、邪惡,或猥瑣。 那麼,讓我們跨出第一步:覺察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汲汲營營的生活,拼命想在人生中找到自己,有時候,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或別人的一個動作讓自己充滿憤怒、不滿、憂鬱、傷心,不知不覺,這些"聲音"漸漸在我們的大腦中進駐,而更可笑的是,我們還自以為這些就是的「內心的聲音」 你知道嗎,這些都是"非自己"的狀態。 覺察,是通往真實的世界。
Thumbnail
汲汲營營的生活,拼命想在人生中找到自己,有時候,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或別人的一個動作讓自己充滿憤怒、不滿、憂鬱、傷心,不知不覺,這些"聲音"漸漸在我們的大腦中進駐,而更可笑的是,我們還自以為這些就是的「內心的聲音」 你知道嗎,這些都是"非自己"的狀態。 覺察,是通往真實的世界。
Thumbnail
「你看見什麼?」 這些年來,自己也許不再畏懼讓外人知道「我不擅於什麼」這個問題。 成長中旁人的經驗告訴我,逞強通常打壞了慣性作為而迷失自我,所以漸趨思考「藏拙」這件事情的一體兩面。 開始學習傾聽並分析自己與別人的想法;不再欺騙自己沒有任何「不喜愛的」「不上手」的事情,這是一種對於自己立足在這世界上
Thumbnail
「你看見什麼?」 這些年來,自己也許不再畏懼讓外人知道「我不擅於什麼」這個問題。 成長中旁人的經驗告訴我,逞強通常打壞了慣性作為而迷失自我,所以漸趨思考「藏拙」這件事情的一體兩面。 開始學習傾聽並分析自己與別人的想法;不再欺騙自己沒有任何「不喜愛的」「不上手」的事情,這是一種對於自己立足在這世界上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Thumbnail
我小時候就對「自己」有很深刻的認知。我很清楚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面對什麼情境會有什麼反應,或是能夠清楚掌握自己常見的情緒有哪些,甚至一一細數自己到底看重什麼、在乎什麼、又或者不屑什麼等等。大抵來講,我的成長過程很少對自己感到迷茫,正因為對自己太了解了,所以沒想過要推翻自己什麼的,也預設好將來
Thumbnail
我小時候就對「自己」有很深刻的認知。我很清楚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面對什麼情境會有什麼反應,或是能夠清楚掌握自己常見的情緒有哪些,甚至一一細數自己到底看重什麼、在乎什麼、又或者不屑什麼等等。大抵來講,我的成長過程很少對自己感到迷茫,正因為對自己太了解了,所以沒想過要推翻自己什麼的,也預設好將來
Thumbnail
去除了好壞對錯的枷鎖之後,我能更加自由地探索自己。過去的我總以為,那些自己看起來像是人格缺陷的東西,都需要被「矯正」。所以當我面對自己內心的那些不堪時,我就會試圖去粉飾太平,或是就是假裝自己是沒有那些人格缺陷,甚至會以為自己真的就是那樣了。 舉例來說,為了讓自己不要再如此的以自我為中心,我會完全地
Thumbnail
去除了好壞對錯的枷鎖之後,我能更加自由地探索自己。過去的我總以為,那些自己看起來像是人格缺陷的東西,都需要被「矯正」。所以當我面對自己內心的那些不堪時,我就會試圖去粉飾太平,或是就是假裝自己是沒有那些人格缺陷,甚至會以為自己真的就是那樣了。 舉例來說,為了讓自己不要再如此的以自我為中心,我會完全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