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游擊週報 長年以來,關於轟-6(H-6)轟炸機的討論,多半圍繞在其航程、編隊與發射彈種。但這樣的討論常常陷入一種迷思:把它當作「主角」來看,而忽略了它真正的戰場功能:一個平台,一個載台,一個只要完成任務就該即刻拋棄的可耗性節點。 當我們談「轟六」時,我們究竟在談什麼? 一、誤解:以
Thumbnail
現代戰爭早已不是單一空優機種的競速,而是多層次、分角色的空防系統接力戰。 本篇從戰區、區域到野戰防空,拆解接戰邏輯與裝備組成,並探討低空威脅(如無人機)如何逼迫防空系統走向「火力節制+成本控制」的新世代配置。 一、防空系統不是一層網,而是多層「接力」 戰區防空(50–400
Thumbnail
台灣採購的M142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系統,常被視為具「源頭打擊」與「戰略嚇阻」功能的明星武器。 但它的設計初衷、射程範圍與導引能力,實際上無法滿足這類任務。本篇將重新定位其真正用途與限制。 一、HIMARS是高機動戰術火力,不是遠程戰略武器 海馬斯主要配備 GMLRS GP
Thumbnail
自殺無人艇成為不對稱戰力的代表之一,但台灣若盲目模仿烏克蘭經驗,真的能複製成功? 從地形、工業體系到防空配置,本篇分析自殺無人艇在台灣戰略環境下的可行應用與風險誤區,並提出具體部署與防禦建議。 一、模仿陷阱:台灣不等於黑海 俄烏戰爭中烏軍自殺艇襲擊成功,引起台灣軍事圈熱議。 但我
Thumbnail
八卦山隧道不是一段交通轉折點,而是中台戰略縱深的生命線。敵軍若將其摧毀,將導致整體機場支援鏈斷裂。本篇分析其地形戰略角色、潛在風險與防衛部署重點,重新定位此節點的重要性。
Thumbnail
——游擊週報 長年以來,關於轟-6(H-6)轟炸機的討論,多半圍繞在其航程、編隊與發射彈種。但這樣的討論常常陷入一種迷思:把它當作「主角」來看,而忽略了它真正的戰場功能:一個平台,一個載台,一個只要完成任務就該即刻拋棄的可耗性節點。 當我們談「轟六」時,我們究竟在談什麼? 一、誤解:以
Thumbnail
現代戰爭早已不是單一空優機種的競速,而是多層次、分角色的空防系統接力戰。 本篇從戰區、區域到野戰防空,拆解接戰邏輯與裝備組成,並探討低空威脅(如無人機)如何逼迫防空系統走向「火力節制+成本控制」的新世代配置。 一、防空系統不是一層網,而是多層「接力」 戰區防空(50–400
Thumbnail
台灣採購的M142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系統,常被視為具「源頭打擊」與「戰略嚇阻」功能的明星武器。 但它的設計初衷、射程範圍與導引能力,實際上無法滿足這類任務。本篇將重新定位其真正用途與限制。 一、HIMARS是高機動戰術火力,不是遠程戰略武器 海馬斯主要配備 GMLRS GP
Thumbnail
自殺無人艇成為不對稱戰力的代表之一,但台灣若盲目模仿烏克蘭經驗,真的能複製成功? 從地形、工業體系到防空配置,本篇分析自殺無人艇在台灣戰略環境下的可行應用與風險誤區,並提出具體部署與防禦建議。 一、模仿陷阱:台灣不等於黑海 俄烏戰爭中烏軍自殺艇襲擊成功,引起台灣軍事圈熱議。 但我
Thumbnail
八卦山隧道不是一段交通轉折點,而是中台戰略縱深的生命線。敵軍若將其摧毀,將導致整體機場支援鏈斷裂。本篇分析其地形戰略角色、潛在風險與防衛部署重點,重新定位此節點的重要性。
Thumbnail
從2022年到2024年,烏軍的國際志願軍始終在戰場邊緣作為象徵性存在。 然而當烏軍主力遭遇資源枯竭與兵力短缺的壓力,這些原本屬於輿論與國際政治姿態的外籍部隊,被重新派上戰場前線。 本文聚焦於自由俄羅斯軍團(RDK)在2024年的邊境行動,從戰力結構、戰損紀錄與政治任務的落差,解析其存在的真正意
Thumbnail
游擊週報|撰寫日期:2025-06-08 在經歷 2023 年重裝機械化反攻的嚴重受挫後,烏克蘭軍方的戰略邏輯正逐步轉向以「節點穿插」與「電子壓制」為主軸的機動戰。到了 2025 年中,我們已能清楚觀察到烏軍對俄軍防空體系與電子戰節點的系統性打擊成果,並開始見到更成熟、低損耗的圍城與滲透策略,
Thumbnail
自殺無人艇成為不對稱戰力的代表之一,但台灣若盲目模仿烏克蘭經驗,真的能複製成功? 從地形、工業體系到防空配置,本篇分析自殺無人艇在台灣戰略環境下的可行應用與風險誤區,並提出具體部署與防禦建議。 一、模仿陷阱:台灣不等於黑海 俄烏戰爭中烏軍自殺艇襲擊成功,引起台灣軍事圈熱議。 但我
Thumbnail
從2022年到2024年,烏軍的國際志願軍始終在戰場邊緣作為象徵性存在。 然而當烏軍主力遭遇資源枯竭與兵力短缺的壓力,這些原本屬於輿論與國際政治姿態的外籍部隊,被重新派上戰場前線。 本文聚焦於自由俄羅斯軍團(RDK)在2024年的邊境行動,從戰力結構、戰損紀錄與政治任務的落差,解析其存在的真正意
Thumbnail
游擊週報|撰寫日期:2025-06-08 在經歷 2023 年重裝機械化反攻的嚴重受挫後,烏克蘭軍方的戰略邏輯正逐步轉向以「節點穿插」與「電子壓制」為主軸的機動戰。到了 2025 年中,我們已能清楚觀察到烏軍對俄軍防空體系與電子戰節點的系統性打擊成果,並開始見到更成熟、低損耗的圍城與滲透策略,
Thumbnail
自殺無人艇成為不對稱戰力的代表之一,但台灣若盲目模仿烏克蘭經驗,真的能複製成功? 從地形、工業體系到防空配置,本篇分析自殺無人艇在台灣戰略環境下的可行應用與風險誤區,並提出具體部署與防禦建議。 一、模仿陷阱:台灣不等於黑海 俄烏戰爭中烏軍自殺艇襲擊成功,引起台灣軍事圈熱議。 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