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全球總人數突破80億人。在世上,每天均有人出生和逝去,對於百姓而言,「不談生死」已然形成一種民間默契。這種懼怕死亡的生死觀一直流傳至今,可是,凡是生物就必然會經歷死亡。基於「死亡」是無法改變的生物現象及無法逃避的命運,人們不禁開始思索生與死的界限和觀念,將生死這一自然規律化為一道哲學難題。
儒家思想的四大核心為「仁 義 禮 智」,主張人應遵守這四種德行,且形成互補作用。而《論語》作為中國歷史文化上首本語錄,記述了孔丘(後世人稱孔子)與其弟子的言行,從中亦能體現出孔子那濃厚的儒家思想。而在細味咀嚼後,更能尋覓到儒家對生死觀的看法。因此,本文將會透過諸子百家中流傳最為廣泛的儒家思想來研究及分析古聖人對生死觀的不同看法與感悟,望能從中領悟到生與死的價值及意義,啟發人生。
儒家思想主張不談鬼神,其對生死觀的看法貌似傾向於「活在當下」。在論語中亦有記載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問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