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知覺
含有「人際知覺」共 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心靈工坊文化的沙龍
2021/05/06
許宗蔚:一種描繪自己與他人心理地圖的能力——導讀《心智化:依附關係.情感調節.自我發展》
心智化的形成是嬰兒透過探索他人的心智來理解自己心智的一個歷程,所以心智化能力的發展非常仰賴他人,而這個「他人」,則會是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後的主要照顧者:母親(及父親),我們的原初客體。父母透過情感鏡映,幫助嬰兒發現自己的情感,進而發展出情感調節的能力,奠定心智化的發展。
#
心智化
#
人際知覺
#
情感調節
4
留言
心靈工坊文化的沙龍
2021/05/06
周仁宇:理論堆疊與臨床應用密切扣合的著作——導讀《心智化:依附關係.情感調節.自我發展》
在人生當中,我們必須不斷做出抉擇。在每次抉擇時,我們或許會想多了解自己以及眼前的情境,再根據這些了解做出行動,並預測這些行動將帶來什麼後果。越不了解自己與情境,行動就越盲目,也越看不到未來。幸運的是,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了解自己與了解他人的能力。
#
心智化
#
依附關係
#
情感調節
1
留言
心靈工坊文化的沙龍
2021/05/06
魏與晟、楊舒涵:從理解心智到開創對話空間——翻譯《心智化:依附關係.情感調節.自我發展》
「心智化」這個詞彙相當直觀的闡明了人的心靈成長過程,也切題的點出了心理治療的目地就是「拓展心智空間」,跟隨著發展心理學的知識,建構出了一套心理治療的工作藍圖。心理治療有如細膩的手作工藝,心智化的指引並非是告訴我們答案,而是在幫助我們拿捏分寸、知所進退。
#
心智化
#
精神分析
#
依附關係
2
留言
心靈工坊文化的沙龍
2021/05/06
林俐伶:提升案主接觸自己心靈歷程的能力——審閱《心智化:依附關係.情感調節.自我發展》
全書,無論是從看待幼兒或是治療患者的經驗,作者群們對於心智主體的建構歷程娓娓道來,他們明言心智化包含『自我反思』與『人際知覺』兩種要素,而這兩大要素要變成成熟的心智能力是需要過程的,讀者會看到作者們認為幼兒的心智世界與成人很不一樣,需要被有心智能力的照顧者充分的回應與對待,才能夠健康的發展。
#
心智化
#
依附關係
#
情感調節
4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