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

含有「精神分析」共 31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我們在內卷的洪流中疲於奔命,用工作的忙碌填滿所有縫隙,卻對自我的感受、真實的生活變得麻木。我想問自己,也想問你:當我們都活成了工作的形狀,那我們的人生又該是什麼模樣?當疲憊成為常態,我們又能從疲憊中收穫些什麼?當無效努力成為一個錯誤的示範,我們到底該如何生活,如何取捨,才能收穫真實的幸福?
Thumbnail
青少年會經歷到自我認同迷茫的議題,在角色認同與角色混淆之間擺盪,其中的本質就在於理解「我是什麼樣的人」、「我能/想成為什麼樣子」。我們會有一種迫切的困惑,且這樣的困惑不只停留在青少年期,也往往在成年後仍然伴隨著我們──我們在別人眼中究竟是什麼樣子?這個樣子,它是足夠「好」的嗎?
Thumbnail
弗洛伊德於《論怪佈》(The Uncanny)一文中,嘗試發現可以引人害怕、恐懼的因素究竟是什麼。在該文的一開始,他先去追溯德文unheimlich與heimlich之間的關係,unheimlich意為令人害怕的,而heimlich意為令人熟悉的,由此容易從兩者在詞構上的對立關係。
心理學家愛麗絲・米勒之子公開控訴母親,揭露了這位知名心理學家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對於這件事,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去理解。我認為,理解比站隊更重要,這樣才能真正看到她兒子選擇寫書拍紀錄片的價值所在。這無疑是一個悲劇,一個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的悲劇——它讓我們思考:生命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Thumbnail
看完《馴龍高手》真人版電影後,青少年與父母可以學習到寶貴的人生功課。青少年應學習接納獨特性、保護內心空間、持續學習、勇敢追尋自我,並學習合作。父母則應學習欣賞孩子獨特的樣貌、給予支持與理解、接納孩子的叛逆期,並在世代交替中,以身作則,傳遞價值觀,但不強迫孩子接受。
Thumbnail
西班牙電影《越越獄試》探討主角因喪妻之痛產生病理性哀悼,透過故意犯罪尋求監禁,逃避面對現實與罪惡感。文章從精神分析角度特別是英國克萊恩理論,來剖析「被害型罪惡感」與「憂鬱型罪惡感」之差異,並比較其他電影中男性角色面對創傷的相似之處,探討男性在面對失落時的困境與療癒過程。
Thumbnail
4/5越越獄試
本片描繪二戰女攝影師黎米勒(Lee Miller)的傳奇一生,從時尚名模到戰地記者,她的經歷改寫了女性定義,也呈現了創傷、性別、戰爭與女性視角等議題。文章分析了電影中的女性在場、凝視與見證,以及黎米勒與凱特溫絲蕾的勇敢與堅毅,並以女性主義、精神分析等角度詮釋黎米勒的攝影作品及人生選擇。
Thumbnail
Claydee-avatar-img
2025/06/15
好精彩噢,之前看到電影海報沒有特別感覺,讀了這篇之後有想進電影院:)
3P夢拓野-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15
Claydee不錯看喔,這些女性的加總值得我們進電影院支持一下!!真的比男生還勇敢有膽識。
這篇文章探討作者透過三個不同關係原型:「煙火型」、「蠟燭型」和「鏡子型」,來辨識與理解自身情緒的過程。文中細膩描述每段關係的感受、錯認和成長,並結合心理學概念,如鏡映他者、投射與轉移等,建構出名為「Emotion Hallow」的情緒辨識系統。最終,作者不僅療癒了過去的情感傷痛,更找回了自我主體性。
Thumbnail
《喵的奇幻漂流》是一部獲獎無數的拉脫維亞動畫電影,以其獨特的視覺風格、深刻的哲學意涵和對本體焦慮的探討引發廣泛關注。本文深入分析電影的藝術表現、主題思想以及與精神分析理論--特別是比昂Wilfred Bion--的關聯,並探討其引發觀眾對於生命、死亡與存在意義的反思。
Thumbnail
5/5喵的奇幻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