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

含有「他鄉」共 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若有人問我從哪裡來,我會毫不猶豫地大聲地說:「福爾摩沙」「台灣」。
Thumbnail
李英華-avatar-img
2024/06/16
1「先祖於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由福建漳州來台,阿公、阿爸與我都是在台灣出生。」 我的先祖應也屬於這批,只是他們到近海邊的鄉村開墾,一個村莊都是同姓氏的,早年掃墓都是從「公墓」開始,那時才知村裏同姓氏的原來是一家人。父母輩稱呼村裏的人,常在名字後加個「公」「婆」「嬸」「嫂」「兄」。 台灣工業起飛後,村人移往大都市,鄉下剩下老人,這幾年老人凋零後,鄉下的房子都是空屋,偶有一兩位落葉歸根的養老人家。 2「有父母有弟妹的就是「家」。」 看到這行頗有感觸,我的家也是這樣。近來從網路監視器把家的庭院截圖保存,看著庭院,想著昔日的家人,就像筵席,總有散席的時候。
Angela Ch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6/17
李英華 一般來說,較早來台的漢人會逐漸往內陸移動,因為土地較為肥沃(以桃園為例,如今日的大溪、三峽、鶯歌),越晚來的漢人,越可能在沿海定居(因為內陸已經飽和)。有這樣的大家庭,故事一定很多。我在有父母有弟妹的家,渡過童年及求學的日子,是我第一段人生重要的轉捩點,父母離世,家的原型就散了,但幸好弟妹沒散掉。
對於第一代漂的人,適應了這裡的一切,孩子們說著異鄉的言語,這裡是他们的故鄉但對我們似乎依然是異鄉人。不知不覺几十年過去了,起初憂愁地抱怨,在四季中熬得有抑郁的心情。然而在一個地方住的久一些,连路上的腳印痕跡,街邊的樹一點點長大,更是經歷的人和事都無法磨滅,心被那裡的一切纏裹難以割舍,把他鄉當做故鄉。
Thumbnail
西菜中煮也是一個辦法,最近在寫有關唐人街的故事,才發現早期漂泊去美國的華人,過得真的很辛苦。其中心酸…不為人知啊!
Eric H-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31
林燃(創作小說家) 是的,我做饭从来不遵循recipe,西菜中做,中菜有混入一些西式的做法(烤箱)或调料(中式各类面条中加ketchup和orange juice)。早期的移民因为不懂英文,就只能在唐人街范围,现在因着上学和文化上的限制突破,已经大大好于过去的移民。期待您的写作。
走難只是一時劇變,安定下來了,總要問一問:未來呢?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