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移民、走難、他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筆者去年曾經撰文,抒發相關情愫(1),半年後,又遇上類近話題。

近日與親友談及BNO移英等等話題,言談間大家用上不同字眼描述同一行動:他說移民,我云走難。他反對我如此描述,認為走難一說非常負面,何苦為「移民」英國的親友添加愁緒?我就認為「走難」才能準確表達眼前種種事實,尤其突顯香港如何水深火熱。

如何較全面一點形容過去一年多離散港人實況?「走難」這個論述確有偏差,「移民」也非全然誤導,然而清楚定義又如何?我們的困境不會因定義精準而迎刃而解。咬文嚼字非我所欲,但動過腦筋,總會減少種種誤會或一廂情願。

raw-image

「移民」說之誤在於:移民本應是一個審慎抉擇,因為涉及連根拔起、再植異鄉土壤這個大工程,影響起碼兩代人的一生,宜從長計議,妥善安排。然而與一些透過BNO Visa移英人士的對談,發現這回移英「風潮」,大部份都不是2019年之前已開展的精心部署,部份人甚至從未踏足英倫三島。

移民 又再移民

不需覺得奇怪。問一問父執輩,有多少是少年時曾踏足香港,看見香港的好,然後用心部署「來港定居」的?再問一問97前後移民美加澳紐的親友,其部署與這回移英何其相似?例如處理兩地物業與延續孩子學業等。移英雖然有點倉促,但真的有一點「移民」部署,說成移民,不算大錯。

香港本來就是個難民城市。歷次天災戰禍或政治運動後,香港都成為內地難民逃亡目的地或移民海外的跳板之一。故此「既走難,亦移民」,本來就是我們部份父執輩留下的「榜樣」。

筆者很多父執輩正是跨過深圳河的偷渡者。今天回望,筆者曾經問自己為何在成長過程中,幾乎未有考慮過移民?為何這麼(過份)「樂觀」?也許因為幸運:香港曾經享受了由70年代到90年代的繁華穩定、法治清廉,以港為家不欲外逃的「不需走難」想法,已漸漸深入某幾代人的骨子裡。假如沒有1989年六四的震盪,並爾後大量港人移民再回流,香港未必會成為集地球種種國籍的本地居民於一身的大都會。

只是,部份回流港人,做夢也估計不到要「再回流/再移民」。

我們某程度重拾父執輩(偷渡來港)加上親友們(97移民)的舊經驗:相比之下,比父執輩掌握多一點資訊,沒有他們那麼倉促,但比諸97前後的移民,真的急了一點。

走難 匆忙走難

急,因為我們感到危在旦夕,局勢變化之快,令我們措手不及,難以事事周詳部署。故此,我難以認同這次移英風潮是「往常那樣辦移民」。沒有2019年的反送中,怎會醞釀出今日局面,使人萌生去意?家有孩童的,更感受到那種子女將會被拐帶的焦慮。

了解今次風潮的「跳跑走難」本質,可以令我們不會把落腳英倫這回事,塗抹成浪漫詩意,並且叫自己多一點豁達,適應變遷,例如:急忙離開,難免留下遺憾,不能與所有的親友好好說再見;明白要有點「鉛華盡洗」的準備,不會奢望可以延續在香港的工作、生活、消費模式;也不能太在意別人說三道四,例如甚麼二等公民等等。

「走難」一說真的很負面,但貼近現實。然而,也有其不盡不實之處:那有走難如此輕鬆,不需住在難民營?部份人幾乎可以把香港舊居的大小家當,全部移送英倫,這種逃亡是否有點奢侈?加上父執輩欠缺的現代通訊科技,天涯若比鄰,確實避開了不少「走難」困擾。

稍覺安慰的是:曾在「英殖」環境下成長的香港人,很快就適應並投入英倫三島的生活,不用長期當「難民」。大量上載到YouTube的港人在英衣食住行點滴,可作佐證。

最後,走難只是一時劇變,安定下來了,總要問一問:未來呢?

他鄉 志在他鄉

離散港人中,有些人稍為安定了,就作出行動,嘗試抓回一些東西。YouTuber繼續拍攝經營Channel,時事評論員繼續發聲評論,新聞工作者嘗試網上報新聞……

筆者不甘心自己成長的地方,無論器物、制度、歌謠、文章、味道、記憶,都被急速清洗,肆意破壞棄置。這一切,經過他們一番努力,能夠在他鄉保存、重現嗎?或許拯救不了,只留下一堆歷史名稱?天曉得。

1949年前後抵達香港這個「逃城」的人,來自五湖四海,既有形形役役的蟻民,亦有文人、武術教頭(2)、藝術家、中醫、智識份子、神職人員、工匠、商人、廚師……等等。大部份人縱使要糊口續命討生活,掙扎求存之餘,漸漸在香港延續承傳了一番事業。香港厚重的文化底子,正是由他們奠定,一層一層鋪設起來。

離散港人,會重蹈類似的舊路嗎?也是天曉得,急躁不了。

香港如羅馬,不是一夜之間爆出來的。


註/延伸閱讀:

(1) 《樂意飄泊或離開舞會?賞析〈風的形狀〉與〈係咁先啦〉》 https://vocus.cc/article/61420429fd89780001d1048c

(2) 《讀書誌:〈武者 — 香港武林口述歷史〉》 https://vocus.cc/article/5b5a67dbfd8978000119b97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關間聞的沙龍
29會員
133內容數
關間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2025/04/23
2025/04/17
既然是新嘗試,不宜太早下判斷,理應疑中留情。
Thumbnail
2025/04/17
既然是新嘗試,不宜太早下判斷,理應疑中留情。
Thumbnail
2025/03/07
把粵語藏「庫」於民,首先是民間不缺各種粵語素材,雅俗並存、流行精緻俱備。這些舊典藏既營造氛圍,亦陸續啟發更多人懂得運用粵語發聲。
Thumbnail
2025/03/07
把粵語藏「庫」於民,首先是民間不缺各種粵語素材,雅俗並存、流行精緻俱備。這些舊典藏既營造氛圍,亦陸續啟發更多人懂得運用粵語發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大家想像中的移民究竟是怎樣一回事?香港移民界最近有些小風波,其實這些小風波由2020年至今未停過:究竟我們這些海外港人應該怎樣為香港出一分力?有人認為人已不在香港,可以有話直說,不要避忌些什麼⋯也有人認為海外港人要團結一致,等待創造歷史的時機。 但事實往往是殘酷的,移民者並非大家所想的風光自在,不
Thumbnail
大家想像中的移民究竟是怎樣一回事?香港移民界最近有些小風波,其實這些小風波由2020年至今未停過:究竟我們這些海外港人應該怎樣為香港出一分力?有人認為人已不在香港,可以有話直說,不要避忌些什麼⋯也有人認為海外港人要團結一致,等待創造歷史的時機。 但事實往往是殘酷的,移民者並非大家所想的風光自在,不
Thumbnail
沒想到香港移民圈近月都在討論「珍心活」。「珍心活」是一位香港移民台灣的Youtuber,屬於知名度頗高的,一直分享來台灣所展開的新生活,也談談自己面對人生成敗的故事。後來因為受台灣移民政策改變影響,轉往英國移民,但短短三個月後舉家回香港,結束近三年的移民旅程。他們一家的選擇成為香港移民圈中的熱話,有
Thumbnail
沒想到香港移民圈近月都在討論「珍心活」。「珍心活」是一位香港移民台灣的Youtuber,屬於知名度頗高的,一直分享來台灣所展開的新生活,也談談自己面對人生成敗的故事。後來因為受台灣移民政策改變影響,轉往英國移民,但短短三個月後舉家回香港,結束近三年的移民旅程。他們一家的選擇成為香港移民圈中的熱話,有
Thumbnail
看片時突發的囈語 看《憂鬱之島》過程中,腦中莫名就浮現了”日久他鄉成故鄉"這個在台灣很常聽到的一句話,香港的歷史命運突然與台灣有了某種的連結,二者有著相似的起源但又有不同去向的歷史軌跡。
Thumbnail
看片時突發的囈語 看《憂鬱之島》過程中,腦中莫名就浮現了”日久他鄉成故鄉"這個在台灣很常聽到的一句話,香港的歷史命運突然與台灣有了某種的連結,二者有著相似的起源但又有不同去向的歷史軌跡。
Thumbnail
自從1997年以來,香港人的家被強行奪走,自此不管去或留,都是寄人籬下。留下來的人,要面對一天比一天陌生的舊居,究竟是要適應新生活?抑或堅持舊的價值觀?無論如何都很難。而漂泊四海的,只能努力適應,期望當地人接納自己,容許我們能在此落腳,也是在無盡的患得患失之間掙扎。
Thumbnail
自從1997年以來,香港人的家被強行奪走,自此不管去或留,都是寄人籬下。留下來的人,要面對一天比一天陌生的舊居,究竟是要適應新生活?抑或堅持舊的價值觀?無論如何都很難。而漂泊四海的,只能努力適應,期望當地人接納自己,容許我們能在此落腳,也是在無盡的患得患失之間掙扎。
Thumbnail
最近不少近一兩年認識的香港人選擇移離台灣,二度移民到其他國家。他們原本以為可以在台灣找到落腳之處,認認真真做生意,慢慢融入台灣社會成為台灣人。但政策的轉變,致使他們逼於無奈選擇把未扎實的根再次拔起,移植到其他國家。
Thumbnail
最近不少近一兩年認識的香港人選擇移離台灣,二度移民到其他國家。他們原本以為可以在台灣找到落腳之處,認認真真做生意,慢慢融入台灣社會成為台灣人。但政策的轉變,致使他們逼於無奈選擇把未扎實的根再次拔起,移植到其他國家。
Thumbnail
走難只是一時劇變,安定下來了,總要問一問:未來呢?
Thumbnail
走難只是一時劇變,安定下來了,總要問一問:未來呢?
Thumbnail
移民台灣已經六年,既是台灣人,又是香港人。不管如何,至少我們一家在台灣安居樂業。在這裡,有我們想讀的學校;在這裡,有我們想發展的事業;在這裡,我們一家大大方方用廣東話交談時,台灣朋友不會視為奇怪;在這裡,我們無畏無懼過我們想過的生活。因為這裡是台灣,全球華人社會之中最民主自由的國家。
Thumbnail
移民台灣已經六年,既是台灣人,又是香港人。不管如何,至少我們一家在台灣安居樂業。在這裡,有我們想讀的學校;在這裡,有我們想發展的事業;在這裡,我們一家大大方方用廣東話交談時,台灣朋友不會視為奇怪;在這裡,我們無畏無懼過我們想過的生活。因為這裡是台灣,全球華人社會之中最民主自由的國家。
Thumbnail
這一代的抉擇,值得多花一點時間心力了解,了解屬於他們的歌謠,了解他們的限制、包袱與喜惡。
Thumbnail
這一代的抉擇,值得多花一點時間心力了解,了解屬於他們的歌謠,了解他們的限制、包袱與喜惡。
Thumbnail
三個仔女的寒假開始,大約三至四星期的假期,渡過農曆新年及隔開上下學期。假期開始,台灣父母都安排興趣班讓孩子消磨時間,也有部份送仔女到長輩家中「安親」,解決照顧煩惱。以往寒假,我們會返回香港或澳門探訪親友,歡渡新歲。但疫情與國安法關係,我們已經有家歸不得,所以選擇從新竹回到台南,那是我們在台灣的家鄉。
Thumbnail
三個仔女的寒假開始,大約三至四星期的假期,渡過農曆新年及隔開上下學期。假期開始,台灣父母都安排興趣班讓孩子消磨時間,也有部份送仔女到長輩家中「安親」,解決照顧煩惱。以往寒假,我們會返回香港或澳門探訪親友,歡渡新歲。但疫情與國安法關係,我們已經有家歸不得,所以選擇從新竹回到台南,那是我們在台灣的家鄉。
Thumbnail
如果是三十年前我還是小孩時,我可能會天真的以為,要幫香港人,就要讓他們移民。可是,過了那麼多年,我見識過後,我只能說,放寬移民門檻,並不是在幫助香港人,反而令香港人的處境更惡劣。
Thumbnail
如果是三十年前我還是小孩時,我可能會天真的以為,要幫香港人,就要讓他們移民。可是,過了那麼多年,我見識過後,我只能說,放寬移民門檻,並不是在幫助香港人,反而令香港人的處境更惡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