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因為這篇文章經過整理,失去了一些邏輯的推導與關聯性,但八千子的「創作產業的觀察」似乎與現實並不相符:如果市場被翻譯小說宰制,為什麼本土至上就能與翻譯小說對抗? 大家都不看本土小說了,硬要追求本土性,不就是跟市場逆風? 再者,「跟台灣的傳統習俗、傳統文化結合的創作,比較容易獲得獎勵補助」是以「獲取政府補助」為主要目標,但政府補助並不依從市場機制——這同樣,與市場風氣有何關聯?而且,如果真要討論「本土性」的競爭力,恐怕應該要在排除政府干預市場時,才更好做判斷吧? 說白了,八千子那三年,以政府的補助方案為贊助方,如此進行創作,政府理所當然希望他的作品更具「本土」的特色。我不認為他在這個階段,能夠理智思考「在台灣寫商業小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先等個十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