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

含有「失智」共 29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一位前最高法院法官助理,在母親罹患失智症後,記錄下照護母親的點滴與心路歷程。文中描述了母親失智症狀的逐步惡化,以及作者在照護過程中經歷的無奈與掙扎,包含了與母親溝通的困難、帶母親就醫的猶豫與抗拒,以及作者如何選擇陪伴與遊歷,暫時逃避面對疾病的嚴峻現實。
Thumbnail
淑雲驚訝地看著她的丈夫,她認為政賢踩到阿麗婆婆的地雷了。 「口味不一樣,她會發現你騙她 ! 」淑雲說。
Thumbnail
氣泡水-avatar-img
氣泡水
6 天前
李英華-avatar-img
12
回覆
李英華-avatar-img
12
回覆
李英華-avatar-img
李英華
6 天前
發文者
4
回覆
4
回覆
在元宵節這個充滿團圓和歡樂的日子,偶然接到一份簡訊,以為是「祝福」,沒有想到卻是一封「略帶責備的請託」。第一次碰面是校外租屋的時候,正處於青澀的年紀。房東已是退休的年紀,其兒女都相當有成就,只是長期在外打拼奮鬥,打電話問候是最常見的做法。或許就是因為孤單寂寞,想找人講講話,我就成為房東的出口....
Thumbnail
身為成年人的我們,在無數錯誤中成長,而母親從成年回到童年,錯誤似乎已然不具意義了。
薇亦柔止-avatar-img
薇亦柔止
2025/02/12
回覆
回覆
總在現實妥協裡作出選擇,沒有最優解,我們都在日常中載浮載沉,終歸會有一座島,讓我們上岸的。
母親記得什麼又忘記了什麼,我不去在乎,每個當下過好就好,破碎的記憶,綻放的煙火,能看到就是緣份。
因為有過相關照顧經驗,所以塔妮雅能深深體會,照顧失智症病人的難度,以及對一個家的影響會有多大!若是可以的話,最好能從源頭開始,就阻止這件事的發生。 還好,《這樣生活不失智》一書中提到,失智症是可以在年輕時,就先做預防及延緩發生的。而預防的最好方法,就是健康的生活形態。
Thumbnail
居家感覺就是一連串的妥協和保護傘,一盞一盞撐住最低的底線,走訪個案,總會有一些健康狀況低到不能再低,又努力想要維持尊嚴的老人,當我們覺得甚麼是好,反覆衛教時,不知道失智的腦海中,可以記得多少。當我們萬分擔心,反覆叮囑著身邊或他鄉的子女時,感受到他們的無奈多於感覺有幫助,被打擾多於被關懷,絕大多數都是
3
回覆
藝術創作更是集合了動作、認知、情感的多元刺激活動。然而當藝術創作成為治療方式,其理論架構、操作方式、治療目標,便與腦部運作和疾病特性密不可分。
Thumbnail
2024年11月,一場連結織品藝術家、攝影師與失智長者的跨世代藝術展覽。展出失智長輩順意阿嬤和鳳鳴阿公的創作,畫作展現了他們在老化過程中豐富的生命樣貌與創作潛能。展覽亮點之一為青銀共創作品「織.記憶的漁網」,藝術家陳彥瑋與南部失智據點長輩共同完成。攝影師林劭謙則記錄下整個活動過程,留下珍貴影像。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