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防跌的重要性與預防措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隨著年齡增長,跌倒成為老年人健康的一大威脅。根據統計,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三人就有一人曾經跌倒,而跌倒往往會導致骨折、頭部外傷,甚至影響生活品質與壽命。因此,防跌不只是預防意外,而是維持長者健康、獨立與尊嚴的重要措施。

為何老年人容易跌倒?

1. 肌肉與骨骼退化:隨著年齡增長,肌肉力量減弱,骨質密度降低,影響平衡與穩定性。

2. 視力與聽力退化:看不清楚障礙物、光線不足,或是無法察覺環境變化,增加跌倒風險。

3. 慢性疾病與藥物影響:如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氏症等,可能導致頭暈、步態不穩;某些藥物(如鎮靜劑、降壓藥)可能影響反應能力。

4. 環境因素:地板濕滑、光線不足、地毯不平、樓梯無扶手等,都是常見的危險因子。

5. 心理因素:曾經跌倒過的長者可能會害怕走動,導致活動量減少,進一步削弱肌力和平衡感,形成惡性循環。

跌倒的嚴重後果

• 骨折與行動不便:髖部骨折是最嚴重的後果之一,可能導致長期臥床、生活無法自理。

• 心理影響:跌倒後可能產生恐懼、不敢走動,進而影響身心健康。

• 住院與併發症:長時間臥床容易引發肺炎、褥瘡、肌肉萎縮等問題,增加死亡風險。

如何預防老年人跌倒?

1. 增強體能與平衡感

• 肌力訓練:如抬腿運動、深蹲、握力訓練等,增強下肢力量。

• 平衡訓練:站立時閉眼維持平衡、單腳站立、太極、瑜珈等有助於提升協調性。

• 步態訓練:行走時應注意步伐穩健,可使用助行器或手杖輔助。

2. 改善居家安全

• 保持地板乾燥:浴室、廚房容易濕滑,應使用防滑墊,並確保地板乾燥。

• 移除障礙物:避免地毯捲起、電線外露,減少絆倒的可能性。

• 增加照明:夜間起床容易因光線不足而跌倒,可在床邊、廁所設置感應燈或夜燈。

• 安裝扶手:樓梯、浴室、馬桶旁邊加裝扶手,有助於支撐身體,減少跌倒風險。

3. 穩定健康狀況

• 定期健康檢查:監測血壓、血糖、視力與聽力,及早發現潛在問題。

• 檢視用藥:與醫師討論藥物副作用,避免服用會影響平衡與反應的藥物。

• 營養補充: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D,有助於骨骼健康,降低骨折風險。

4. 穿著合適的鞋子

• 選擇防滑、包覆性好的鞋子,避免穿拖鞋或高跟鞋,以確保行走時的穩定性。

結論

跌倒對老年人來說,不僅影響身體健康,也可能削弱他們的自信與獨立性。因此,預防跌倒應該是家庭與社會共同關注的重點。透過適當的運動、改善居家環境、定期健康檢查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跌倒的風險,讓長者維持更健康、安全的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當我們提到「長照」(長期照顧),許多年輕人可能會覺得這是離自己很遙遠的話題。畢竟,現在的生活已經夠忙碌了,為什麼還要關心長照?但事實是,台灣正在快速邁入高齡社會,根據統計,2025 年台灣 65 歲以上人口將超過 20%,也就是說,每 5 個人中就有 1 個是高齡長者。而我們每個人,無論是現在或未來
直到現在,不少長輩仍會認為子女如果將自己送進養老院.養護機構,是一種「不孝」,然而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如果家裡又有無法自理的老父母需要照顧,往往會覺得生活陷入難以平衡的困境,日本就發生一起案例,展示了這樣的認知落差如何造成一場家庭悲歌。
隨著失智症人口的增加,許多家庭開始尋求適合的照顧資源,而「失智據點」成為熱門選擇之一。然而,不同的失智據點收費標準各異,讓許多家屬感到困惑。本文將探討失智據點的收費模式、影響費用的因素,以及如何選擇符合需求的服務。 失智據點的服務內容 失智據點主要提供日間照顧、社會互動、認知訓練等服務,讓失智長
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女性在職場上發光發熱,擔任各種專業與管理職位。然而,面對事業發展的同時,家庭與個人生活的平衡成為許多女性關心的議題。 如何在事業與家庭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點,不僅影響個人幸福感,也攸關身心健康重要性
方法 1:應對「重複發問」,用視覺提示代替語言回答 方法 2:面對「脾氣暴躁」,保持冷靜 + 轉移注意力 方法 3:解決「半夜不睡」,調整作息與環境
當我們提到「長照」(長期照顧),許多年輕人可能會覺得這是離自己很遙遠的話題。畢竟,現在的生活已經夠忙碌了,為什麼還要關心長照?但事實是,台灣正在快速邁入高齡社會,根據統計,2025 年台灣 65 歲以上人口將超過 20%,也就是說,每 5 個人中就有 1 個是高齡長者。而我們每個人,無論是現在或未來
直到現在,不少長輩仍會認為子女如果將自己送進養老院.養護機構,是一種「不孝」,然而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如果家裡又有無法自理的老父母需要照顧,往往會覺得生活陷入難以平衡的困境,日本就發生一起案例,展示了這樣的認知落差如何造成一場家庭悲歌。
隨著失智症人口的增加,許多家庭開始尋求適合的照顧資源,而「失智據點」成為熱門選擇之一。然而,不同的失智據點收費標準各異,讓許多家屬感到困惑。本文將探討失智據點的收費模式、影響費用的因素,以及如何選擇符合需求的服務。 失智據點的服務內容 失智據點主要提供日間照顧、社會互動、認知訓練等服務,讓失智長
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女性在職場上發光發熱,擔任各種專業與管理職位。然而,面對事業發展的同時,家庭與個人生活的平衡成為許多女性關心的議題。 如何在事業與家庭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點,不僅影響個人幸福感,也攸關身心健康重要性
方法 1:應對「重複發問」,用視覺提示代替語言回答 方法 2:面對「脾氣暴躁」,保持冷靜 + 轉移注意力 方法 3:解決「半夜不睡」,調整作息與環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縱觀全球,哪個國家不面臨老人社會的挑戰呢? 醫學進步生技發達 現在想要延年益壽,不必再上蓬萊島上找仙人 維持呼吸心跳,更是分秒就可以達到的事
Thumbnail
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著,社會需要承擔更多的養老和醫療費用,隨著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對醫療和護理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將給社會福利系統帶來巨大壓力。
Thumbnail
台灣正迅速進入高齡化社會,這對住宅環境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對於適老化住宅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應老年人可能的健康狀況,許多家庭需要重新配置其居住環境。這些改造不僅提高了居住安全,也幫助老年人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減少對家人或照護者的依賴。從文章中了解如何打造適合高齡者的舒適環境!
Thumbnail
台灣年齡層老化,獨居的老人越來越多,就算與家人同住,也克服不了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的辛苦。上了年紀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有腿疾,有的是關節退化、有的是肌無力、有的是骨質疏鬆等等,所以居家安全對老人來說相對重要。 有一群志工,每天挨家挨戶為老人的生活空間安裝簡易扶手,比如浴室出入口、馬桶旁、走廊,或是廚房
Thumbnail
​近幾年來,隨著大家對老後生活的重視,退休成了一個很熱門的話題。 只不過,大部分的人恐怕不知道退休的概念,是如何演變而來 而人們大多基於什麼因素來考量退休的年齡或階段? 其實除了考慮健康和年齡以外,我們也可以參考財務狀況和需求來彈性制定自己的退休計畫。 擺脫傳統65歲才能退休的束縛。以下有3種方式: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Thumbnail
本文以影片「失控的照護」為引,反思自身曾接觸到與長者相關的現象及議題,包括如養老院和社區照顧的差異。面對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對未來老後生活與照顧,又應如何預做準備?
Thumbnail
臺灣已進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占比已超過 20%。政府提供的退休福利有限,因此個人需要更主動地進行理財規劃,以確保退休後仍能維持舒適的生活水準。通膨是無形的價格上漲,對退休金的實際購買力造成潛在威脅。在退休理財中,必須謹慎考慮通膨因素,以確保未來的退休金能夠應對生活成本的增加。
Thumbnail
對於年長者而言,復健是一條漫長又艱辛的道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不如以往,年輕時可能休息個幾天就可以復原,但到了老年階段,卻變成無法根治的問題,甚至不去醫院都不行,需要時時刻刻的到醫院進行復健,而許多年長者不希望麻煩家人,甚至家人因為工作上的繁忙,沒辦法陪伴就醫,所以長輩有時候會選擇隱瞞家人。
Thumbnail
隨著超高齡社會的來臨,衰弱與失能人口逐漸增加,我國已有400萬名老年人口,其中12.7%有失能狀況,17.5%有衰弱風險。為了預防延緩長者衰弱失能,我國參考世衛「長者整合式照護」(ICOPE)策略,發展出「長者量六力」,藉由認知力、行動力、營養力、視力、聽力、情緒力評估,及早介入,以預防或延緩長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縱觀全球,哪個國家不面臨老人社會的挑戰呢? 醫學進步生技發達 現在想要延年益壽,不必再上蓬萊島上找仙人 維持呼吸心跳,更是分秒就可以達到的事
Thumbnail
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著,社會需要承擔更多的養老和醫療費用,隨著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對醫療和護理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將給社會福利系統帶來巨大壓力。
Thumbnail
台灣正迅速進入高齡化社會,這對住宅環境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對於適老化住宅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應老年人可能的健康狀況,許多家庭需要重新配置其居住環境。這些改造不僅提高了居住安全,也幫助老年人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減少對家人或照護者的依賴。從文章中了解如何打造適合高齡者的舒適環境!
Thumbnail
台灣年齡層老化,獨居的老人越來越多,就算與家人同住,也克服不了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的辛苦。上了年紀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有腿疾,有的是關節退化、有的是肌無力、有的是骨質疏鬆等等,所以居家安全對老人來說相對重要。 有一群志工,每天挨家挨戶為老人的生活空間安裝簡易扶手,比如浴室出入口、馬桶旁、走廊,或是廚房
Thumbnail
​近幾年來,隨著大家對老後生活的重視,退休成了一個很熱門的話題。 只不過,大部分的人恐怕不知道退休的概念,是如何演變而來 而人們大多基於什麼因素來考量退休的年齡或階段? 其實除了考慮健康和年齡以外,我們也可以參考財務狀況和需求來彈性制定自己的退休計畫。 擺脫傳統65歲才能退休的束縛。以下有3種方式: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Thumbnail
本文以影片「失控的照護」為引,反思自身曾接觸到與長者相關的現象及議題,包括如養老院和社區照顧的差異。面對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對未來老後生活與照顧,又應如何預做準備?
Thumbnail
臺灣已進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占比已超過 20%。政府提供的退休福利有限,因此個人需要更主動地進行理財規劃,以確保退休後仍能維持舒適的生活水準。通膨是無形的價格上漲,對退休金的實際購買力造成潛在威脅。在退休理財中,必須謹慎考慮通膨因素,以確保未來的退休金能夠應對生活成本的增加。
Thumbnail
對於年長者而言,復健是一條漫長又艱辛的道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不如以往,年輕時可能休息個幾天就可以復原,但到了老年階段,卻變成無法根治的問題,甚至不去醫院都不行,需要時時刻刻的到醫院進行復健,而許多年長者不希望麻煩家人,甚至家人因為工作上的繁忙,沒辦法陪伴就醫,所以長輩有時候會選擇隱瞞家人。
Thumbnail
隨著超高齡社會的來臨,衰弱與失能人口逐漸增加,我國已有400萬名老年人口,其中12.7%有失能狀況,17.5%有衰弱風險。為了預防延緩長者衰弱失能,我國參考世衛「長者整合式照護」(ICOPE)策略,發展出「長者量六力」,藉由認知力、行動力、營養力、視力、聽力、情緒力評估,及早介入,以預防或延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