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跌倒成為老年人健康的一大威脅。根據統計,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三人就有一人曾經跌倒,而跌倒往往會導致骨折、頭部外傷,甚至影響生活品質與壽命。因此,防跌不只是預防意外,而是維持長者健康、獨立與尊嚴的重要措施。
為何老年人容易跌倒?
1. 肌肉與骨骼退化:隨著年齡增長,肌肉力量減弱,骨質密度降低,影響平衡與穩定性。
2. 視力與聽力退化:看不清楚障礙物、光線不足,或是無法察覺環境變化,增加跌倒風險。
3. 慢性疾病與藥物影響:如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氏症等,可能導致頭暈、步態不穩;某些藥物(如鎮靜劑、降壓藥)可能影響反應能力。
4. 環境因素:地板濕滑、光線不足、地毯不平、樓梯無扶手等,都是常見的危險因子。
5. 心理因素:曾經跌倒過的長者可能會害怕走動,導致活動量減少,進一步削弱肌力和平衡感,形成惡性循環。
跌倒的嚴重後果
• 骨折與行動不便:髖部骨折是最嚴重的後果之一,可能導致長期臥床、生活無法自理。
• 心理影響:跌倒後可能產生恐懼、不敢走動,進而影響身心健康。
• 住院與併發症:長時間臥床容易引發肺炎、褥瘡、肌肉萎縮等問題,增加死亡風險。
如何預防老年人跌倒?
1. 增強體能與平衡感
• 肌力訓練:如抬腿運動、深蹲、握力訓練等,增強下肢力量。
• 平衡訓練:站立時閉眼維持平衡、單腳站立、太極、瑜珈等有助於提升協調性。
• 步態訓練:行走時應注意步伐穩健,可使用助行器或手杖輔助。
2. 改善居家安全
• 保持地板乾燥:浴室、廚房容易濕滑,應使用防滑墊,並確保地板乾燥。
• 移除障礙物:避免地毯捲起、電線外露,減少絆倒的可能性。
• 增加照明:夜間起床容易因光線不足而跌倒,可在床邊、廁所設置感應燈或夜燈。
• 安裝扶手:樓梯、浴室、馬桶旁邊加裝扶手,有助於支撐身體,減少跌倒風險。
3. 穩定健康狀況
• 定期健康檢查:監測血壓、血糖、視力與聽力,及早發現潛在問題。
• 檢視用藥:與醫師討論藥物副作用,避免服用會影響平衡與反應的藥物。
• 營養補充: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D,有助於骨骼健康,降低骨折風險。
4. 穿著合適的鞋子
• 選擇防滑、包覆性好的鞋子,避免穿拖鞋或高跟鞋,以確保行走時的穩定性。
結論
跌倒對老年人來說,不僅影響身體健康,也可能削弱他們的自信與獨立性。因此,預防跌倒應該是家庭與社會共同關注的重點。透過適當的運動、改善居家環境、定期健康檢查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跌倒的風險,讓長者維持更健康、安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