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陽科

含有「敦陽科」共 3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今天繼續跟大家追蹤這檔冷門績優股,敦陽科,在3月的法說會內容。 敦陽科是國內的龍頭系統整合廠,屬於資訊服務業,上游是軟硬體代理商(像是零壹、邁達特)或是國外的軟硬體原廠(像是CrowdStrike),下游則是各大小企業(像是半導體業者或政府)。 敦陽科的EPS幾乎是逐年成長,在2023年高基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很快就來到3月公布2月月營收的時間點了,底下就幫大家整理今年追蹤的六檔公司的月營收概況: 櫻花: 單月月營收年增率+27.4%,累積月營收年增率+15.0%,其他無特別事項更新。 中租: 單月月營收年增率-2.7%,累積月營收年增率-1.3%,其他無特別事項更新。 敦陽科: 單月
Thumbnail
大家好,由於近期工作比較繁忙,有一段時間沒有更新文章了,希望接下來可以持續每週更新文章給大家,經過了一番思考,今年的文章會朝向投資哲學(基本面、價值投資)與公司商模經營(護城河、競爭優勢)的方向撰寫,讓大家可以吸收到更為廣泛使用的投資觀念,除此之外,月營收追蹤也會持續
Thumbnail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2/23
股市精算師-avatar-img
2
謝謝您的分享❤️
股市精算師-avatar-img
2
股市精算師-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3
旅人小萌 感謝支持~
敦陽科(2480)股票分析:提供穩定的現金殖利率,長期投資價值高。本文詳細分析敦陽科的配息狀況、財報數據、市場競爭力,並提供合理的投資策略及價格區間,適合長期投資者參考。
Thumbnail
在經過了昨日1/10後,大部分公司的月營收都公布了,追蹤一整年的結果也終於完成了,老實說,追蹤到後面幾個月,其實資訊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因為非科技股產業的產業變動本來就比較不大,再加上一間好公司的策略方向也不該一直轉彎,因此如果當初投資的目標是長期投資這家公司,譬如3~5年以上,在基本面沒有太大變化下
Thumbnail
哈囉,各位夥伴們好,時間來到12月,今年的倒數第二個月營收也開獎了,今年以來,有些公司上半年營收表現比較亮麗,年增YOY增加幅度較大,而有些公司則是到了下半年才開始表現亮眼,不論是哪種公司,對我而言,最喜歡看到的就是這間公司的營收和獲利不斷地向上提升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先前在10月營收回顧時說到要找個時間寫篇回顧敦陽科的文章,然而最近事情比較多,所以一直遲遲沒有寫,現在終於有時間寫了,那麼底下就讓我們一起進入正題吧。 敦陽科一直以來都是績優的穩定成長公司,從2018年以來ROE就維持在15%以上且不斷成長,在2020年COVID過後ROE更維持在2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時間來到雙十一,10月份的營收也幾乎都公布了,而第三季的財報最晚要在11/15前公布,因此各公司也已經開始公布了,有些公布了有些還沒有公布,幾家歡樂幾家愁。 那我們就來看看今年追蹤的這四家公司10月營收表現吧:
Thumbnail
越來越好-avatar-img
2024/11/13
1
謝謝您
1
哈囉,大家好,剛過完雙十連假,雖然今年的雙十假期沒有與周末連在一起,但是工作了三天之後休息一天也是滿有放鬆的感覺,繼續朝著我的財務自由之路前進,而雙十假期過完之後,也代表著各上市櫃公司的9月營收公布時間截止了,9月營收公布完,其實第三季的損益也就確定了,只是損益要等到11月中才會公布。
Thumbnail
劉大毛-avatar-img
2024/10/17
2
關於中租,想了解您指的「本業經營概況」是指營收嗎?還是「延滯率&利差」?能否展開說說@@? 如果小弟沒有搞錯,這幾年中租股價低迷,多半是因為全球處於升息循環,導致「利差」持續縮水,而中國經濟又持續衰退〈延滯率提升,且中國地區獲利佔中租約45%〉更關鍵的是2024年中瑞銀報告指出:中國政府疑似扶植內地公司進入租賃產業,且江浙地區出現強地對手,進一步降低市場對其的評價。〈中租表示該競爭對手為地區性,自己為全國性市場,但江浙地區佔比不低〉 中租法說會曾表示營收不是問題,資產品質才是關鍵〈延滯率&利差〉。因此當美中紛紛降息降準,基本上租賃業高機率迎來順風。 綜上,個人傾向衡量標準依序為:總經→產業→公司營運。
2
股市精算師-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18
1
劉大毛 夥伴你好,我所說的本業經營概況是指營收,主要想表達在市場利率高漲下,通常終端需求會減緩甚至衰退,但中租2024年的營收仍然能維持正成長,代表租賃產業仍在成長且中租策略拿捏妥當,但此正成長與先前年度動輒15%~30%的營收成長相形失色,只能說力守營收正成長。 而利差受升息影響而減少,然根據中租9/26的法說會資料顯示,截至今年Q2,利差在台灣地區是減少,但是在中國其實反而是增加,而中國延滯率還在上升,台灣延滯率已看到下降回穩,因此這兩個地區遇到的問題有所不同。 延滯率與利差是關鍵沒有錯,但也同時是經營管理Action比較難及時去把它變好的: 利差 -> 新契約的定價一定程度應會反應較高成本,然需要時間才能讓整體利差回穩 延滯率 -> 跟市場經濟有關,需要等待景氣循環與國家政策 由於上述兩項,即便管理階層已採取適當Action,也比較難在短期回穩,需要時間推移的發酵。 最後,有時候連聯準會也不知道甚麼時候才要降息。因此我比較不會去專注於公司本身較無法掌控的總經事情,我會專注於不論環境如何,公司都可以掌控的營運管理。我們不知道無法掌控的事情哪一天才會變好,在那一天到來前,我需要確認這家公司本質是好的,可以撐到那一天。
1
付費限定
「二流的生意賣產品、一流的生意賣服務」,雖然兩種獲利方式都能賺到錢,沒有優劣之分!不過如何創造持續性的收入,就要設計穩定的獲利模式,也是打造企業護城河的做法。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