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延役
含有「核三延役」共 2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Maxwell 陳世芳的麥斯創業服務
2025/08/30
地動 vs. 地裂:核三廠地震風險之地質與工程分析
第一章:地震威脅的二元性:一個根本性的區別 本章旨在建立此份報告的核心科學前提:為抵禦結構物因地震搖晃而設計的「抗震能力」,與結構物因其基座土地被撕裂而無法倖存,此二者之間存在著關鍵且不可互換的差異。此一區別對於理解台灣電力公司馬鞍山核能發電廠(下稱核三廠)所面臨的特定風險至關重要。 1.1 地
#
麥斯產業前瞻分析
#
陳世芳
#
核電廠
喜歡
留言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2025/08/30
時事見聞|中國沿海核能發電廠的現況與管理
當台灣正為著核能電廠存廢和安全問題吵鬧不休之際,友人傳來一張中國沿海核能電廠分佈圖,密密麻麻,顯示出中國早已是全球核能發電最大的國家。 友人丟出一句話:「台灣的核安問題在中國。」試想,中國沿海衹能夠百分百維護好安全,任何一座出現核安問題,台灣都無法倖免。
#
核三延役
#
核能發電
#
中國核能發電
12
5
薇亦柔止
3 天前
2
是啊!憂慮台灣核電安全問題,不如先操心中國。
2
李建崑
發文者
3 天前
3
薇亦柔止 台灣的核三廠,已經運轉40年,本來就不該延役,前些時日,還進行公投,好在被大多數人反對。
3
小象不用鼻子喝水的沙龍
2025/08/24
08/24 Murmur
...顯示更多
#
文化
#
公投
#
核三延役
喜歡
留言
Maxwell 陳世芳的麥斯創業服務
2025/08/22
電動車革命與石油產業轉型如何塑造川普的能源主導議程
本報告旨在深入剖析川普政府對地熱能源出人意料的偏好政策。報告的核心論點為:此一政策並非孤立現象,而是美國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為應對交通運輸電氣化所帶來的長期生存威脅,所進行戰略遊說的直接成果。隨著電動車(EV)的普及化,全球對石油需求的長期前景看跌,迫使傳統能源巨擘尋求業務多元化。地熱能源,特別是強化型
#
再生能源
#
麥斯產業前瞻分析
#
陳世芳
2
留言
Maxwell 陳世芳的麥斯創業服務
2025/08/21
《統計學證明地熱發電比核能發電更穩定》
第一節:發電廠穩定性的剖析:容量因子作為權威性指標 本報告旨在對美國地熱發電與核能發電在2023年1月至2025年5月間的營運穩定性進行嚴謹的量化比較,資料來源為US EIA。為此,必須首先建立一個清晰的分析框架,並定義衡量效能的關鍵指標。本節將精確定義營運穩定性,並闡述為何選擇「容量因子」(Ca
#
再生能源
#
能源轉型
#
核三延役
喜歡
留言
迷泥的胡說空間
2025/08/20
丁特與葉宗洸教授開放Call in針對反核的意見回答整理
...顯示更多
#
核能
#
核廢料
#
核三延役
4
留言
Maxwell 陳世芳的麥斯創業服務
2025/08/19
擁核論述矩陣
斷裂帶上的賭注:解構台灣擁核論述的真相 第一部分:繪製擁核論述地圖 1.1 導言:一場極化爭議的再起 台灣的核能爭議,是一部橫跨數十年的社會、政治與環境史詩。近年來,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挑戰與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這場辯論再度被推上風口浪尖。特別是圍繞核三廠延役公投的攻防,使得擁核與反核兩大陣營的
#
能源轉型
#
麥斯產業前瞻分析
#
核三延役
喜歡
留言
章至鈞的沙龍
2025/08/18
核三延役公投或許可以團結台灣
不管你投同意還是不同意,結果都是不會延役,差別只是依據公投結果不延役,或由主管機關判斷不延役。請注意這兩個殊途同歸的結論都符合公投結果。判斷這次公投需要的專業能力,是漢語的閱讀能力,跟什麼核子科學一點關係都沒有。而我的漢語閱讀能力我想是還不錯,很高興告訴大家,這次公投終於可以達成全台灣一致的共識了。
#
核三廠
#
核三延役
#
公民
10
2
李四郎
2025/08/18
喜歡
黃國昌害全國浪費錢辦這個沒意義的公投。
喜歡
章至鈞
發文者
2025/08/18
喜歡
李四郎 對黃本人有意義。 That's all.
喜歡
Maxwell 陳世芳的麥斯創業服務
2025/08/18
《殞落中的核電:數據揭示的全球衰退與未竟之諾》
前言 二十一世紀的能源轉型是一場關於速度、成本和規模的競賽。在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迫切需求下,任何能源技術的價值都必須通過其能否快速、經濟且大規模地取代化石燃料來衡量。核電,長期以來被其支持者定位為穩定、低碳的基載電力來源,然而,一份對全球數據的嚴謹審視,卻揭示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 本報告旨在論
#
核三延役
#
麥斯產業前瞻分析
#
陳世芳
喜歡
留言
Maxwell 陳世芳的麥斯創業服務
2025/08/17
地熱發電讓台電一年獲利6000億元
本報告旨在深入分析2050年台灣達成40GW地熱發電的宏大願景,此一目標雖極具挑戰性,卻可能為台灣電力公司(台電)的財務健全與台灣的能源安全帶來典範性的轉變。報告的核心財務結論指出,此願景的獲利能力並非必然,完全取決於能否實現低於每度新台幣3元的均化能源成本(LCOE),而這項成就高度依賴先進地熱系
#
麥斯產業前瞻分析
#
陳世芳
#
能源轉型
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