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

含有「標點」共 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上禮拜的內容獲得還滿廣大的回響,還有幸被選為方格精選,實在是非常開心。如果我所寫的內容可以帶給大家一些幫助,那都是我的榮幸。   今天會有比較多總結性段落,會深入的去談「!!」、「!?」、「?????」、「~~」這些讓很多人困惑的特殊用法。
Thumbnail
阿掌-avatar-img
2025/03/04
  縱光搖搖頭,「我曾聽聞有人說:『咕咕是不道德的!』話怎麼能這麼說呢?所謂的『咕咕』,是至高的藝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唯有人們好好咕咕,好好讓自己休息,才能走更長遠的路。否則,人們所謂的『勤勞』、『勤奮』,遲早有一天會壓垮他們自己。」 —來自縱光☆興趣使然的小說家發佈於縱光故事屋 https://vocus.cc/article/67c6c732fd897800018f926e --------------窩是分隔線------------------ 這邊稍微提出一個疑義,大家可以再思考看看。 我們都知道,「引言」通常使用引號來強調,而用在對話中,則會變成雙引號。比如上述從內文擷取的舉例,「我曾聽聞有人說:『咕咕是不道德的!』話怎麼能這麼說呢?」,此處的「咕咕是不道德的!」就是引言。 然而,引言的前面,該用什麼標點符號呢?像上述例句中,縱光使用的是冒號,但個人認為這樣的用法應該是錯誤的。引言是什麼意思?引者,引用也;言,話也,因此我們應該可以定義,引言就是「引用別人說過的話」,那麼,既然是「說過的話」,基本上就不會使用冒號了。當你引用別人說過的話時,其實這個「話」就成為了你的語句中結構的一部分,我這邊舉幾個例子: 他昨天才說過他會更新,結果都過三天了,他還在咕! 俗話說得好,「人若咕,必有鄰」,望諸位誡之、慎之。 第一句中,「會更新」是「他」說過的話,此處用來強調此人食言而肥。那為什麼不引號?其實根據定義來看,要引也可以,但因為「他」名不見經傳,講出來的話也不是什麼名言,因此沒有特別強調的必要,自然的當作語句結構的一部份就可以了。 第二句中引用了「人若咕,必有鄰」,前句為何不用冒號?因為其實並沒有人在講話,因此無須冒號,若是變換另一種形式: 俗話說,「人若咕,必有鄰」,望諸位誡之、慎之。 也都是一樣的。 當然,若是各位稍微搜尋一下,大概率可以找到研究標點符號的專家——康文炳先生,他認為「引言只是用來作為解釋、引申的基礎,成為全句結構的一部位,而不是在強調引言是怎麼說的,因此應予省略」,也就是說照這個邏輯來看,上述的例句會變成: 俗話說得好「人若咕,必有鄰」,望諸位誡之、慎之。 俗話說「人若咕,必有鄰」,望諸位誡之、慎之。 縱光搖搖頭,「我曾聽聞有人說『咕咕是不道德的!』話怎麼能這麼說呢?」
阿掌 謝謝阿掌用心的說明,這一千多字很詳細很精彩,還好你有來這邊討論>< 內文已經更正了,然後也順便置頂留言,讓大家都能看見這段概念釐清。 看完這一千多字,我也覺得不加冒號的語感比較通順,不會有句子被切割開來的感覺。 剛剛查到了康文炳先生的文章(https://news.readmoo.com/2017/08/16/kong-170816-punctuation/),然後再跟教育部重編版標點符號對照,我的理解會變成如圖這樣。不知道我的理解有沒有錯誤? 引語如果就是一句話的主體,單獨存在,則須加冒號與下引號前的標點;引語如果是一句話的一部分,則不能加冒號和下引號前的標點。不過,如果原引文以問號或驚嘆號作結,還是可以把問號和驚嘆號附在下引號之前。我目前的理解應該是這樣? 如果我有理解錯誤,再麻煩阿掌糾正~
  你有一個作家夢,卻連對話怎麼標示都不清楚?   你想好好惡補標點符號,卻發現各家各派寫的都不一樣?   當你想要嘗試彈性用法,卻因為害怕被讀者批評而無所適從?   那麼,這篇文應該能幫上一點忙。   大家好,我是縱光,經過期末、宜蘭出隊和過年的摧殘,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標點符
Thumbnail
亞生綾-avatar-img
2025/02/14
看到了通篇的催稿,太有心了這例子XDDDDD
亞生綾 桑桑要成為都市傳說了(X
中文,常因各種不同用途的標點符號,而讓文字有了生命與表情;也常因標點位置不同,讓文字像個演員,活生生的演繹出不同的劇情。
Thumbnail
bye-avatar-img
2023/10/25
中文字是極少數的表意文字,不是拼音文字,因此每個字都可以有單獨的意思,這就可以玩「回文」「斷句」「頂真」等許多有趣的運用,有一次某個老外看到某家餐廳招牌寫著「大碗公牛肉麵」,他很好奇問朋友,你們吃牛肉還分公母啊?..😂😂😂但我也不知道為何叫碗公而不是碗母呢.🤣🤣
蒔緣‧鹿角腓腓-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0/25
二宮 碗礓是指比碗大的湯碗,而碗公應該是碗礓的不同地方音。礓是指 一種不透水的礦石,所以古人用礓來做盛湯的器具,就叫碗礓。
很多人能寫好文章,但會斷句斷在很奇怪的地方、或是一路「意識流」下去不知道該怎麼停。這邊提供一個很簡單(但當然並非絕對)的測試方法。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