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評論寫得太棒了,高度與深度兼具,
引發了我許多深刻的思考。
這就是現代生命模式的精華:一邊看透遊戲規則,一邊心甘情願地繼續玩下去。因為活在夢境裡,比活在現實裡快樂的多。(這就是現代版奴隸道德的精髓)
因此,在某個地方,某個夢工場,正悄然準備推出下一位「美少女」。(這也是資本主義的主人道德)
我也想到, 是不是類似古希臘人所必需的悲劇故事? 雖然粉絲文化是讓大家沉溺於歡樂的夢境
本質上也有大大的不同,
- 悲劇的啟發是 引導觀眾進行個人的自由反思,從而達到情感的淨化與道德的提升。
- 而偶像文化是被設計為依附於偶像,情感與認同被商品化和操控。
大部分人, 不願從夢醒來, 就願意在山這邊陶醉活在當下? 也是很好?
任由資本主義商業運作的割韭菜而歡呼, 是個人主體性的麻痺
夢醒是很苦的, 翻這邊的山到那邊, 是更苦的
這場歡樂的悲劇,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輓歌。
我們正處於一個『重估一切價值』的時代,
這場輓歌或許只是為某些人而唱,而非所有人。
在夢醒的痛苦與麻痺的快樂之間,每個人都在做出自己的選擇。
我的選擇還在迷惑中.....
https://vocus.cc/article/68b05af8fd897800013848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