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上漲

含有「物價上漲」共 12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上半年美元表現疲弱,ICE 美元指數累計下跌近 11%,為 1973 年布列敦森林體系瓦解以來最差紀錄,主因在於外匯避險需求、聯準會可能於 9 月降息,以及川普政府傾向弱勢美元。美元穩定幣發行機構現已持有約 1824 億美元美債,成為間接支撐美債需求的力量。 美國經濟面臨多
Thumbnail
美國將對日本進口商品課徵高額關稅,引發臺日民眾對物價上漲和經濟衝擊的擔憂。本文從仙台一位育有三個孩子的上班族爸爸視角出發,分享面對貿易戰的應對策略,包括及早購買必需品、儲蓄、培養財商、增加收入來源等,呼籲讀者積極應對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
Thumbnail
川普政府自4月推動「對等關稅」策略,對中國出口商品平均課徵高達51.1%關稅,中國則對美國商品課徵32.6%,形成近乎全面的貿易壁壘,顯著改變全球供應鏈布局。美國6月自中國進口海運貨櫃量年減28.3%,中國在美進口占比降至28.8%,遠低於2024年7月的40%高峰,尤其科技產品
Thumbnail
自美國於 2025 年 5 月取消來自中國低價包裹的「小額免稅」政策後,全球貿易格局加速重塑。對中國及香港貨物課徵最高達 145%、後降至 30% 的高額關稅,導致亞洲至北美航空貨運需求年減 10.7%,中國發往美國的低價電商貨運量大減 43%,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的市占降至 7.
Thumbnail
✍️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於股息投資與人生觀察 🔍 導語 在便當動輒150元的高通膨時代,170元的小火鍋吃到飽竟然成了餐飲市場的逆襲主角。這不僅是價格上的誘惑,更是一場記憶的召喚——讓人想起那些曾經為了一鍋熱湯、翻山越嶺的青春。 🍲【1】當物價上漲成為日常,一鍋熱湯竟成奢侈? 最近
2025年美國加徵關稅衝擊歐洲,引發消費者焦慮與購物行為改變。 品牌信任度下降,透明定價和資訊型行銷取代傳統促銷;消費者偏好本地產品和自給自足的飲食文化。 品牌需重視價值、誠意和同理心,與消費者建立深層連結。
Thumbnail
隨著人類平均壽命延長,「變老」的定義與影響都產生了巨大變化。本書探討長壽時代的職涯規劃、家庭結構變遷、高齡社會人際關係重構等議題,並提出社會創新作為因應之道,呼籲讀者重新思考人生規劃,打造更有意義且可持續的人生。
Thumbnail
付費限定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強調,儘管經濟穩健、就業市場接近充分就業,但通膨仍高於2%目標,5月PCE與核心PCE預估分別為2.3%與2.6%。因此,聯準會將維持現行利率,並以數據為依據審慎決策。聯準會內部對降息步調分歧,鮑曼與華勒表示若通膨續降,不排除7月降息,但市場認為9月機率較高。波斯提
Thumbnail
美國製造業PMI持平、房市略有改善,但高利率壓抑消費;地緣政治緊張衝擊油價、債市與降息預期;晶片產業中國消費與產能持續增長;產業方面,製藥、美妝、寵物食品與化肥等產業各有發展;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美歐貿易戰風險增加;德國與義大利評估黃金儲備迴流,衝擊美元信譽。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