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 是什麼?為什麼重要?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是衡量「一籃子」消費品與服務的價格變動情況,簡單來說,就是用來觀察一般消費者(你和我)所購買的商品、服務是否越來越貴或便宜。舉例來說,食品、衣服、房租、水電、交通費甚至醫療費,這些都可能被納入計算,反映出大眾生活成本的增減。
CPI 的計算方法
雖然政府單位(美國勞工統計局、各國政府統計機構)會定期公佈詳細數據,但大致來說,CPI 的計算可以表示為:
- 分子代表「當期的花費」
- 分母代表「基期的花費」
- 乘上 100 之後得到一個指數形式,方便長期觀察走勢
投資人或經濟學家通常最在意的是 CPI 的年增率(Year-over-year),也就是拿當期 CPI 和去年同月比,看一年下來漲了多少。
CPI 為什麼影響市場?
- 反映通膨或通縮壓力:CPI 是最常見的「通膨指標」,當 CPI 大幅上揚,代表物價全面上漲,購買力下降;若 CPI 呈現負增長,則顯示市場可能陷入通縮,經濟活動也可能疲弱。
- 牽動央行決策:央行(如美聯儲、各國央行)往往會依據通膨情況決定是否提高或降低利率。CPI 數字越高,代表物價壓力大,央行通常會升息抑制通膨,進而影響整體融資成本與資本市場波動。
- 影響企業成本與利潤:物價上漲是否能有效轉嫁到產品售價上,會牽動企業獲利水平;一旦獲利能力受損,股市自然也會受到衝擊。
CPI 與股價的歷史相關性
以下列舉幾個較具代表性的歷史時期,透過回顧大事件,看看 CPI 與股市如何互動。
1970年代「高通膨時代」
- 1970年代爆發了兩次石油危機(1973 年與 1979 年),導致全球油價飆升,進而帶動整體物價上揚。美國當時的 CPI 漲幅屢創新高,通膨率常達到兩位數。
- 當時高通膨伴隨著經濟成長放緩,形成所謂的「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
- 企業面臨成本急速上升、需求下滑,導致獲利壓力大增,美國股市表現相對疲弱。標普 500 在 1970 年代中前期震盪下行,投資人普遍信心不足。典型的高通膨 + 股市陰霾
1980年代初期:Volcker 時代的「反通膨行動」
- 為了對抗前述 1970 年代的高通膨,美聯儲主席 Paul Volcker 採取激進升息策略,一度將聯邦基金利率推到 15~20% 的高檔區間,藉此壓制物價上漲。
- 透過強力升息,CPI 開始逐漸趨於平緩,80 年代中後期的通膨率逐步回落到較合理區間。
- 1980 年代整體股市在度過短期痛苦後,因通膨受控、企業可預期的經營環境改善,加上雷根政府的減稅與鬆綁政策,最終帶來了一波股市大反彈。
- 雖然短期利率走高會重創經濟與股市,但若能有效壓抑極端通膨,股市在後期往往得到更健康的發展環境。CPI 的高峰回落,也帶來投資信心的回升。
2008 年金融海嘯
- 2008 年雷曼兄弟倒閉引爆全球金融海嘯,此時的通膨壓力其實並不算最核心問題,主要是次級房貸泡沫與金融杠桿的過度擴張。
- 由於經濟急速衰退、需求銳減,那段期間 CPI 反而被壓抑,甚至一度出現通縮疑慮。
- 股市暴跌的主因是金融系統風險引發恐慌性拋售,但物價水準的下滑也反映當時全球需求端的嚴重萎縮。
2020~2022 年:疫情時期與後疫情高通膨
- COVID-19 疫情期間,各國政府實施大規模紓困與量化寬鬆,市場充斥大量資金;後疫情階段供應鏈短缺、地緣政治衝突(如俄烏戰爭)推升能源與糧食價格,令 CPI 飆升。
- 2020 年初疫情爆發時,股市短暫暴跌,之後在寬鬆政策下迅速反彈。然而,當市場意識到通膨率居高不下、聯準會要快速升息控制通膨後,股市又迎來較長一段的震盪修正。
- CPI 的高企加上速率快速上升,引發市場對「利率衝擊、企業獲利下修」的擔憂,造成科技股與高估值成長股特別敏感。
為何 CPI 與股價通常呈「負向」或「階段性負向」關係?
- 利率因素
CPI 越高,通常意味著更嚴厲的貨幣政策,利率提升使企業融資成本增加、未來現金流折現值下降,股票吸引力下滑。 - 企業獲利壓力
若通膨來自原物料成本大幅攀升,企業需要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才能維持獲利,但當消費者無力承擔更高售價,銷售量也可能下滑,壓縮企業利潤。 - 市場信心影響
高通膨時期,大眾的可支配所得減少,消費力道轉弱,不論是民生消費股、零售股甚至成長型科技股,都會因需求衰退而被看空;若 CPI 高到央行大幅升息,市場熱錢退潮,股價自然承壓。
投資人該如何面對 CPI 與股價的波動?
- 關注「通膨趨勢」而非單次數據
CPI 是一個月度或季度的數據,但市場長期走勢更在乎「持續上升或下降」的趨勢。建議多跟蹤 3 ~ 6 個月的數據走向或年增率加速度。 - 瞭解產業差異
- 防禦型產業(如必需消費品、公用事業、醫療):價格彈性較小,通膨時可能受到的衝擊較低,反而具有一定抗跌能力。
- 週期型產業(如科技、奢侈品、旅遊娛樂):對價格與經濟景氣走向敏感,當利率上升、消費或企業支出減少,就易受挫。
- 觀察央行政策訊號
大多數情況下,CPI 高漲會推動央行升息;相反地,若通膨放緩,央行可能逐漸停止升息或轉向降息。股價通常會反映對未來利率政策的預期,提前漲或跌。 - 資產配置與分散風險
面對通膨的多變環境,切勿過度集中在單一產業或標的;靈活搭配債券、黃金、原物料等資產,力求資產組合更能抗震。
Reference: Active Equity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