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
含有「EV」共 5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The Bottom Line
2025/08/31
尋找下一檔飆股 -- 從生活尋找投資機會,及產業分析方法論 (實際操作 – 投資組合篇)
本文探討資產配置在長期投資中的重要性,並說明如何結合選股能力,建立穩健的投資組合。透過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選擇符合投資策略的股票,並強調避免錯過大幅上漲機會的重要性。
含 AI 應用內容
#
投資理財
#
投資
#
長期投資
喜歡
留言
付費限定
The Bottom Line
2025/08/25
尋找下一檔飆股 -- 從生活尋找投資機會,及產業分析方法論 (實際操作 – 選股篇)
本文探討如何從眾多股票中篩選出具有長期向上潛力的標的,並以某LFP電池技術授權商為例,深入分析其商業模式和市場競爭力,最終將其列入觀察名單。文章強調選股應回歸供需關係,並重視商業模式的持續盈利能力。
含 AI 應用內容
#
投資理財
#
美股
#
台股
1
留言
付費限定
The Bottom Line
2025/08/17
尋找下一檔飆股 -- 從生活尋找投資機會,及產業分析方法論 (實際操作 - 進階篇)
從生活觀察,運用AI輔助產業分析,鎖定電動車電池作為投資標的,探討磷酸鐵鋰電池(LFP)取代三元鋰電池的潛力,並預告下一篇文章將深入分析相關股票。
含 AI 應用內容
#
投資理財
#
台股
#
台股分析
3
留言
蘿拉の永續雜想筆記
2025/08/13
美國眾議院擬取消電動車補助:衝擊產業發展、氣候目標與美中競爭
時事Reaction系列 - 美國眾議院通過法案將取消多項支持電動車的補助,可能重創美國電動車產業發展及氣候行動,並影響經濟及就業。法案也限制使用含中國技術的電池,可能阻礙美國電動車產業創新與與中國競爭。參議院可能調整法案內容。
#
氣候變遷
#
ESG
#
IRA
喜歡
留言
蘿拉の永續雜想筆記
2025/08/13
行進間的碳排:交通運輸與電動車
梳理交通運輸部門對氣候變遷的影響,並深入分析電動車作為減碳途徑的可行性與挑戰。文章從交通運輸部門在全球碳排放中的佔比開始,比較不同運輸方式的排放強度,並介紹不同類型的電動車及其碳排放表現,最後探討電動車生命週期中的碳足跡及相關環境與社會議題。
#
氣候變遷
#
永續發展
#
全球暖化
喜歡
留言
chang vivian 的汽車市場分析
2025/08/11
<2025年7月台灣轎車銷量分析>不景氣煙硝戰第2個月?!國瑞、Tesla榮登擴張Top2!
7月,進口車等降價的煙硝戰裡,誰是大贏家?日本國產車「國瑞」一次擴張近7%?!Tesla美國車先佔先贏是擴張No.2!(文/張維) 7月車市打上七五折!轎車總銷量2萬8,630輛,同期衰退25.67%。 據了解,2025年7月國產轎車13,859輛,同期衰退25.07%,進口轎車14,771
#
Tesla
#
衰退
#
國產
喜歡
留言
IEO 國際財經科技前沿觀察
2025/07/24
Tesla Q2財報慘淡,Musk大餅:今年Robotaxi要覆蓋全美一半人口
Tesla 2025年第二季財報顯示營收下滑,但Robotaxi業務、能源儲能及Optimus機器人等新興業務展現強勁成長潛力,預示著Tesla正從電動車公司轉型為AI公司。這篇分享了Q2財報電話會議裡Tesla的財務表現、技術突破、市場策略以及未來展望,並探討其面臨的挑戰與風險。
#
Tesla
#
Robotaxi
#
FSD
19
留言
付費限定
The Bottom Line
2025/07/09
比亞迪的市值只有Tesla的1/6,委屈嗎? ---- 關於本益比,你還可以這樣用...
本文探討為何「買低賣高」如此困難,並以特斯拉為例,說明如何利用本益比及ETF比較,判斷股票高低點,避免長期投資卻因時機錯誤而虧損。文中強調長期投資重要性,但需搭配適當判斷與調整投資部位,並以巴菲特為例佐證。最後以電動車ETF(DRIV)與特斯拉本益比差異,引導讀者思考特斯拉股價是否處於高估狀態。
含 AI 應用內容
#
投資
#
投資理財
#
資本市場
3
留言
The Bottom Line
2025/06/13
每日一彭博:豐田汽車股東大會預計將被集團收購議題主導
大家好,我是小編六爺✌️,The Bottom Line之前做過的Nissan合併專題系列,而大哥Toyota雖然營運狀況好很多、今年甚至一度突破歷史新高市值美金2,400億,但近期董事會卻傳出風風雨雨。 我們來看看這篇「豐田汽車股東大會預計將被集團收購議題主導」……
#
投資
#
投資理財
#
Toyota
4
留言
付費限定
The Bottom Line
2025/06/08
比亞迪真的會暴雷嗎? — 應收帳款變化所揭露的企業營運狀況
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財報中的應收帳款分析,判斷企業的真實營運狀況,並以臺積電和比亞迪為例,說明應收帳款增幅與營收增幅的比例關係,以及現金週轉天數的變化對企業營運的影響。文章指出,單純依靠數字解讀可能不夠全面,需要結合市場實際情況,才能更準確地評估企業的風險。
#
投資
#
美股
#
資本市場
5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