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間的碳排:交通運輸與電動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在寫完廢棄物食物對氣候變遷的影響後,今天決定來寫寫「交通運輸」在這之中扮演的角色,每篇都要重述一下初衷:這是一個嘗試把日常生活和永續、氣候變遷梳理出比較完整脈絡的系列,我想透過書寫的方式把自己一路以來學到的永續相關知識、思考彙整,產出一個容易讓人理解的論述,要是讀起來還算有趣就更好了。


交通的範圍有一點大,它涵蓋載人的(客運,Passenger Transport)與載貨的(貨運,Freight Transport),這兩大類別下又有不同的運輸方式。例如,載人的交通工具可以是汽車、機車、公車,而貨車、貨船、貨機則負責貨物運輸。不同運具使用的燃料、適用場景各異,因此在碳排放貢獻、淨零轉型路徑與所面臨的挑戰上也有所不同,在對這個sector有個總體的了解後,這篇文章會聚焦於小客車(Passenger Car)以及其減碳選擇 — — 電動車做較為深入的探討,除了因為比較貼近一般消費者的生活外,後面數據也可以看出這個類別的重要性。

「交通運輸」在總體碳排中的佔比

在討論這個部門的碳排佔比時先釐清哪些被計入其中,以全生命週期(LCA)來說,這個部門從車輛製造、燃料開採、運輸、燃燒,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維修皆包含在內,不過我們看到的大多數研究報告(包含以下數據)專注於探討「直接排放」,也就是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燃燒燃料所釋放的溫室氣體。

那麼先從總體看起,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 Institute)的統計,整個交通運輸部門約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0%(約78.4億噸CO2),若依據不同運輸方式做拆分,陸上運輸就佔據了其中的約四分之三,而更大比例是來自於載人的交通工具(45.1%),包含了一般自小客車、摩托車、公車/巴士、計程車等造成的碳排。

也滿值得從世界各洲角度來看:北美長期位居排放龍頭,此部門也是美國的第一大碳排來源(28%),美國交通運輸的碳排甚至領先於他們的電力生產(Electricity Generation)和工業部門(Industy)兩大高碳排部門,國土面積大、很多地區缺乏大眾運輸工具,再加上美國人熱愛開車與飛行都是造成的原因,雖然我有時也滿懷疑他們是不是因為沒有方便的大眾運輸選項,所以也只能喜歡開車;在美國生活搭飛機跨州移動也是家常便飯。

不過北美交通運輸排放的世界佔比近年被亞洲超車(但人均碳排仍遠低於北美),這和中國為首的開發中國家私有車擁有率提高、貨物運輸需求提升有關。

對台灣來說這也是一個排放不小的部門,根據環境部氣候公民對話平台的數據,2022年台灣交通運輸部門佔整體約12.7%的碳排(僅包含國內運輸),高達96%來自於公路運輸(畢竟是小島)。

除了看總量,碳排強度更重要

瞭解了總碳排與各地區差異後,為了進一步探討哪種交通工具在碳排方面更有效率,或是哪種最迫切需要減碳,就必須要引入另一個指標 — — 排放強度(Emission Intensity),它是用來衡量每單位運輸活動所產生的碳排放量的指標,載客運輸以 「每人公里」(gCO₂/passenger-km)為單位,表示每名乘客行駛一公里所產生的碳排量;載貨則以「每噸公里」(gCO₂/ton-km) 來表示,橫量運送每公噸貨物一公里產生的碳排量。

這個指標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能幫助我們更細緻的比較不同運輸方式的碳排,舉例來說,一輛客機的「總碳排量」雖然很高,但如果換算成「每位乘客每公里的排放」,有時候它比開一台油車載一個人還要低。

有了排放強度這個概念後可以來看看不同交通工具的表現如何,這邊先聚焦在載客運輸,根據下圖英國企業、能源暨產業策略部的資料顯示,短程飛機的排放強度最高,每位乘客每公里的碳排為255公克,中型油車(通常指的是5人座的家用轎車)、柴油車分居第二、三位,它們的排放強度甚至略高於中長程客機(Wow!),以美國國內移動來說,選擇搭火車相較於搭飛機可以大大減少碳排放量。

在理解了不同運輸方式的排放強度後,下一個關鍵問題是 — — 我們如何降低它? 影響排放強度的因素主要有兩個:運輸工具的能源效率以及所使用的能源種類,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正是在能源來源方面帶來重要突破,成為目前自小客車領域最關鍵的減碳途徑。

電動車不只有特斯拉那種

講到電動車時我們通常會第一個想到大名鼎鼎的特斯拉(Tesla),但其實電動車的類型依據其動力來源與充電方式區分主要有四種: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油電混合車、氫燃料電池車。

純電動車(BEV,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 動力來源:完全依靠鋰離子電池供電,無內燃機
  • 充電方式:透過外部充電樁或家用充電器充電
  • 行駛時碳排表現:取決於電網能源結構,若電力來源皆為綠電則零碳排
  • 代表車款:Tesla全系列、Nissan Leaf、Volkswagen ID.4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動力來源:具備內燃機(汽油或柴油)+ 電動馬達 + 電池
  • 可純電行駛一段距離(一般 40–80 公里),之後使用燃油驅動或混合驅動
  • 充電方式:可透過外部電源充電,也可依賴內燃機發電
  • 行駛時碳排表現:部分短途行駛可能零碳排(純電模式下)
  • 代表車款:Toyota RAV4 Prime、BMW 330e、Volvo XC60 Recharge

油電混合車(HEV,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動力來源:燃油引擎 + 小型電池 + 電動馬達
  • 充電方式:無外部充電,靠剎車能量回收和引擎發電為電池充電
  • 行駛時碳排表現:不能純電行駛,長期減碳效益有限
  • 代表車款:Toyota Prius、Honda Accord Hybrid、Hyundai Sonata Hybrid

氫燃料電池車(FCEV,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 動力來源:使用氫氣燃料電池發電,驅動電動馬達
  • 充電方式:不需充電,而是透過加氫站加氫燃料(類似加油)
  • 行駛時碳排表現:行駛時零碳排,僅排放水蒸氣
  • 代表車款:Toyota Mirai、Hyundai Nexo、Honda Clarity Fuel Cell

以上可以發現只有BEV、FCEV是純用電動馬達驅動,無尾氣排放,PHEV和HEV則是過渡階段的暫時解方,行駛時仍有碳排,然而FCEV目前還面臨氫氣來源問題(目前大多氫氣來自化石燃料,而非「綠氫」)、成本高昂,以及加氫站稀少等問題,相較之下BEV是現階段較為可行的途徑,所以下面要多講它一點。

所以純電動車真的比油車環保嗎?

單就「碳排」角度來說的話:是。

從產品的生命週期角度來探討(生產到報廢),純電動車的最大碳足跡來自於電池生產,特別是鋰、鈷、鎳、石墨等材料的開採、提煉與加工;此外目前許多電池工廠位於仍以煤電為主的國家,如中國,這也影響了生產階段的碳排放。好在隨著技術進步,這些問題也正在被改善,如有企業致力於提升電池回收技術,以降低對新原料的需求,以及應用再生能源於電池工廠。環境問題以外,電池供應鏈常涉及強迫勞動(forced labor),此類勞權問題也仰賴政府監管與消費者關注。

在行駛階段,前面有提到純電動車排放關鍵取決於充電電力來源,如果來源皆為化石燃料(Drill, baby, drill!)那就相對沒那麼綠(但沒有尾氣排放所以還是比油車好,只是沒有好那麼多),所以隨著各國電網逐漸綠化,BEV 碳排還會進一步降低。

純電動車報廢與回收階段的問題則是有毒物質,而非碳排,廢棄電池可能造成重金屬污染,因此發展更好的回收與二次利用技術相當重要,目前鋰離子電池的回收技術仍在發展中,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動車開始上路,這是一個需要盡快解決的迫切課題,也才能讓純電動車更接近「環保」。


這篇從碳排的切角來講純電動車,所以較沒有著重其他電動車面臨的挑戰(價格較高、充電樁不足、續航里程焦慮等),也就沒有貿然推薦大家去買XD,接下來會有航空業的減碳路徑文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蘿拉の永續雜想筆記
0會員
9內容數
會在這裡放各種永續雜想
2025/08/13
Allbirds推出淨零碳排鞋款Moonshot,採用再生農業材料、公開生產流程,並呼籲業界合作減碳。這篇針對這則新聞探討其淨零碳排宣稱的可信度、市場反應及產業影響。
Thumbnail
2025/08/13
Allbirds推出淨零碳排鞋款Moonshot,採用再生農業材料、公開生產流程,並呼籲業界合作減碳。這篇針對這則新聞探討其淨零碳排宣稱的可信度、市場反應及產業影響。
Thumbnail
2025/08/12
碳討食物生產與氣候變遷的關係,說明食物產業鏈約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6%,其中畜牧業、作物生產和土地利用是主要排放源。文章詳細解釋了反芻動物的甲烷排放、氮肥使用和土地利用變遷如何導致溫室氣體排放增加,並以牛肉為例說明其高碳排原因。文章也提供讀者一些小建議,一起為食物減碳盡一點力。
Thumbnail
2025/08/12
碳討食物生產與氣候變遷的關係,說明食物產業鏈約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6%,其中畜牧業、作物生產和土地利用是主要排放源。文章詳細解釋了反芻動物的甲烷排放、氮肥使用和土地利用變遷如何導致溫室氣體排放增加,並以牛肉為例說明其高碳排原因。文章也提供讀者一些小建議,一起為食物減碳盡一點力。
Thumbnail
2025/08/12
梳理日常生活中的廢棄物與氣候變遷的關聯,說明有機垃圾分解產生的甲烷、無機垃圾如塑膠製品如何影響全球暖化,以及身為一般消費者,我們能怎麼樣做出一些改變。
Thumbnail
2025/08/12
梳理日常生活中的廢棄物與氣候變遷的關聯,說明有機垃圾分解產生的甲烷、無機垃圾如塑膠製品如何影響全球暖化,以及身為一般消費者,我們能怎麼樣做出一些改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電動車:驅動未來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電動車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綠色革命。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電動車正迅速從小眾產品走向主流市場。讓我們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現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前趨勢 電動車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
Thumbnail
電動車:驅動未來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電動車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綠色革命。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電動車正迅速從小眾產品走向主流市場。讓我們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現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前趨勢 電動車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
Thumbnail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推行電動車逐漸成為各國施政的默契。 歐盟曾在2021年提出將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然而歷經新冠疫情與經濟起伏的耗損,近期竟紛紛傳出「延期」與「降低電動車普及目標百分比」。這不禁讓人懷疑:電動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Thumbnail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推行電動車逐漸成為各國施政的默契。 歐盟曾在2021年提出將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然而歷經新冠疫情與經濟起伏的耗損,近期竟紛紛傳出「延期」與「降低電動車普及目標百分比」。這不禁讓人懷疑:電動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Thumbnail
全球各大車廠都在研發 EV 電動車,媒體也時常討論電動車的未來,什麼 EV 電動車、BEV 純電動車、 HEV 油電混合、PHEV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等名詞常常把人搞得一頭霧水,明明都是電動車究竟差別在哪裏? 以下簡單說明解釋這些名詞,讓你能快速了解它們之間的差異。 EV 電動車 EV 電動車
Thumbnail
全球各大車廠都在研發 EV 電動車,媒體也時常討論電動車的未來,什麼 EV 電動車、BEV 純電動車、 HEV 油電混合、PHEV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等名詞常常把人搞得一頭霧水,明明都是電動車究竟差別在哪裏? 以下簡單說明解釋這些名詞,讓你能快速了解它們之間的差異。 EV 電動車 EV 電動車
Thumbnail
在追求永續環境的今日,電動車被視為解決城市污染和減少碳排放的關鍵。然而,電動車普及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顯著的挑戰:如何有效提高電動車的使用便利性和續航里程。來自未來的解決方案——「能線通途」EnerPath,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創新的答案。
Thumbnail
在追求永續環境的今日,電動車被視為解決城市污染和減少碳排放的關鍵。然而,電動車普及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顯著的挑戰:如何有效提高電動車的使用便利性和續航里程。來自未來的解決方案——「能線通途」EnerPath,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創新的答案。
Thumbnail
EPA新規對混合動力逆襲:對EV電動車行業和傳統車企前景的影響
Thumbnail
EPA新規對混合動力逆襲:對EV電動車行業和傳統車企前景的影響
Thumbnail
特別標示年度,係因為隨科技技術的發展,現在的假,在未來可能成真。 發電機的假議題,並非僅針對電動輔助自行車,而是所有的電動載具加裝發電機,其實都很容易不切實際。但不能全盤否定,至少筆者在部分的電動車上有看到正確且巧妙的使用實例;如下圖所示,是利用車子運行時會遇到的額外動能來進行充電,而非直接耦合車
Thumbnail
特別標示年度,係因為隨科技技術的發展,現在的假,在未來可能成真。 發電機的假議題,並非僅針對電動輔助自行車,而是所有的電動載具加裝發電機,其實都很容易不切實際。但不能全盤否定,至少筆者在部分的電動車上有看到正確且巧妙的使用實例;如下圖所示,是利用車子運行時會遇到的額外動能來進行充電,而非直接耦合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