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元大美債20(00679B)與TLT(美國掛牌)為例,兩者追蹤的指數標的基本相似,皆以美國20年以上長天期公債為核心資產,因此其淨值表現高度相關。
然而,對台灣投資人而言,兩者在實際投資結果上可能出現明顯差異,關鍵就在於「匯率影響的時點」:
投資TLT(美元計價)時,投資人通常會使用新台幣兌換美元進行購買,最終贖回時再換回新台幣。這意味著匯率波動會在買入與賣出兩個時間點上直接影響實際報酬率。
而元大美債20(台幣計價)雖然在商品層級上已內含美元資產的價格變化,但ETF每日淨值的計算已包含當日匯率轉換結果,因此投資人雖然用台幣買賣,但匯率風險實際上每日反映在淨值波動中。
舉例來說,假設美債價格上漲10%,但同期美元對台幣貶值5%:
投資TLT者若在此時兌換回新台幣,實際報酬將僅約5%(10%資本利得 - 5%匯損);
而持有元大美債20的投資人,該匯損已逐日計入ETF淨值,因此報酬率早已反映該影響,不會在賣出時「再次面臨突如其來的匯損」。
換句話說:
➡️ 台灣掛牌ETF的匯率風險是日常內隱處理的;
➡️ 美國原生ETF的匯損/匯益,則集中體現在投資人實際換匯的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