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療護

含有「安寧療護」共 3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疼痛控制的關鍵是定時按時服用止痛藥,避免等到疼痛加劇才吃,因為疼痛會形成記憶,增加未來大痛的風險。忍耐疼痛是沒有意義的,適當使用止痛藥能改善生活品質。如果藥效不足,建議諮詢醫師尋找疼痛成因,調整治療方向,達到更好的疼痛控制效果。
當我們的家人或朋友進入安寧緩和療護時,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讓他們的生活少一些痛苦,多一些舒適。對於許多患者來說,疼痛是最大的困擾,但其實,有許多方法可以幫助有效減輕疼痛,讓患者過得更有尊嚴、更舒適。
面對安寧患者,家屬經歷哀傷、自責、沮喪等情緒是正常的,無需強迫自己勇敢面對。接受這些感受,用適合自己的方式慢慢消化,讓自己有喘息的空間。對自己溫柔一點,你會找到力量走過這段旅程。
安寧患者的情緒輔導不需要複雜技巧,重點是用心陪伴。別急著安慰或解決問題,而是接受他們的情緒,與他們站在同一邊,傾聽他們的感受。陪伴不一定要多話,靜靜握著手或守在身旁,都是支持。對他們提出的困惑,不需給答案,只要真誠地承認他們的感受,讓他們知道:你在,這就足夠了。
安寧患者的情緒輔導,重點在於接納他們的情緒而非試圖消除,避免用「加油」等話語施加壓力,而是用「辛苦了」「你做得很好」等語言表達認同。傾聽與陪伴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接受患者的悲傷、恐懼等正常情緒,讓他們感受到支持與關懷。用愛與理解陪伴患者,是安寧療護中最珍貴的療癒方式。
前言 家父和家母病重期間,我還在職—在花蓮—,事實上無暇顧及如何處理的細節,父親從發現胃癌末期到過世僅九個月,雇了一個外籍看護照顧母親。白天順便看護父親(父親一直到過世前都行動自如,頭腦清晰,只是吃完東西必定嘔吐,吐出一堆青綠的黏稠物,必須準備臉盆讓他吐。)我們三兄弟晚上輪班回家照顧他。母親則是膝
安寧緩和療護中,家屬需面對許多困難抉擇,如是否進行某些治療。每個決定需根據患者的「目標」與「目的」來衡量,既避免增加不必要的負擔,也確保不錯失重要機會。例如,延長患者時間以便見親友可能有意義,但僅延長痛苦則需考量。理解患者的願望,能幫助家屬更理性地陪伴他們走完最後一程。
大醫院裡的家醫科在做什麼? 安寧照護就是把病人放著,不治療了? 帶你看看我在家醫科實習的所見所聞!
Thumbnail
《幸運之人》(A Fortunate Man)是約翰伯格與尚摩爾合力打造的紀實作品,展現英國鄉村醫師薩梭的生活及工作。他們深入探討醫療的意義,不僅僅是「治癒」,而是「療癒」,強調全面性的關懷與理解,拒絕將患者簡化為病症。這本書在探討醫療、社會與情感的過程中,仍對今日的醫療體系產生深遠的啟示與反思。
Thumbnail
就像安寧照護,是一種療癒的過程,病患從中可以拿回一些身體控制權。醫生是神聖的職業,但不得承認,有時候,是現實環境把醫生培養成商人,販售醫學知識、技術。通常人們會說「我遇到一位有緣的醫生」,而不是「我遇上一位厲害的醫師」。
安寧療護專注於減輕患者的痛苦,提升生活質量,而非延長生命。本文介紹了安寧療護與一般醫療的不同,並深入解釋了「五全精神」,即全人、全家、全程、全隊和全社會的支持系統,幫助患者在生命最後階段保持尊嚴和舒適。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