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台北我街道

含有「我台北我街道」共 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在每一年的開始先回顧前一年的歷程,協助自己擬定計畫、設定未來的目標。
Thumbnail
Beta-avatar-img
2023/01/27
這文章證明了,自由的背後,要有多少自律。 所謂的自由工作者,實際上的工作時間,可能比上班族高上一截,只是,大家常常只看到自由,沒看到別人熬夜
陶曉嫚-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1/27
上班的時間要按照組織的意志走,麻煩的利害關係也會磨耗人的意志,所以就會嚮往另一種生活吧?
選集,是少數編者比作者更重要的書籍。新聞上的讀者投書,也比社論更能展現媒體立場。由編輯決定出版品上刊出什麼東西、不刊出什麼東西,純用編輯品味一決勝負。
Thumbnail
不時想著「應該要寫更多與台北有關的故事」,能在主編李金蓮的邀請下,參與《我台北,我街道2》的寫作計畫,真是萬分感謝。
Thumbnail
東京裏物語-avatar-img
2022/09/16
末代聯考生+杭州仁愛路口附近的土生土長台北人幫推一下。不過出國以後每次回家都覺得那一帶變很多,高樓越蓋越多,生活機能越來越爛,永康街隨著冰館開了以後觀光化,小時候熟悉的街景都不見了。
陶曉嫚-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9/16
說來我們年紀差不多,對於學生時代台北市發生的大事有應該很有共同記憶。 有時也覺得台北市的一些地方很需要改變,市容、公共空間、交通規劃的確比小時候進步得多了,而每次回去也感到如果要再重新回到這裡生活,也越來越不容易了。
《我台北,我街道》裡收錄了二十位作家的創作。一篇一篇的小說、散文、新詩,寫的不只是台北,不只是街道,還有一種對於過往生活的懷念。 你心目中的台北,又是什麼樣子呢?
Thumbnail
從香港挪移至台北,不管是哪一處,都不是我真正的家。我大膽質疑,既然書寫主體對我而言,多半仍是陌生,作為一名讀者,我何能去認同、去想像,那是我置身過的街景,是我可以激起認同的稍縱而逝記憶?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