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觀基因遺傳

含有「表觀基因遺傳」共 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中國大饑荒死亡人數估計有三千多萬人到四千五百萬人。短短幾年內餓死那麼多人,還有更多人陷入嚴重的營養不良但幸運地活下來。這場人類史上罕有的千萬數量級的災難,會在今日逐漸富裕的中國人身上,留下什麼印記嗎?研究「表觀基因遺傳」的學者,自然不會任由這些基因消逝。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張昊果
他的一生做的唯一正確的事就是,死! 願他腐爛的靈魂在地獄的糞坑裡浸泡兆年
付費限定
Bygren研究發現,經歷荒年、有點挨餓的上卡利克斯小孩,下一代、下下代其實活得比較健康。這跟荷蘭大饑荒是不一樣的結果,荷蘭大饑荒是糧食緊縮到餓死大約兩萬人的程度,十九世紀的上卡利克斯沒有經歷戰爭,社會秩序還在,也可透過儲存、交易保有基本的熱量。兒童時期的過度飲食,會比挨餓帶來更嚴重的後遺症。
Thumbnail
我的「胖」來自三十年前餓肚子的媽媽?談二戰荷蘭大饑荒對胎兒的影響 荷蘭史上最悲慘的大飢荒 1944年6月,盟軍在法國大西洋岸的諾曼第登陸,開闢新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捩點。9月,盟軍又在荷蘭開闢另一戰場,企圖加速攻入德國的進程。荷蘭鐵路工人發動罷工響應。可是盟軍傷亡慘重、敗退。 荷蘭平民遭到德軍報復——禁止食品運輸,造成荷蘭現代史上最悲慘的大饑荒,直到第二年5月盟軍解放荷蘭為止。大饑荒期間實施嚴格的食物配給,每人每日攝取的熱量平均只有667千卡,結果有兩萬人餓死。 這場超過半年的饑荒是人為的悲劇,對科學家,也是一個不可能的實驗。因為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在饑荒期間受孕成胎然後出生的人,到了中年,血液中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膽固醇較高;肥胖、糖尿病、精神分裂的比率也較高。68歲之後,死亡率比同胞手足高10%。 媽媽生存壓力大,影響胎兒成年後健康 早在1970年代,學者便注意到胚胎在發育初期遭遇的壓力,與成年後的健康狀況有關。動物實驗顯示,胚胎在發育初期若遭遇壓力,DNA的甲基化模式會改變,許多基因因而關閉。原來DNA上的核苷酸若甲基化,基因便可能不再表現;甲基化是調控基因的一種方式。研究人員懷疑,發育初期遭遇的壓力會改變DNA的甲基化模式。可是我們無法以人類做同樣的實驗。 於是學者找了422名荷蘭大饑荒期間受孕的人,並以他們的兄弟姊妹做對照組(463人)。首先,研究人員比較兩組的DNA甲基化模式,發現有些異常模式與肥胖有關,有些異常模式與能量代謝、脂肪代謝有關。彷彿飢餓母親的身體促使胎兒調降細胞的耗能模式。 總之,異常的DNA甲基化模式可能改變細胞運用基因的方式。更重要的是,那是持續終生的影響。 參考資料 Zimmer, C. (2018) The famine ended 70 years ago, but Dutch genes still bear scars. The New York Times, Jan. 31, 2018, https://nyti.ms/2FzuB0n.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7da63980-5009-4a7f-bdb7-69f064281b56
付費限定
到了二十一世紀,荷蘭大饑荒以另一種面貌繼續被書寫。人類科技發展到開始研究「表觀基因遺傳」(epigenetics),簡單說就是,生物的「表現型」(phenotype)並不是單純由DNS的排序來決定,還有其他原因來決定基因的開/關。這開關絕大多數是透過基因的「甲基化」(methylation)來作用。
Thumbnail
二戰末期為了「溫暖」荷蘭「飢餓的冬天」而開展的食物「大轟炸」 從1940年到1945年期間,英、美兩國一共向德國及其占領區投下了超過60萬枚,共計200萬噸的各類炸彈,幾乎將德國的所有重要設施炸了一遍。但在1945年4月29日至5月8日這段時間裡,盟軍的轟炸機開始改變策略,向當時被德國占領的荷蘭地區投送了大量的食物,包括土豆、肉類、麵粉、胡蘿蔔、蛋粉和香菸。共計超過6000噸的各類物資,而且德國國防軍承諾在投放期間不會攻擊這些轟炸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是英、美和德國「媾和」?還是盟軍大發善心,看德國占領區的人們太可憐了? 荷蘭「大饑荒」 但實際上和我們想像的不太一樣,這些食物的緊急空投是為了救助當時正處在「大饑荒」中的荷蘭人。1944年9月德國人頒布禁令,切斷了荷蘭境內的一切食品供應,在食物發放上採取限購政策,規定荷蘭國內的居民每人每周只可以領取200克的麵包。這個數量相當於4兩食物,哥們一頓飯都不止四兩,但這卻是當時荷蘭人一周的口糧。 等候領取食物的人們 不僅如此,除了食物限量供應,連最基本的燃料供應也被德國人切斷了。當這個禁令持續到11月份時,寒冷的冬天悄然而至,沒有食物和燃料的荷蘭人此時正處在一個不亞於被圍困的史達林格勒最艱苦的那個階段,食物千金難換,在黑市上小麥的價格更是高達每公斤52英鎊。饑荒、寒冷、絕望、死亡在1944年的冬天籠罩著這個曾經的「風車之國」。據統計在1945年1、2月份期間,僅荷蘭鹿特丹一處,因飢餓和寒冷每天就有超過1000人死亡。 餓的已無法站起來的荷蘭民眾 雖然饑荒在持續,但是德國人在此後對待荷蘭人的高壓政策卻從未「鬆懈」過。1945年初,隨著盟軍步步緊逼,德國人敗像已顯,為了鎮壓統治區內的各種反抗活動,德國人開始對荷蘭人大肆殺戮。饑荒已讓世人絕望,不過更加絕望的是德國人在饑寒交迫的蔽履殘軀之上的瘋狂蹂躪。 食物「大轟炸」 為了解救當時的饑寒交迫的荷蘭人,加上流亡海外的荷蘭政府的多次請求。盟軍指揮部決定使用轟炸機向德國占領的荷蘭空投食物,以幫助其渡過這段最為艱難的時刻。這次行動也被稱為「曼納行動」,目的就是為了緩解荷蘭地區嚴重的饑荒。 蘭開斯特轟炸機 該任務最初是由英國的蘭開斯特轟炸機執行,計劃從300米的高度進行物資投放。不過由於在這樣的高度之下投放的物資在落地後幾乎無法成型,土豆泥真的變成了泥,罐頭則完全「炸」開,麵粉像「炸彈」一樣爆炸,所以最後機組成員將飛機高度下降至150米左右時才得以完成此類投放任務。如此高度對於蘭開斯特這樣的重型轟炸機來說難度非常大,如果不是德國方面承諾不攻擊此類飛機的話,估計將會有大量轟炸機被擊落。所幸此時德國僅剩部分頑抗分子,大部分人還是「明白」事的,為了戰後的自身安全,給盟軍留點「面子」還是可以做到的。 這次行動一共出動轟炸機3156架,飛行5566架次,共投放了6684噸的各類食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地的饑荒,不過對於600萬的饑荒民眾來說杯水車薪,每天仍有大批的災民在飢餓中死去。 裝載食物,準備空投到荷蘭饑荒地區 正如執行此次任務的加拿大飛行員肯尼斯·戴維回憶說:「食物被投到在鹿特丹的空地上後儘管有大批的警察在維護秩序,但飢餓的災民如同潮水一般不顧一切的湧向食物,互相爭搶,甚至是火拼」,這也是當時處於饑荒中的荷蘭人的真實寫照。 饑荒的起因 這次「大饑荒」的起因其實多多少少和盟軍的攻擊行動有一定的關聯。1944年9月盟軍開展了一次史上最大規模的空降行動,被稱作為「市場花園行動」。目的是要以奇襲的方式迅速奪取荷蘭境內被德軍占領的主要橋樑,以使盟軍能夠跨過萊恩河直插德國境內。但在付出了1.7萬人的慘重代價之後,並未攻下其中最為關鍵的那一座阿納姆大橋,最終這次行動失敗。而在這次行動當中荷蘭平民對於盟軍給予了相當大的幫助,擔任嚮導、提供物資、救治傷員等等,這樣的做法在行動之後讓德國人惱羞成怒。 市場花園行動最終在盟軍付出慘重代價之後草草收場 雖然在此之前荷蘭處於德國的占領和統治之下,但是德國對待這個國家的政策並不像其他被占領國那樣不堪。因為德國人非常清楚荷蘭對於德國的重要性,一旦荷蘭失守,那麼德國的門戶大開,對於防守本土非常不利。因此對待戰略位置如此「關鍵」的國家,德國在1944年以前一直採用一種比較溫和的手段來安撫和統治著荷蘭。隨著戰事不斷擴大,大部分荷蘭人被德國人驅使著奔赴前線和後方,為其發動的戰爭提供各種資源。男人去前線服役參軍,女人留在工廠日夜不停的生產各種軍備物資。甚至當德國人占領大部分蘇聯後,還特意選調了一批精幹的荷蘭人送到了烏克蘭草原去開墾土地。 德國人自認為這樣的做法很仁慈,但荷蘭人卻不這樣認為。在被占領期間,各地罷工和反抗活動此起彼伏,雖然都被德國鎮壓下去,但仇恨的種子在壓迫的歲月中迅速生根發芽。藉由市場花園行動,滿以為盟國將徹底解放荷蘭,全體國民同仇敵愾,豈料事與願違,英美聯軍撤走之後。德國開始將這種憤怒釋放到普通平民身上,他們認為是荷蘭人將盟軍引進來的。加之在海外的荷蘭流亡政府發動了數次大罷工,給德國在物資供應上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因此在1944年9月,德國人展開了瘋狂的報復行動,有計劃的將其財產洗劫、切斷一切物資供應,目的就是讓荷蘭人知道背叛的代價。 饑荒之下的荷蘭餓殍遍地 到了1945年初,有近600萬人因德國的封鎖和壓迫處於飢餓的狀態之下,每天都有大量的難民因為沒有食物死去,而這段時期也被荷蘭人稱為「飢餓的冬天」。在這期間總共有將近2萬人死去,剩下的人也大多因營養極度匱乏而無法從事任何工作。直到4月初,盟軍從德國進入荷蘭,這種情況才有所緩解,而為了營救更多饑寒交迫的人們,盟軍與未投降的德軍協議允許盟軍轟炸機對占領區的平民投送補給,這也就出現了上述那個場景。大批蘭凱斯特轟炸機運載著無數的土豆、奶酪、肉類等物資向荷蘭展開「食物轟炸」。https://kknews.cc/zh-tw/history/zrmpgx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