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庭-avatar-img

謝爾庭

2 位追蹤者
自由接案編輯與內容企劃,見域CitiLens共同創辦人。曾任方格子平台內容經理,《貢丸湯》雜誌主編。喜歡不斷發現看待世界的新觀點,做不一樣的事情。工作邀約請洽:[email protected]
avatar-img
1會員
1內容數
test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在數位媒介當道,人手一機的時代,以「雜誌」重新編輯地方,甚至能在各地遍地開花,不僅象徵著臺灣社會力的蓬勃,更成為難得的出版風景。臺灣當代的地方誌有什麼獨特的特徵?地方刊物如何連番演進至此?
Thumbnail
根據統計,台灣單單在台北市就有數百家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雖然「共同工作空間」時常跟新創圈連結在一起,事實上並不必然一定跟創業有關。共同工作空間的原始定義,是提供辦公空間讓不同的個別工作者(或團隊)共同工作,並於過程中交流或創發新的合作可能。
Thumbnail
avatar-avatar
現在佛
根據統計,台灣單單在台北市就有數百家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 共同工作空間在台灣:從交流到創業的百花齊放 台灣的共同工作空間,大約在2010年代初期出現。 例如2011年成立的政治大學「創意創新創業交易所(創立方)」,是台灣第一間符合共同工作空間定義的空間。 台灣第一個商業共同工作空間CLBC,也備有展演空間,更時常舉行大型的創業聚會和活動。CLBC至今仍是台灣頗具規模的商業共同工作空間,有多個據點。 因而,走訪CLBC的據點,可以看到半開放式的共同工作空間區域、更為寬敞的活動空間,或隔間的辦公空間。 總結來說,「社群互動」跟「資訊交流」是共同工作空間最核心的創新價值。
萬事起頭難,0到1的距離,往往比想像中更遙遠。該怎麼辦呢?在新創圈中,創業加速器(Accelerator)及孵化器(Incubator)分別透過不同方式,協助各領域的創業者找到需要的資源,跨過創業的死亡之谷。他們之間有什麼分別,各自具有什麼樣的歷史呢?身為創業者,又該怎麼選擇呢?
Thumbnail
avatar-avatar
現在佛
幫助點子快速實現:創業加速器與孵化器 孵化器與育成中心的概念最初是相近的。 世界上第一個育成中心貝特維亞工業中心設立於1959年,提供了承租企業融資諮詢服務。 創業加速器(Accelerator) 甚至,有的加速器本身就是由創投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