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共同工作空間
共同工作空間
含有「共同工作空間」標籤的內容
全部共 0 篇文章
排序:發佈日期新到舊
一個人在家工作太孤單了嗎?5個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的優點
什麼是共同工作空間? 共同工作空間最早起源於美國舊金山,指的是『多人共同使用一個開放式的工作空間』,提供了遠距工作者除了家、咖啡廳、圖書館以外的另一個辦公地點的選擇,目前在歐美地區已相當盛行! ✏️ 延伸閱讀:遠距工作成為趨勢的5個原因,成長幅度達173%
Annie安妮・遠距工作|簡單生活
發佈於
誰還沒進入遠距工作圈?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1-04-13
1
設計、空間、共享,人脈與交流打開商業脈絡 / 共同工作空間 / 設計共享中心
你是一位接案維生的自由工作者嗎?不知道有沒有一種狀況發生在你身上,背著筆電在炎熱的夏天騎著車,想到一間環境佳、網路快、飲品好喝咖啡廳,但卻一直遇到客滿要另尋佳境,或是好不容易找到位子了卻遇到網路太慢的店家,又或是環境太吵雜讓人無法專心的問題,這時候就會好希望有一個適合放鬆工作的空間。
不停 Bu Tin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0-08-11
1
是工作空間還是辦公室?共同工作空間在台灣
根據統計,台灣單單在台北市就有數百家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雖然「共同工作空間」時常跟新創圈連結在一起,事實上並不必然一定跟創業有關。共同工作空間的原始定義,是提供辦公空間讓不同的個別工作者(或團隊)共同工作,並於過程中交流或創發新的合作可能。
謝爾庭
發佈於
CLBC:攜手創業的好夥伴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0-02-17
2
數位遊牧民族的誕生:科技、商業與旅行
近年來,拜行動網路與視訊會議軟體像是 Google Hangout 這類服務的成本下降之賜,以及在國際大城市的交通壅塞、房價與生活品質問題日益嚴重的推波助瀾之下,遠端工作漸漸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生活風格。在這些選擇遠端工作的族群當中,又可分為在家工作者與數位遊牧工作者兩大類型。
Ofa Hsueh
發佈於
CLBC:攜手創業的好夥伴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2019-12-17
24
【2019金門大學地下室改善競圖得名】
第一名:廊之繪(手繪),陳奕安、林鋐彰、方政揚、褚瑞博 第二名:以展櫃提高空間自由度的計畫(電繪),陳鈺旻、周晨玥、林桓摯、連愷 第三名(兩組): 作品名稱:建築客棧(手繪),林沛榆、沈怡秀、黃冠塍 作品名稱:地下室走廊改善-多功能牆櫃(手繪),顏煜穎、林均庭、陳怡伶、賴依婷
金大建築
發佈於
Q&A金大建築系刊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9-09-16
9
從 CLBC 經驗談共享經濟未來發展 (簡報檔)
“「共享經濟」為閒置資源的再分配,讓有需要的人得以較便宜的代價借用資源,持有資源者也能或多或少獲得回饋。在網路社群與行動裝置的助力下,加速共享經濟的發展,比如私人汽車透過平台實現共乘作用、人們的空房也能租。共同工作空間如何搭上共享經濟的紅利?請聽台灣老牌共同工作空間 CLBC 創辦人林育正的分享。
Tyler Lin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9-04-21
1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 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
先不用,謝謝
前往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