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毛小泡麵-avatar-img

捲毛小泡麵

0 位追蹤者
大家好,我是捲毛小泡麵,正待在聽說是心理諮商人數比例最高的國文系,擔任寢室裡最感性愛哭的麻瓜,是軟爛的大一笨笨。不要用國文系的標準審視我,這裡是沒有精修過的文章(◐‿◑)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這本書圍繞著仁惠和英惠兩姊妹和其家庭為故事主軸,講述兩個女人的受傷,雖然是很多書都會出現的題材,但是作者寫的這本書透露很多背後我們可以去思考和挖掘的延伸,而素食者的意義也可以劫毒成很多面向。以下,我會用我的角度、女性的視角去寫心得。(可能很主觀,其他人不見得認同)
以往我看的書大多是偏感性抒情的,所以這本偏理性哲學書是我的入門。這本書由於是成為大人的「第一堂」哲學課,所以內容比較廣泛不聚焦,以下,我會提出幾個我比較有感的方向進行想發闡述,並穿插一些我對於書中重點的不專業統整。(這是可能會寫得不好的預防針) 「人們總傾向輕鬆的生活方式,所以人們是否可選擇不培養
這整篇小說都透著一股偶是平淡偶有撕裂性的哀傷,並不是一篇快樂的、能得到情緒滿足的故事。所以,以下我的心得也會以「痛苦」作為主軸來講講我的不專業心得。 「男生有疤就是有故事,女生有疤就是可憐。」用這句話展開演藝圈男女的處境差異,我覺得是最無痛的切入點,雖然是武斷的二分法,但以黃澄女性的視角來看,不管
這個觀劇心得是從一個剛失戀正在傷春悲秋的黑暗少女角度來寫的,也只會列出我自己較有感的部分。在看第一集的時候,是剛失戀最痛苦的時候,以為這是一部治癒系戲劇,沒想到越看越emo......,全程皺著眉頭、流著眼淚看完,總感覺越看心裡的黑色混沌越多,但隨著時間推進(加上我看劇看很慢),我好像也慢慢釋懷了,
這是一部關於「創作歷程」的電影,當時被推薦來看這部電影就是因為我有文學創作的歷程,或許能從中被感動、找到共鳴。殊不知,我只有前半段眼眶濕潤以外,越看越覺得雲裡霧裡的,可能是某些地方節奏太快?總之我又去二刷了,這一次我有撥開迷霧,看得比較懂了,也帶入自己的一些經驗,產出了個人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