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237-avatar-img

R-237

15 位追蹤者

R-237

15 位追蹤者
剛入門的極簡主義者|有點關心環境議題
avatar-img
R-237的沙龍
15會員
0內容數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前篇講了議題跟program,這篇就要來講一下它們跟我基地的關係! 然後也會帶點定性定量,因為還在前期估算的部分,所以可能跟之後實際操作會有些出入。
Thumbnail
Akuang楊-avatar-img
2019/12/30
標題達人4你!
R-237-avatar-img
發文者
2019/12/31
最會亂取標題就4窩
距離上篇週記大概過了三個月了,嗯嗯。會拖這麼久才寫下一篇,一方面是沒有寫稿的壓力,另一方面就是我也還搞不清楚我到底在幹嘛啦,尬。
Thumbnail
Akuang楊-avatar-img
2019/12/21
所以感覺設計的核心是極簡主義, 或是說,讓人意識到自己「其實可以有所意識的生活」這件事 想討論的範圍會是食衣住行育樂這六個面向 因為上面設定的這個範圍, 目前具體的program是住宅跟超市(或者說交易生活用品的場域) (如果有誤會請大大糾正我) 我會比較好奇的是,一定要一次討論六個嗎? 回到我打的第二行,那感覺是你的主軸, 要討論這個主軸,一次討論六個真的是最好的策略ㄇ? 甚至是,如果一次要討論六個,那住宅跟商業一定非是在同一棟嗎? (之前好像聊過,但我忘記你回答我什麼ㄌ,sorry) p.s.碰碰小公舉豪可愛,請收下奴婢的小心心 <3
R-237-avatar-img
發文者
2019/12/23
因為極簡主義主要的概念是專注於生活要務這件事,我開始思考什麼是生活中的要務? 剛好在誤打誤撞(?)中想起"食衣住行育樂"這串slogan,便以此作為出發點。 因為基地關係(偏純住宅地區),以基地周遭較缺乏的機能為著手點,故此選擇著重於商。而"食衣住行育樂"在我的認知裡算是一種生活圈的展現,類似小型社會那樣,我希望我的設計在這塊地上有整合社區凝聚力的功用。 那怎麼樣的行為模式會有凝聚力的出現呢? 不免俗的就是交流、互動那些。 要達到小型社會那樣的互動模式(長期與同對象的互動),就必須有"人" "長時間"的滯留才能有效達成,所以才決定加入"住宅"這program一起探討。再加上基地剛好處於居住型態差異(個人住宅與公寓大樓)的交界處,也想思考未來的居住型態會不會有另一種可能。 主要討論應該是以食住為主,其他機能則以基地周遭補足,這也跟我ㄉ選址有一點點點的關聯性。(希望老師ㄅ要覺得我太牽強,不然我就只先去哭一輪再繼續做ㄌ(還是得做QQ) 住商一定要在同一棟嗎? 這個我的配置策略有關,請待下回分解。(O) 所以我的畢設會變成(我認為的)有意識選擇後的結果ㄅ,偶、偶ㄅ知道辣(;´༎ຶД༎ຶ`)(;´༎ຶД༎ຶ`)(逃 p.s. 希望碰幫我增加觀看率?(賣小孩的部分?)
你可以什麼活動、組織都不參加就畢業。(當然畢設還是要做,哀傷。) 也可以在參加之後,跟戰友邊造口業邊做事,然後畢業後相聚再一起憶當年。 可以問問自己,在這五年的最後,想要留給自己什麼。
Thumbnail
Akuang楊-avatar-img
2019/11/20
酒友+戰友路過www 我從頭笑到尾耶你好有才華<3
R-237-avatar-img
發文者
2019/11/21
多謝大大指引明路(愛心)(梗圖的part) 偶現在走幽默路線啦哈哈哈
極簡主義的核心概念為剔除生活中的多餘事物,專注於生活要務;而民生主義中也有提及食衣住行育樂為人民的六大基本需求,這兩大概念在本質上是十分相似的,只是極簡主義更加彈性、個人化。我開始思考是否有個地方濃縮這六大項需求?依照我過往的生活經驗,連棟街屋或許是個不錯的操作方向。
Thumbnail
黃金六一-avatar-img
2019/09/07
直接設計一個連棟街屋的街廓不是挑戰多一些嗎?一次就要重拳啊,拿針戳什麼戳?
R-237-avatar-img
發文者
2019/09/08
這樣不會太激烈嗎(;´༎ຶД༎ຶ`) 請容我思考一番(;´༎ຶД༎ຶ`)(;´༎ຶД༎ຶ`)
極簡主義怎麼做為一個議題?它要用來談論什麼?一種操作手法?目的是什麼?跟機能取向有什麼差別嗎?烏托邦主義?跟環境議題怎麼搭上線?共享經濟? 上述多個問號不停地在我腦中打轉,我試著回答,反覆推敲字句,希望從突發奇想中找到能讓自己滿意的答案。
Thumbnail
黃金六一-avatar-img
2019/08/13
有時候,進度可以一併進行,不必然只能A到B才能到C或D。很多時候可以先放下A直接處理B跟C,這樣的話A跟D有時會有比較清楚的樣貌。也就是說,當你對哪個問題有疑問時,直接去翻各校作品集(真的很重要啊,系學會一定要努力建立自己的資料庫)看有誰想過這個問題,這樣也可以藉著觀摩他人的作品幫你直接建立空間需求以及釐清設計議題這兩項工作。 好,怎麼知道哪個是A哪個是D? 要學會隨時畫關係圖,樹狀圖是一個,網狀圖也是一種,腦袋要隨時建立立體的思考樓層,而不要像螞蟻一樣(腦袋)只能不斷地從A到D。
R-237-avatar-img
發文者
2019/08/13
多謝大人提點(合掌)
2019年初,我帶著一個隨身後背包跟一個行李袋開始了我的探索之旅(?)。
Thumbnail
Wei-avatar-img
2019/07/29
一想到極簡就讓我想到密斯,不過你想談的應該是不一樣的東西,可以先問自己你做這個議題的目標是什麼?是推廣極簡生活?倡導環保觀念;抑或是重新詮釋現代建築?(我覺得這個非常困難);又或是思考所謂的環保是甚麼?建築本身便是一種不環保,不論做甚麼動作都是在人工改變環境,若環保指的是最大化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那麼也許妹島的去物質化也可以稱得上是一種環保
R-237-avatar-img
發文者
2019/08/06
如果用最簡單的一句話回答,那我會說我的目標是讓人重拾對事物的熱情(有烏托邦情懷的我哈哈)。人們藉由外物來讓自己感到快樂這件事很正常,但透過不斷消費來重複體驗那短暫的快感,將購買的物品堆置在陰暗處(展示?),然後為期望未來某天會用上的物品繳納房租,甚至耗費更多心力去維持它的完整度,不是件很弔詭的事嗎? (就先不提碳足跡增量的環境層面) 至於環保對於我而言是什麼,我認為是身為人盡可能為環境多付出一些心力,不論是以建築人的角度提出對環境更友善的方案,還是人們對減塑所付諸的行動,這都是環保的一部份,畢竟身而為人的我們就是不斷消費現有資源的不環保存在了(消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