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極簡主義主要的概念是專注於生活要務這件事,我開始思考什麼是生活中的要務?
剛好在誤打誤撞(?)中想起"食衣住行育樂"這串slogan,便以此作為出發點。
因為基地關係(偏純住宅地區),以基地周遭較缺乏的機能為著手點,故此選擇著重於商。而"食衣住行育樂"在我的認知裡算是一種生活圈的展現,類似小型社會那樣,我希望我的設計在這塊地上有整合社區凝聚力的功用。
那怎麼樣的行為模式會有凝聚力的出現呢? 不免俗的就是交流、互動那些。
要達到小型社會那樣的互動模式(長期與同對象的互動),就必須有"人" "長時間"的滯留才能有效達成,所以才決定加入"住宅"這program一起探討。再加上基地剛好處於居住型態差異(個人住宅與公寓大樓)的交界處,也想思考未來的居住型態會不會有另一種可能。
主要討論應該是以食住為主,其他機能則以基地周遭補足,這也跟我ㄉ選址有一點點點的關聯性。(希望老師ㄅ要覺得我太牽強,不然我就只先去哭一輪再繼續做ㄌ(還是得做QQ)
住商一定要在同一棟嗎? 這個我的配置策略有關,請待下回分解。(O)
所以我的畢設會變成(我認為的)有意識選擇後的結果ㄅ,偶、偶ㄅ知道辣(;´༎ຶД༎ຶ`)(;´༎ຶД༎ຶ`)(逃
p.s. 希望碰幫我增加觀看率?(賣小孩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