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商混合

含有「住商混合」共 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三十年老社區大樓住戶,因周遭新建大樓環伺,視野受阻,居住品質下降,抒發居住環境改變的感受與無奈。
Thumbnail
時光-avatar-img
2025/04/06
每個建案的建築師各自獨立,建築師只能為委託的建商考量最大利益,就變成這樣了。建築向上發展、建築師功力都有關的。棟距的確是很重要,寸土寸金的情況下,跟鄰人靠太近常會發生了。我們自我安慰說還好看不到鄰人吃什麼菜,這樣是不是很阿Q。^^
ESME的故事人生-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07
時光 我是靠自我安慰、阿Q精神過日子的😛
此文介紹位在馬來西亞邊境,接近新加坡關口的大型建築項目。這是一個豪華的綜合項目,且位在絕佳的地理位置。
Thumbnail
求學是為了獲得知識和文憑,但是最終目地還是踏入社會,追求一份薪水之外,就是個人成就感。 產業、公司文化不同,面試官會出什麼題目,有時真是五花八門,要如何接招,就要看您的臨場反應了。 面試經驗雖稱不上豐富,就特別的狀況,提出來和網友們分享: 有一次應徵一份工作,千里迢迢到了信義路四段某家公司面試
Thumbnail
模範街由傅錫琪與翁同文倡議,向東南亞金僑集資,並依王廷元的設計於1928年興建。街道全長750m,直街與橫街共有40間街屋。原設計以煙炙紅磚疊砌為街面構造,並帶151cm深的騎樓,面寬為420到470cm不等,進深約為15m;屋身是磚石疊砌,或擱檁或穿斗以支撐紅瓦屋面。
Thumbnail
10月14日凌晨高雄鹽埕區的城中城大樓發生大火,是歷年來直轄市傷亡人數最多的火警。 一個未熄滅的檀香,不僅揭示了社會底層的生活困境,也指出了都市發展的盲點。本集節目邀請到國立中山大學USR「城市是一座共事館」的計畫主持人李怡志,來和我們討論城中城大火案究竟燒出哪些問題?
Thumbnail
前篇講了議題跟program,這篇就要來講一下它們跟我基地的關係! 然後也會帶點定性定量,因為還在前期估算的部分,所以可能跟之後實際操作會有些出入。
Thumbnail
Akuang楊-avatar-img
2019/12/30
標題達人4你!
R-237-avatar-img
發文者
2019/12/31
最會亂取標題就4窩
距離上篇週記大概過了三個月了,嗯嗯。會拖這麼久才寫下一篇,一方面是沒有寫稿的壓力,另一方面就是我也還搞不清楚我到底在幹嘛啦,尬。
Thumbnail
Akuang楊-avatar-img
2019/12/21
所以感覺設計的核心是極簡主義, 或是說,讓人意識到自己「其實可以有所意識的生活」這件事 想討論的範圍會是食衣住行育樂這六個面向 因為上面設定的這個範圍, 目前具體的program是住宅跟超市(或者說交易生活用品的場域) (如果有誤會請大大糾正我) 我會比較好奇的是,一定要一次討論六個嗎? 回到我打的第二行,那感覺是你的主軸, 要討論這個主軸,一次討論六個真的是最好的策略ㄇ? 甚至是,如果一次要討論六個,那住宅跟商業一定非是在同一棟嗎? (之前好像聊過,但我忘記你回答我什麼ㄌ,sorry) p.s.碰碰小公舉豪可愛,請收下奴婢的小心心 <3
R-237-avatar-img
發文者
2019/12/23
因為極簡主義主要的概念是專注於生活要務這件事,我開始思考什麼是生活中的要務? 剛好在誤打誤撞(?)中想起"食衣住行育樂"這串slogan,便以此作為出發點。 因為基地關係(偏純住宅地區),以基地周遭較缺乏的機能為著手點,故此選擇著重於商。而"食衣住行育樂"在我的認知裡算是一種生活圈的展現,類似小型社會那樣,我希望我的設計在這塊地上有整合社區凝聚力的功用。 那怎麼樣的行為模式會有凝聚力的出現呢? 不免俗的就是交流、互動那些。 要達到小型社會那樣的互動模式(長期與同對象的互動),就必須有"人" "長時間"的滯留才能有效達成,所以才決定加入"住宅"這program一起探討。再加上基地剛好處於居住型態差異(個人住宅與公寓大樓)的交界處,也想思考未來的居住型態會不會有另一種可能。 主要討論應該是以食住為主,其他機能則以基地周遭補足,這也跟我ㄉ選址有一點點點的關聯性。(希望老師ㄅ要覺得我太牽強,不然我就只先去哭一輪再繼續做ㄌ(還是得做QQ) 住商一定要在同一棟嗎? 這個我的配置策略有關,請待下回分解。(O) 所以我的畢設會變成(我認為的)有意識選擇後的結果ㄅ,偶、偶ㄅ知道辣(;´༎ຶД༎ຶ`)(;´༎ຶД༎ຶ`)(逃 p.s. 希望碰幫我增加觀看率?(賣小孩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