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WAY

SUBWAY

2 位追蹤者
電影日記,一些沒有結論的觀點,一些貌似短評的牢騷
2會員
8內容數
由新到舊
SUBWAY|《浮雲》《浮雲》(Floating Clouds. 1955)成瀨巳喜男  採整體的輪廓捕捉的話,《浮雲》是個簡單的通俗劇,然而成瀨分毫不浪費一絲角色設定,任何在角色身上能夠延展為衝突的面向都有著充分的發揮-對白外顯辭意與角色的內心時刻的保持著衝突(反諷亦或屈就)
Thumbnail
2020-11-06
3
SUBWAY|《踏血尋梅》郭富城飾演的臧警官調性特異,英俊的臉、滿頭白髮,帶著隨時會下滑的粗框眼鏡、手裡拿著劍玉到處把玩-活脫就像個小孩扮偵探似的,那對大眼睛好像對四處都充滿好奇,永遠在追問答案。臧警官是個不適社會現實的理想主義,在一個警方想要快速結案、證人不願被追問過往的冷漠世界,他獨自背負起本片敘事概念的原罪前行。
Thumbnail
2020-11-02
2
SUBWAY|《熱情花招》當中二台詞、斷裂的人物曲線、無法令觀眾消化的鏡頭撲面而來,這並不是呈現其概念的良好方式,反卻有著無法在創作私慾和求新求變間做出平衡點之嫌。若這是漫改背景呈現女性主體性的最佳形式,實在有些超譯;本片對少女漫改的性別關係做出合乎近代的修正之革新固然很好,但是這不該成為論斷一部電影是否是佳作的高級標準。
Thumbnail
2020-11-01
1
SUBWAY|《大話西游》Part 1&2宿命論的故事向兩種張力曲伸,一種是對改變的迷惘,從被迫到認同;另一是對前進的疑惑,放下過去的執念。上善若水,水如時間,直線為最能體現命運的一種形式,然而形塑其源流不絕的動力,正是接受改變;然則人不若水,變則帶來離。
Thumbnail
2020-10-31
1
SUBWAY|《鬼子來了》「不思考」即是本片的核心,這是作為順民的奴性之最佳體現,當時局迎來變化時,只顧著守著自身固有的權利,不願沾惹風險,這不是善、而是愚。馬大三最後的悲淒結局,觀眾們對馬大三的認同、同情,「為善而不自省」的深刻批判,也是本片的核心所在;沒有了「尊嚴」,又何來思考、改變,百毒之中,最為致命的,便是「仁」。
Thumbnail
2020-10-30
1
SUBWAY|《達文西密碼》《達文西密碼》是一部「說書感」重的電影,在朗‧霍華的改編下,許多劇情的推進多是靠單人對話形塑而成的,它有著內在吸引人的文本,但並非是經過有效的視覺化後的成品。
Thumbnail
2020-10-30
0
SUBWAY|《戀愛症候群》泰文片名的原義是「一世紀的光」,這較能正確抓住本片的主概念。在光之下,我們無法輕易地看見歷史、記憶的痕跡,唯有在陰暗處,隱匿的生命脈動才會再次流動。
Thumbnail
2020-10-30
0
SUBWAY|《銘謝吸菸》作為一個香菸協會的首席發言人,角色本身蘊含的概念衝突就十分突出;如尼克自己所說,「我的工作要求極大的道德寬容度」,肯定自身抑或否定自身,其價值觀的混淆衝突深刻入裡。
Thumbnail
2020-10-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