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前總統阿蒂費特.亞希亞加:聽我傾訴

科索沃前總統阿蒂費特.亞希亞加:聽我傾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科索沃,一個很少出現在台灣媒體雷達的國家,(畢竟路口、行車記錄器的監視畫面重要多了),是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在2008年宣布獨立的小國。人口約180萬,其中超過9成為穆斯林人口。土地面積1萬多平方公里,約1/3台灣大小的內陸國。

 

這個國家歷經戰亂,在90年代為了爭取獨立,與南斯拉夫聯盟(塞爾維亞為主體,2003年解體),戰的難分難解。直到1999年北約、美國武力介入,才終於獲得實質上的獨立,並在08年正式法理獨立。儘管科國現階段沒有加入聯合國,但是已經有高達100多個國家承認其主權。包含台灣,也在2008年2月18日,即科國宣布獨立的隔日,正式承認其獨立。近年,科國為了爭取加入歐盟,也付出很大心力。

 

不過,今天除了介紹科索沃這個國家,我想要談談一位傑出的女性:科索沃第三任總統,前總統Atifete Jahjaga(阿蒂費特‧亞希亞加),在其卸任總統職位後還持續不懈的使命。

 

在科索沃的衝突中,有很多以性犯罪、強暴為手段的戰爭行為,根據統計,在1998─1999年約有高達45,000人曾被系統性的強暴。這些痛苦,並不會隨著戰爭結束而自動停止。對於亞希亞加總統來說,查明施暴者、真相,是還給這些受暴者最低度的責任。於是他在 2014年3月成立National Council on Survivors of Sexual Violence.(國家性暴力倖存者委員會)。主要目的就是要把這個問題從禁忌,陰暗的角落解放出來。只有這樣,傷痕才有一點的可能可以結疤。

 

當然,除了尋求在法規、權利上的解決方案,亞希亞加總統也在文化、藝術上去促進公眾意識,試圖化解加諸在受暴婦女的烙印。她在2015年促成的一場大型公共裝置藝術,就是最好的體現。

 

藝術家將5000多件由受害者、受害者家屬以及關心的公民──包括總統自己,所捐贈的洋裝、衣物,掛在大型足球場,這是非常震撼的畫面。

 

一位捐贈者,也是受害者說:

 

「看到這麼多衣物吊掛在足球場,然後想像,受到性暴力傷害女性數量遠超於此」

 

另一位受害者家屬說道:

 

「今天我們將衣物掛上,也將這些衣物放在這裡,好讓我們遺忘所經歷過的苦痛

 

柯索沃是這樣子面對、紀念這些苦難、傷痛。而這位總統,則選擇以這這樣自信,勇敢的方式去面對過去。

 

今年6月,卸任的亞希亞加總統繼續他任職總統的使命,原本將要前往塞爾維亞宣傳其新著「聽我傾訴」(I want to be heard),講述這些受暴婦女的故事。如果能在原本的壓迫政權的土地上,講述這段故事,對「和解」、「療傷」,將會有重大的意義。很可惜,在最後一刻,塞爾維亞政府拒絕讓阿蒂費特總統入境,使得他只能透過視訊影片,發表演講。

 

raw-image

亞希亞加總統透過視訊演講。Photo source:Atifete Jahjaga總統臉書

 

我們一樣經歷過二二八、白色恐佈,經歷過類似的暴力。新政府從去年開始,也花費很大的心血進行轉型正義。我只想說,轉型正義並不是針對一個國家、一個族群、一個性別的事。

 

這也不僅是為了一個國家的受害者、倖存者,懲罰加害者而已:這是為了人性的尊嚴,也將會超越國界的束縛。

 

沒有人應該要成為旁觀者。

 


封面圖片來源: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flicker CC BY 2.0

編輯:Wendy Chang

avatar-img
陳冠廷 Kuan-Ting Chen的沙龍
101會員
88內容數
<p>和我一起,從全世界的公共議題中發現共通問題,運用大格局,找到正確的解方。</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台灣以自由、民主與人權揚名海外,這是台灣立國之本,也是台灣人民生活的方式,我們當然對此引以為傲,但除了理念相近的國家之外,我們也須思考其他拓展台灣國際生存空間的可能性。
The US commitment to the Indo-Pacific and Taiwan How Europe and the Indo-Pacific differs China has no legitimacy to attack Taiwan
In January, the foreign and defense ministers of the US and Japan met virtually to discuss closer defense ties. The virtual meeting was in the spotlig
台灣以自由、民主與人權揚名海外,這是台灣立國之本,也是台灣人民生活的方式,我們當然對此引以為傲,但除了理念相近的國家之外,我們也須思考其他拓展台灣國際生存空間的可能性。
The US commitment to the Indo-Pacific and Taiwan How Europe and the Indo-Pacific differs China has no legitimacy to attack Taiwan
In January, the foreign and defense ministers of the US and Japan met virtually to discuss closer defense ties. The virtual meeting was in the spotl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