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修行可以提升個人的生命品質, 但修行與開悟覺醒無關,行善積德,誦經禮佛,靜心冥想,都是提升生命品質的善業,但這些都與開悟覺醒無關,善業會帶來善果,有業有果都還是在生命的遊戲場中,而開悟則是離開遊戲場。
生命品質、頻率磁場的提升,最多只是促動開悟覺醒的燃料(燃料也很重要),不是必然之因。


***


追尋真相與真理的路上,就是不停的推翻自己原以為是的觀念( 信念),當新的觀念取代舊的觀念,被自我執以為有時,便會發現這個觀念仍存在著矛盾與瓶頸,於是繼續追尋新的觀念(真理),長此以往,某天會突然覺悟到,生命,就是一趟被不同信念(觀念)掌控的旅程,而真相不在哪個信念當中,而是洞悉這循環往復的運作模式,斷然剝除所有信念(自我)之後才會顯現。

avatar-img
來自神的療癒之光的沙龍
14會員
85內容數
把自己活成光,便可照亮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人生,就是一場吸引力法則跟顯化法則的結果,這兩種法則,即是因果法則。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顯化,也無時無刻不在種下因果的種子。 提升振動頻率,即可加速顯化,讓我們在這一世心想事成,其實即使不特別借助高頻能量,我們的願望、所思所想,仍會在機緣熟成時顯化成真,也許不是此生,而是下輩子或下下輩子。 佛經有云
我們的意識焦點,即是業力之所在,也就是當下我們聚焦的生命課題。 經常明明生活很平順,內心卻無端萌生焦慮與煩惱,此時我們看見的,便都是生活的坎坷與缺憾,而忽略了我們的人生,其實仍舊擁有一大片美景。 這片美景,我們明明睜眼所見,也有意識到,我們應該轉移關注點,或許一旦焦點轉移,原本的不如意事便會轉化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經第二章 如果沒有陰陽,就沒有太極。宇宙不會生成,萬物不會運
人生,就是一場吸引力法則跟顯化法則的結果,這兩種法則,即是因果法則。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顯化,也無時無刻不在種下因果的種子。 提升振動頻率,即可加速顯化,讓我們在這一世心想事成,其實即使不特別借助高頻能量,我們的願望、所思所想,仍會在機緣熟成時顯化成真,也許不是此生,而是下輩子或下下輩子。 佛經有云
我們的意識焦點,即是業力之所在,也就是當下我們聚焦的生命課題。 經常明明生活很平順,內心卻無端萌生焦慮與煩惱,此時我們看見的,便都是生活的坎坷與缺憾,而忽略了我們的人生,其實仍舊擁有一大片美景。 這片美景,我們明明睜眼所見,也有意識到,我們應該轉移關注點,或許一旦焦點轉移,原本的不如意事便會轉化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經第二章 如果沒有陰陽,就沒有太極。宇宙不會生成,萬物不會運